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最知名的微服务方案的实现就是SpringCloud和阿里巴巴的Dubbo。
微服务技术对比
Dubbbo | SpringCloud | SpringCloudAlibaba | |
---|---|---|---|
注册中心 | zookeeper、Redis | Eureka、Consul | Nacos、Eureka |
服务远程调用 | Dubbo协议 | Feign(http协议) | Dubbo、Fegin |
配置中心 | 无 | SpringCloudConfig | SpringCloudConfig、Nacos |
服务网关 | 无 | SpringCloudGateway、Zuul | SpringCloudGateway、Zuul |
服务监控和保护 | dubbo-admin,功能弱 | Hystrix | Sentinel |
Spring Cloud
Spring Cloud 集成了各种微服务功能组件,并基于Spring Boot实现了这些组件的自动装配,从而提供了良好的开箱即用的体验:
服务拆分注意事项:
- 微服务需要根据业务模块拆分,做到单一职责,不要重复开发相同业务
- 微服务可以将业务暴露为接口,供其他服务使用
不同微服务都应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
RestTemplate
在order-service的OrderApplication中注册RestTemplate
@MapperScan("cn.itcast.order.mapper")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Order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OrderApplication.class, args);
}
/**
* 创建RestTemplate并注入Spring容器
* @return
*/
@Bean
public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return new RestTemplate();
}
}
@Service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OrderMapper orderMapper;
@Autowired
private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public Order queryOrderById(Long orderId) {
// 1.查询订单
Order order = orderMapper.findById(orderId);
// 2.利用RestTemplate发送http请求,查询用户
// 2.1 url路径
String url = "http://localhost:8081/user/"+order.getUserId();
// 2.2 发送http请求,实现远程调用
User user= restTemplate.getForObject(url,User.class);
// 3. 封装user到Order
order.setUser(user);
// 4.返回
return order;
}
}
先来了解一下服务调用的关系:
- 服务提供者启动时向eureka注册自己的信息
- eureka保存这些信息
- 消费者根据服务名称向eureka拉取提供者信息
服务消费者利用 负载均衡 算法,从服务中挑选一个
- 服务提供者会每隔30s向EurekaServe发送心跳请求,报告健康状态
- eureka会更新记录服务列表信息,心跳不正常会被剔除
- 消费者就可以拉取到最新的信息
在Eureka架构中,微服务角色有两类:
EurekaServer
:服务端,注册中心EurekaClient
:客户端Provider
:服务提供者,例如案例中的 user-serviceConsumer
:服务消费者,例如案例中的 order-service搭建EurekaServer服务步骤如下: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serverartifactId>
dependency>
server:
port: 10086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eureka-server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注册user-service
将user-service服务注册到EurekaServer步骤如下: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clientartifactId>
dependency>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userservice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整体配置文件
server:
port: 8081
spring:
datasource:
url: jdbc:mysql://localhost:3306/cloud_user?useSSL=false
username: root
password: 111111
driver-class-name: com.mysql.jdbc.Driver
application:
name: userservice #user服务的服务名称
mybatis:
type-aliases-package: cn.itcast.user.pojo
configuration:
map-underscore-to-camel-case: true
logging:
level:
cn.itcast: debug
pattern:
dateformat: MM-dd HH:mm:ss:SSS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 eureka的地址信息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order步骤如上,总结一下服务注册就是三步走:引入依赖、配置yml(服务名称和eureka服务地址)、启动服务
在注册服务得到时候,我们可以将user-service多次启动,模拟多实例部署,但为了避免端口冲突,需要修改端口设置:
在order-service完成服务拉取
服务拉取是基于服务名称获取服务列表,然后再对列表做负载均衡
String url = "http://userservice/user/"+order.getUserId();
/**
* 创建RestTemplate并注入Spring容器
* @return
*/
@Bean
@LoadBalanced //负载均衡注解
public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return new RestTemplate();
}
启动order-service服务,发送两次请求 http://localhost:8080/order/101 http://localhost:8080/order/102 查看负载均衡后拉取哪个服务。
上面我们添加了@LoadBalanced注解,即可实现负载均衡功能,这是什么原理呢?
