【沙棗花集】『三月』卷:我的奶奶(散文)

我 的 奶 奶

 为了让自己在平淡、繁琐的日子中不会彻底忘记还残存着的记忆,为了让奶奶那张早已泛黄的照片在我的眼前继续散发着温馨,为了让奶奶的音容笑貌始终清晰如初;其实一直就想为去世多年的奶奶写点什么,只是一拖再拖,清静、安然、怀旧的时光总是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被湮没。奶奶留下的痕迹越来越模糊,奶奶那坟头上的芨芨草也早已几经春秋,幸运的是奶奶对我们的爱依旧让我感受到温暖,奶奶平凡生命之中绽放的爱的花朵依旧美丽,依然清香浓郁。每每一想起她拉着我的小手一起挖野菜、捡麦穗、打沙枣等我就会噙满泪水,就如此刻……

奶奶,其实是我的姥姥。

  奶奶,祖籍安徽宿县,现已改为宿州市;对于这个城市,我有的只是陌生。从开始记事起,从奶奶嘴里听到的关于她的生活,就是一段“贫穷、困苦”的历史。我小时候喜欢吃点心,奶奶说那时在符离集(宿县附近)一带,你爷爷做点心的手艺还是很不错的;也正因为爷爷是做点心生意的,在建国初期划成分时,划为地主;也正是这样一顶“地主”的帽子让家里的境况一天不如一天;六零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爷爷病逝了。从此奶奶一个人拉扯着妈妈、大姨和舅舅三个孩子。由于生活每况愈下,妈妈随着爸爸来到新疆;随后,由于当时新疆兵团的政治环境以及生活条件还算可以,因此奶奶离开大姨、舅舅来新疆了。至此,也把整个生命留在了新疆。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是慈祥的,她瘦削和布满皱纹的脸庞,一笑眯缝着眼总是那样的和蔼,温暖而粗糙的手,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深处。奶奶是一个典型的由旧社会过渡到新社会的老人,喜欢穿连襟的土布衣服,喜欢裹着小腿,一双尖小而廋薄的小脚,走起路来颤颤巍巍,虽然是小碎步但是还算平稳。奶奶,个子挺高,差不多有一米六七的样子。天天戴着一顶用黑条绒布做的帽子,帽子一侧有一朵红色丝线绣的小花。奶奶身体不错,在我有记忆之时起,感觉奶奶很少得病即使是感冒。但奶奶常说她是贫苦的命,她会时常给我和弟弟讲起她在老家的日子,讲着讲着就会流下眼泪而我和弟弟只能眨着眼睛懵懂的看着她。长大后,我理解奶奶了,于是我很少再去让她讲从前的故事,去提及那些苦日子。但却经常看见她一个人默默的拿着针线盒在小凳上发呆……

记得小时候,我有时比较“记恨”奶奶。那时候的新疆条件不是很好,幼儿园不大,实施也不健全,许多孩子都不上幼儿园,整天就在连队的场地上淘。而爸爸妈妈都在连队里忙,家里看着我和弟弟的也就是奶奶。下河上树,打架玩耍无所不为,奶奶也管不住我们;如果做错事了,只有等到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才会给他们说;只要一说,我定是不会逃过一顿责骂甚或一顿打。“修理”完毕后,我都会斜着眼睛愤愤的盯着奶奶看,仿佛告诫奶奶:都是你,不要有下一次。而此时的奶奶,就会对爸爸妈妈说,你们看这个孩子,对我的气可大了。妈妈就会盯着我说:你再用眼睛剜(安徽的俗语吧,意思大概就是“恶狠狠的盯着看”)你奶奶,看我不再打你。这时的我都会乖乖的垂下头,收回那“愤懑”的目光……

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那个年代奶奶在家里口粮刚刚够吃的情况下,尽量的找一些“代食品”让每个月的生活不至于太拮据。所以奶奶经常领着我和弟弟出去:春天,去田间地头挖野菜;秋天,去条田林带里打沙枣。奶奶专门吩咐爸爸给我和弟弟做了两把小铲子,我和弟弟就拿着小铲子,挎个小篮去就在连队旁边的沟渠边、地头间里和奶奶一起挖蒲公英、苦苦菜;这些平常的野菜经过奶奶的加工后,做成凉拌蒲公英,凉拌苦苦菜,摆上餐桌,成为一家人无可奈何的佐餐。而如今要吃上这些野菜已经不容易了。尽管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美味佳肴,色香味俱佳,但吃来吃去总比不上儿时饭桌上奶奶做的那些野菜的味道。如今奶奶去世很久了,已很久没有尝到奶奶做的野菜的味道了。

