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标签化的一个时代。
“被标签化”不仅体现在诸多互联网后台的用户画像,很体现在日常交流的“群体嘲讽”。
而另一方面, 谢顶危机、健康危机 已经不是中年男人的专利,而 90 后就是最新一波的受难群体。
他们的日常是这样的:
时间是把理发的剪刀,曾经嫌自己的头发太多太厚难造型,如今发际线后移才流下了年少轻狂的泪水:
左:现在的我 右:曾经的我
熬几个小时的夜,第二天和被殴打了一样,只好提前进入老年作息时间。
年龄不到二十八,加班熬夜变大妈。
那么,第一代90后的睡眠还好吗?我们和周边的几个朋友聊了聊,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他们的睡眠日常。
这其中,会有你的影子吗?
朋友A:手机大过我的睡眠
朋友A现在在深圳一家医院实习,虽然是在医疗系统,但是因为不做临床,她的上下班时间还是可以保证。
深圳实习半年,在专业上她收获颇丰,不仅和医院老师打成了一片,还相继发表了多篇含金量颇高的论文。
因为下班后的大多数时间都被分配来做科研发论文,她的睡眠时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
睡眠不好,随之而来的就是在身体上的显现: 头发密度减少,痘痘开始出现。
“其实,我知道身体出状况的原因,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睡前磨蹭,上床还要玩很长时间的手机,再加上实习期间工作量大,出现这样的情况再所难免。”
朋友B:已经提前步入老年作息!
在学校的时候,朋友B就是那种传说的学生骨干:走路带风,精明能干。在校的时候,他在多个组织担任学生干部,每年都拿奖学金,创新创业课题论文一个不差。
因为事情多、任务重,大学的时候他基本上天天都在熬夜干活,但是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会发现他精神还算不错。
毕业之后,他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朝九晚五不说,还会有不少出差的机会。
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在我面前大加吐槽:身体大大不如从前了,现在已经提前进入了养老生活: 基本上每天九点多十点就已经很困了,不得不去睡觉。
如果因为什么特别的事加班到深夜,那第二天的白天铁定都被毁了。要放在大学时候,连着通宵好几天,白天照样做该做的事。
在种种状态下,他不得不提前步入了老年作息,和我见面的时候,还在打听:“喂,听说你和某个老师很熟,他的那些方,你瞅瞅哪些对我有效果?”
朋友C: 病人半夜叫起床只为聊天
所谓规培研究生,就是既是规培生、又是研究生。规培研究生一般扮演着三种不同角色:
在校学生:要完成学校安排的一系列事情,比如上课、考试、检查宿舍,填交表格。
导师的学生:在研究生的圈子里,导师俗称老板,因为老板掌握着学生的生杀大权,比如说福利。老板的事就是学生的事。不需要为什么,只需要努力去完成就好,因为总会忙不完。
医院规培生:拿着勤工助学的补贴。做着住院医师的事情。
三种角色联合叠加,就算是铁打的人,这几年下来也要被剥一层皮吧。更别说还有数不完的作业、课题、论文要求...
朋友c就是这样一个苦逼的规培研究生,每次打电话找他吃饭:
哥,没空,先不说了,主任在查房(x1)
哥,先不说,晚点给你回电话,我在帮我老板做事(x2)
哥,等会,我在医院值班(x3)
…
作为多重压力下的朋友c 早已经练成“金刚不坏之身”,只要有空闲时间,不管在哪里,不出几分钟都能进入梦乡。
在医生这个职业中,还有一个说法叫:黑不黑。 所谓黑或者不黑,就是指上班或者值班期间的状况怎么样。
有医生常年很黑,比如朋友c,值夜班的时候被病人叫醒,然后才发现:病人只是因为睡不着想找个人聊天。
每次好不容易约到和朋友一起吃饭,他都一脸苦逼相:“昨天值班病人又把我叫醒了,能不能不要互相伤害啊。”
频繁值班、高强度工作,朋友c 已经不堪重负,休息时间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睡觉,尽管他知道睡眠根本不能补起来,说起这个他一脸无奈:“ 医生是最懂养生的人,也是最不会养生的人。 ”
朋友D是个特别能坚持的姑娘,她每天晚上睡觉前坚持在朋友圈发一首诗,据我印象,应该也有一个年头了吧。
早上起来刷朋友圈,看到她朋友圈发了一个有意思的对话:
昨晚没有更新读首诗再睡觉!
我也发现了,我在等,没等到。
回复:编辑了半截,竟然睡着了。
再回复:其实不是等你的诗,是等你休息。
大早上的,莫名的暖心。很多时候,有人问你事情为啥没有做,不是质问,而是关心。
“瞓好觉”也一样,专注科普睡眠,时刻关心你的睡眠和健康。
▼
你们的睡眠还好吗?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