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书本上路

      说到书本,记忆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思绪飞到了家中的书橱里,那里面有父亲收藏的一本本名人画册和人物传记。印象里父亲总是喜欢写写画画,家里的书总是整整齐齐地摆在一起,整齐得像是参加阅兵仪式的士兵,让人望之俨然。年幼的我那时还不知道,正是父亲对书本的喜爱,正潜移默化影响着我。

      求学之路上,大部分时光被课业占据。真正放飞自我,有充足时间用来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在大学里。没有课的时候我通常泡在图书馆里,像一位掌舵的船长,在海里打捞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故事里有惊心动魄的历险,有永恒的历史,有凄美的爱情,有世间少有的救赎,也有明目张胆的偏爱。

      我从不觉得一个人离开了校园,也就意味着可以放弃了学习。终身成长,是一个人要好好对待的事情,就像是吃饭。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己的经历之外,读书,是最好的途径。一个人的经历有限,但书籍却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在思想上、感官上,读者与作者达成共鸣,这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为了加深读书的印象,读完一本书,我会写读书笔记,写反思,写读后感。因为知识只有经历了自我思考与加工,才有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种东西被人们称为“智慧”。

 

    翻阅一页页读书笔记,一个个故事与史实呈现在眼前......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读张爱玲的书,没有人会忘记这句经典台词。在充满成熟的文字风格中,我感受着这位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可以读懂《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士兵吹风笛,享受微风吹过的藤椅,却在待人接物方面显露惊人的愚笨,在这种反差中,我体会着张爱玲困顿挣扎的一生。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初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前两章晦涩难懂,但到了第三章,一个个人物粉墨登场,耐人寻味的故事徐徐展开,像是引人入胜的风景,又像是一面镜子,照亮了我们大部分人的一生:我们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可是如果还有某个时刻我们在心里思考自我,追寻自我,那么,当我们想要捡起六便士时,也顺便抬头看看月亮吧。

      很难想象在如今的美国,跟我年龄相仿的塔拉,十七岁前从没有上过学,父母践行着摩门教,相信世界末日终会来临,生病到几乎要人命的地步,宁愿相信上帝也不相信医院。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塔拉,凭借着过人的觉察,不断自我反思,自我重塑,最终获得剑桥和哈佛大学的荣誉。《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中有好奇,有愤怒,有救赎,有感动,这是一本关于自我教育的好书。

        读《骆驼祥子》,年轻善良、有理想的祥子在旧中国三起三落,我读着他的一生,我时常想象,倘或祥子生活在如今的中国,他的一生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老舍写的是祥子,更是旧中国的黑暗。每次想到这里,有谁不会加倍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呢?

        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毁灭。是的,海明威《老人与海》,第一次读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被这位精神上的强者震撼,现在想来,即便生活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我们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婚后初为人母,我读的书更多的是关于养育和绘本的书籍。第一次接触《正面管教》,被简尼尔森的教育理念折服,后来添加了《正面管教》译者花莹莹的微信,参加了正面管教讲师培训,从听者转为传授者,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何为尊重,何为真正的父爱母爱,何为真正的倾听。为了更好的践行书中的理念,我经常参加书店里自发的读书活动,与大家分享读书的感悟,有时也会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读后感。

      四年前,我转行成为一名教师,深知读书对一名老师,意味着什么。我读的书越来越杂,越来越深入,我开始读心理学书籍,读充满专业术语的书籍,读数学方面的期刊杂志,说也奇怪,之前在我眼里枯燥无比的大学教科书都竟那么迷人,有魅力。我读《发展心理学》、《自卑与超越》、《孩子,挑战》开始了解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开始慢慢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种种行为表现。我读《认知天性》、《享受学习》明白了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开始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教授给班里的孩子,利用科学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们成为一个只会刷题的机器。我读余文森教授、史宁中教授、王永春老师、吴正宪老师写的书,汲取着专业知识,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孩子们入睡之后,那些只属于一个人的安静时光,显得十分可贵。许多次看着小朵熟睡的小脸,我都会想,珍贵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作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应该怎样对待像飞翔的小鸟和茁壮的小树一样慢慢成长着的自己?她应该知道答案,而我,也应该和她一起寻找答案,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权利知道自我的特别和可贵,有权利享受生命给予的幸福和开心。作为爸爸妈妈,我们怎样告诉孩子这一切,怎样让这一切自然的又深深的烙印在孩子幼小的心中呢,我不是一个勇猛精进妈妈,所想到的最简单途径就是读绘本给小朵听,分享一段又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幸福时光,她长大后,慢慢就能体会到,爸爸妈妈用自己的声音给她读了那么多故事意义何在,故事中有榜样,有共鸣,有悠长美梦,有永恒世界,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一本又一本书,一个又一个故事,已经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说明白了。

          我从不认为绘本只是写给孩子的书,它更是治愈成人的书籍。读书不是一件功利的事。在小朵三岁半的时候我记录过我们亲子阅读了500多本绘本,现在小朵上了一年级,我依然不能自信地说,亲子共读对她的学习能有多大的帮助,但以后的日子,我仍会陪她读下去。如果有一天,我的小朵,她和田鼠阿佛一样,没有采集到坚果、浆果、玉米和小麦,我也一定会张开双臂拥抱她。因为相比普世价值定义的那些所谓重要的东西,我更加希望,即使没能拥有那些,我的孩子,她依然可以像田鼠阿佛一样,满怀幸福的站在高高的石头上,温柔又深情的读完自己的诗:“谁在天上撒雪花?谁融化地上的冰块?谁会把天气变好……”这样的小诗人阿佛,我们谁又能说它不是一直真正懂得幸福,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的田鼠呢?

        一位耶鲁教授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后,毅然辞去自己的终身职教,在他的《优秀的绵羊》一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的教育擅长把我们变成一个优秀的人,却不屑于帮助我们把人生过得有意义。

      是啊,珍贵的一生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我想,读书,多了一份寻找答案的意义。而我,也会带着书籍,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着书本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