  而秋天的打沙枣,却又是另一种乡间的体验。沙枣,来源于沙枣树;沙枣树,新疆特有的灌木,耐旱、耐碱;其果实沙枣也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果品”。为此,聪明的奶奶将沙枣和白面一起发面做成馒头,每每吃来一种甜香沁于心脾,溢于脸庞。一到秋天,尤其是打过霜后的时节,奶奶领着我和弟弟来到林带,而且要去远离连队的林带,这是因为这样的林带来的人少而且甜的沙枣比较多(沙枣的种类很多,有些沙枣是苦涩的,因此要根据沙枣的颜色和大小、口感去找到最好的。)。选好一棵树后,奶奶和我还有弟弟就会将一块大布单子铺在树下,然后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去敲打沙枣树枝,在“唰唰”的声音下,一个个红色、棕红色、白色的沙枣蹦跳着落在了布单上。我和弟弟就在树下将掉落的沙枣捡拾到口袋中,一般的情况下一上午就可以有半口袋的收获。一个秋天里,收获的沙枣最多的时候有几麻袋,而这些沙枣主要还是喂猪;少部分个大的、甜的用来蒸馒头,而对于我来说,沙枣馒头是最值得回忆和回味的吃食了,那从笼屉里飘出的香味至今依然萦绕在脑海中。


说到吃的,说到奶奶做的饭,包饺子可谓是一绝。只是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饺子。奶奶的手巧体现在饺子的花样上,那些花样很多,在饺子皮上横的、竖的褶让饺子成为了一个艺术品。而且为了让我多吃饺子,还包出和小拇指一样大小的饺子,可惜的是,当时的我对饺子确实有一种“厌恶”的抵触;也许异于常人,小时候的我对于这种带“馅”的食品(饺子、馄沌、包子、馅饼等)始终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怖”。现在长大了,对于饺子、包子之类的食物不在“恐怖”但是奶奶包的饺子终成了记忆,成了遗憾。

  儿时的这些记忆依旧清晰,想起逝去的童年时光,想起奶奶手中一把把青绿的野菜,想起那一个个带着香甜的沙枣馒头,放佛就看见了奶奶忙碌的身影。奶奶是忙碌的,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她也没有闲着,只要出去就会在路边、田埂的树枝草茬上,收集羊经过后留在上面的缕缕羊毛,真的不敢想象,就是这样的积少成多,奶奶自己居然用纺车纺出毛线来,然后自己织出羊毛袜子,小时候穿的羊毛袜子就是这样做出来的。手心里的温暖,我想这就是吧。我真的有幸得到了这样的温暖,奶奶对我和弟弟的爱,此刻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些情景时时在我的脑海中闪现,而那些野菜、沙枣、羊毛也会慢慢地幻化成思念萦绕其中,时间越久,怀想越深……

  奶奶是农村人,勤劳、勤俭、善良是她的本色。记得,很小的时候,外面只要有要饭的,奶奶必定会将要饭的人请到家里,哪怕一个馒头、一碗糖水就会让来人感动的热泪盈眶。我亲眼看见在家里本来白面就少的情况下,依然给来讨饭的一大碗尖尖的白面和几个馒头。之后,还会安慰这些人,并远远的站在门口望着那人远去……

