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儿长大,变成了“同事”2022-01-17

小天现在六岁,从四岁第一次正式参与自然教育活动,这是第三年。

有次我问她,你长大想做什么工作?

她毫不迟疑的回答,去营地跟妈妈当同事呀!


晚上我问小天,明天妈妈营地有活动,你想一起去吗?

当然是一贯的兴奋答应着,早点洗漱乖乖上床,不用督促,她自然内驱性极强的自我落实下来。这就是不言而喻的内驱力,之于孩子,就是找其兴趣着眼点。

虽说很是瞌睡,次日早晨她还是有意志的克服赖床的欲望。

穿衣起床、吃蛋喝奶。

驾车去营地的途中,我给她说行程安排,并征求意见她是否可以给予配合。

“包在我身上,没问题!”

“扫地拖地,我二分钟就可以搞定!”

说到打扫卫生、布置场地,小大人自信满满的拍胸脯给我保证。

旱地冰球,她自愿当球童,捡拾出界的球,还告诉我,妈妈你不用跑过来,我可以放过去,一来,她是想干活有表现,更是想替妈妈分担。

结束后自觉地帮我收杆收球。

提起空置下午的活动区域,以免打碎,我把杯子放在高处,却又怕遗忘,便让小天提醒我,果然活动一结束,她就立马告诉我,要把杯子放回去。

“绳索?我不要参加?我害怕”听闻项目名称,她就有点怯场了,当时考虑到周边有其他营员的体验,我告诉她不要大声说。其实更理想的方式,是及时给予回应,可能她的想法也是其他还得担心的,借着这种疑问不理解再进行解释,回应更为高效有教育性。

整个一天,都一直粘着我,一瞬间不见,就大喊“妈妈妈妈,你在哪儿?”所以,各个场地的奔波她都在我身边,我怕她跑得累,也想着营地已经来了好几次,需要锻炼她的独立性,后来啊,就用游戏的形式开展,让她数数等我,这样它的接受度就高很多。

我错以为她跟我一样熟悉营地,直到她发现了轮胎,“妈妈,你们营地还有轮胎啊”

我才意识到,这个熟悉是我对营地的熟悉。

她一直粘着我,在一个陌生的场域,条件反射的担心害怕,这点我并没有共情意识到。

午饭的时候,她把餐桌转动的飞快,就为了吃薯条番茄酱,我提醒了几次甚至发火,后来反思意识到这种行为欠妥。我应该凑到她旁边小声提醒她,给她说明妈妈觉得这样不合适的原因;她是个幼儿园孩子,相比起来认知习惯都有待提升,我应该多些包容。再往深了想,如果这个一直吃番茄酱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而是一个学生,我是不是有更多的耐心去提醒。

心态立场的不同,处理问题的模式也会有很大差异性。

上午准备的时间非常赶,让我本就很快的步速更快了,小天连走带跑的一直跟着我,在本就坎坷不平的路上跌倒,第一次自己爬起、第二次自己爬起、第三次我伸手扶起来,看到她摔红的小手,和有点疼痛委屈但忍住没哭的眼睛,孩子为了紧跟着妈妈,一路走的很辛苦。

其实我特别相对小天说,妈妈超级感谢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女儿长大,变成了“同事”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