SpringCloud底层其实是利用了一个名为Ribbon的组件,来实现负载均衡功能的。
那么我们发出的请求明明是http://userservice/user/1,怎么变成了http://localhost:8081的呢?
为什么我们只输入了service名称就可以访问了呢?之前还要获取ip和端口。
显然有人帮我们根据service名称,获取到了服务实例的ip和端口。它就是LoadBalancerInterceptor
,这个类会在对RestTemplate的请求进行拦截,然后从Eureka根据服务id获取服务列表,随后利用负载均衡算法得到真实的服务地址信息,替换服务id。
我们进行源码跟踪:
这里的intercept方法,拦截了用户的HttpRequest请求,然后做了几件事:
request.getURI()
:获取请求uri,本例中就是 http://user-service/user/8originalUri.getHost()
:获取uri路径的主机名,其实就是服务id,user-service
this.loadBalancer.execute()
:处理服务id,和用户请求。这里的this.loadBalancer
是LoadBalancerClient
类型,我们继续跟入。
代码是这样的:
getLoadBalancer(serviceId)
:根据服务id获取ILoadBalancer,而ILoadBalancer会拿着服务id去eureka中获取服务列表并保存起来。getServer(loadBalancer)
:利用内置的负载均衡算法,从服务列表中选择一个。本例中,可以看到获取了8082端口的服务放行后,再次访问并跟踪,发现获取的是8081:
果然实现了负载均衡。
在刚才的代码中,可以看到获取服务使通过一个getServer
方法来做负载均衡:
我们继续跟入:
继续跟踪源码chooseServer方法,发现这么一段代码:
我们看看这个rule是谁:
这里的rule默认值是一个RoundRobinRule
,看类的介绍:
轮询负载均衡规则
这不就是轮询的意思嘛。
Ribbon的负载均衡规则是一个叫IRule
的接口来定义的,每一个子接口都是一种规则:
不同规则的含义如下:
内置负载均衡规则类 | 规则描述 |
---|---|
RoundRobinRule | 简单轮询服务列表来选择服务器。它是Ribbon默认的负载均衡规则。 |
AvailabilityFilteringRule | 对以下两种服务器进行忽略: (1)在默认情况下,这台服务器如果3次连接失败,这台服务器就会被设置为“短路”状态。短路状态将持续30秒,如果再次连接失败,短路的持续时间就会几何级地增加。 (2)并发数过高的服务器。如果一个服务器的并发连接数过高,配置了AvailabilityFilteringRule规则的客户端也会将其忽略。并发连接数的上限,可以由客户端的..ActiveConnectionsLimit属性进行配置。 |
WeightedResponseTimeRule | 为每一个服务器赋予一个权重值。服务器响应时间越长,这个服务器的权重就越小。这个规则会随机选择服务器,这个权重值会影响服务器的选择。 |
ZoneAvoidanceRule | 以区域可用的服务器为基础进行服务器的选择。使用Zone对服务器进行分类,这个Zone可以理解为一个机房、一个机架等。而后再对Zone内的多个服务做轮询。 |
BestAvailableRule | 忽略那些短路的服务器,并选择并发数较低的服务器。 |
RandomRule | 随机选择一个可用的服务器。 |
RetryRule | 重试机制的选择逻辑 |
默认的实现就是ZoneAvoidanceRule,是一种轮询方案
通过定义IRule实现可以修改负载均衡规则,有两种方式:
@Bean
public IRule randomRule(){
return new RandomRule();
}
userservice: # 给某个微服务配置负载均衡规则,这里是userservice服务
ribbon:
NFLoadBalancerRuleClassName: com.netflix.loadbalancer.RandomRule # 负载均衡规则
注意,一般用默认的负载均衡规则,不做修改。
Ribbon默认是采用懒加载,即第一次访问时才会去创建LoadBalanceClient,请求时间会很长。
而饥饿加载则会在项目启动时创建,降低第一次访问的耗时,通过下面配置开启饥饿加载:
ribbon:
eager-load:
enabled: true
clients: user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