  最让我痛心的还是奶奶走的那一年,可以说是刻骨铭心。至今想来奶奶的离世是因为舅舅的去世引起来的。奶奶随着妈妈自1968年来新疆兵团后,舅舅就跟着大姨在老家一起生活。奶奶自从那年来新疆后由于交通的原因也没回过老家。但听妈妈说,舅舅大概在1980年左右来新疆看奶奶,说是看奶奶其实也是想留在新疆留在奶奶跟前;但因为当时连队没有新的职工指标,舅舅没有成为兵团职工,最终还是回了安徽老家。回到老家后舅舅就被招工到邻省枣庄的一个煤矿里工作了。相安无事,几年后,在我上初三的时候,有一次无意间听到爸爸妈妈商量要回老家,奶奶也一块回去。那年的春天爸爸妈妈、奶奶三个人回安徽老家,直至他们回来后我才知道此行的目的是什么:舅舅所在的煤矿出了事故,舅舅没能及时出井把命留在了井下。回老家就是去处理舅舅的后事。舅舅的意外身故给予了奶奶沉重的打击;从老家回来,她的心情一直都不好,和邻居拉家常也没有了以前爽朗的笑声,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待着长吁短叹。那年的九月,我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将要跑出去玩的时候瞥见奶奶的一只胳膊耷拉在小床边上;我以为奶奶在睡觉但转眼一想这个点还睡什么觉呀。因此进小屋看了奶奶一眼:奶奶歪倒在自己的小床上紧闭双眼;也许是第六感觉吧,当时这一幕我没想到奶奶会有什么意外但心里确实“咯噔”了一下,奶奶这是怎么了?有一种不详的预感或者是恐惧感让我快速的跑出了奶奶的小屋。谁知不多久便听见妈妈大声的哭,我慌忙进屋循声跑进了奶奶的小屋,妈妈此时跪在床边,抱着奶奶的身体嚎啕大哭;我呆呆的站在床边看着妈妈哭,惊慌失措间妈妈泪流满面的告诉我,你奶奶死了……

  奶奶走了。走得十分平静、安详,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的话。奶奶的一生很朴素,朴素的挑不出一点亮丽的色彩,朴素就像一棵自生自灭的小草,来得简简单单,去得那么平平淡淡;只有那坟上的芨芨草和冰冷墓碑与她长相而伴;由于一直在外工作,许多年来很少再去坟上,也再未给那个在记忆中渐渐遥远的坟添锹泥土,那在坟头上磕上三个头的孝敬也不知道从何时就再也没有磕过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犹如深邃的夜空中那一颗闪亮的星星,我时刻都能看到她。每次想起,心里总有些怅然,而今天写下这些文字权当是对自己怀念奶奶的一种心理慰籍吧。

奶奶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些屁颠屁颠跟在奶奶身后的日子如同那些旧时光一样慢慢的远去了;奶奶慈爱的喊我小名的声音、儿时的那些她讲给我的故事也永远地逝去了。如今,这些却如同回声一样,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出现在我的睡梦中,让我的心里暖暖的……

(3736字)

2019.2.27  22:30 修改於新疆.庫爾勒.水墨

江山文学网【心灵之约】如风评:散文《我的奶奶》,虽没有历史史诗般的撼人心魄,也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但是在回忆中奶奶的爱却朴实得象春雨,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文章中的奶奶慈祥勤勉,对家,对儿孙的爱,读之不能不让人动容。即使奶奶已经去世多年,此刻,回忆奶奶的爱仍然是儿孙辈的情感归宿,奶奶的慈爱依然是润泽儿孙心灵的一眼清泉,它曾经伴随晚辈们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散文平实的娓娓叙来,如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清新自然。佳作,推荐欣赏。顺致问候水墨老师写作辛苦!感激赐稿墨海!期待佳作不断哦。

【珍珠评】:读完这篇散文,满心感动。奶奶,实为“我”的姥姥。在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我”的妈妈随爸爸来到新疆建设兵团,随后,“我”的奶奶也来到了新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奶奶为了把生活过得好一点,拉着“我”的小手挖野菜,捡麦穗,打沙枣,包花样饺子,收集羊毛织羊毛袜……后因舅舅意外去世,奶奶心情不好,几个月后,奶奶也过世了,把生命留在了新疆。在作者的笔下,一个勤劳,勤俭,善良,慈祥的奶奶形象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都倾注着作者对奶奶的一片挚爱深情。奶奶的爱,是那样温馨暖人,以至于作者忆起便是暖暖的。通篇语言朴实流畅,细节生动,以情动人,对奶奶的赞美与怀念娓娓道来,一往情深,感人肺腑,也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底。一篇力作!棒!

你可能感兴趣的:(【沙棗花集】『三月』卷:我的奶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