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修学经历

我的修学经历

《我的修学经历》导师从五个方面来开示,

一.从求学到教学,介绍了导师的求学到教学,(在弘法中人生佛教的心德),导师佛学院毕业在广化寺担任教学,在备课中对教理的认识比求学更为深入,在弘法中导致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到佛法可为现实人生问题提供智慧,引导和解决途径。

二.对学院式教学的感想,导师对佛学院教育存在最大的问题,所学即不成体系,也难以为日后学修奠定基础,佛学教育修学不成体系,缺乏知识透彻讲法,所学的佛法也是形成书本到书本,无法落实心行,只是在心灵系统中增加了一点佛法知识,生命本质并未因此在任何改变,纯粹把佛法当成工具。(如果自己在学佛过程中没有受用,却要给别人讲这些道理,不可能产生共鸣。进入书院快七个月时间看到同学们都很精进,还有辅导员同学十八字方针,用在他身上不为过,我只有每天通过不断强化多闻,建立对法的信心,真正接受,成为自己的智慧知识,努力学好每期法义,端正态度,要真诚,老实,认真的理解,接受运用来解决生活中的迷惑和烦恼)。

三.弘扬人生佛教的心得,究竟怎样来定义人生佛教这个问题,似乎人人皆知,事实上很多人不能完整表达他的内涵,导师对选择人生佛教的弘扬也是出于对大众对佛法的误解和一些善信对佛法的不了解。才选择人生佛教作为起点,而对于佛法最能帮助我们走出生死轮回,走向生命的解脱。

(现在通过修学也体会到了导师的用心良苦,修学佛法是对治自己的贪嗔痴慢心,将佛法智慧真正落实与心行,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生命品质,以佛教人生为起点,学佛的最终目的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己努力做好)

四.对汉传佛教的思考,导师发现宗派有着先天不足,传承过程中缺失了重要内容,所以对传统宗派衰落之因做了探讨,主要有三个原因,1是不太重视基础引导,2是不太重视知见的作用,枯坐蒲团,盲修瞎练,3是缺乏明眼人的指点,有缘依止在证道者身边时时清益,才能在关键时刻一槌定音,否则学人很可能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不知所措,功亏一篑,佛法虽有众多的宗派佛门和宗派法门经论都不外乎解脱道和菩萨道,以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五大要素为核心,在选择法门之前应该对修学体系具有总体认识,掌握它的要素.次第.操作方法和考核标准。

五.一个根本三大要领的提出,教育界存在种种问题,其根源就是出家人修行上不去,唯有修行上路之后才能从中源源不断的获取力量,总体上说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内心问题关注,关注心性层面,为弘扬佛法提供广阔的市场,唯有在修行上路之后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力量。

(自己安住于每天自修,对三宝导师有坚定的依止心,稳中求进,发愿像佛菩萨一样利益一切众生,努力精进修学)。

《我的判教观》的学习,导师对佛教修学的思考

一.佛法的基础之道,着重皈依三宝,正确发心,(修行过程中的用心问题)深信业果和严持律仪,戒律,无论修学什么法门,皆应以基础之道的四项重要主要内容。

二.佛法的核心之道,佛法核心是解脱,认识解脱在大乘佛法中的核心地位。

三.佛法的圆满,佛法的圆满是成佛,或者是成就佛陀那样的慈悲和智慧品质,依菩萨道的修行而成就,之所以称为圆满之道,因为他是解脱道的延伸和圆满,大乘佛法的殊胜之处就在于菩提心,在于帮助众生走向解脱,唯有菩提的稳摄下,悲智兼修,自利利他,才能圆成无上佛果。

四.佛法的方便之道,佛法的方便之道主要是指净土法门,从修行来讲佛法主要强调自力,有依法修行而得解脱,所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这也是佛法有利于其他宗教的核心精神所在,导师对教界的发展方向有了新思考,1.重视共同的基础,2.强调解脱的核心地位,3.突出大乘的不共思想,规范净宗的方便之道。有效扭转目前教界的无序状态,令佛教健康发展长久住世。

心得分享,

通过导师的修行经历,在法义中讲到如果修行路上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那么修行走不了多远的,有幸在来年进入菩提书院三级修学,体会到了导师的用心良苦,真正学佛的重点在于我们的心,修学佛法是对治自己的贪嗔痴慢心,将佛法智慧真正落实于心行,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生命品质,以佛教人生为起点,作为大乘佛子具备的即要解脱个人生死,更要关心大众疾苦,关心佛教命脉,让我看到导师一生为佛教事业弘扬奔忙操劳,为三级修学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修学体系,完整的教材,让我们深入浅出透彻的理解法义,再者是修学的两套模式,帮助我们结合现实生活自己获得受益后帮助更多的朋友获得智慧和解脱,进入书院快七个月时间,看到同学们精进修学还有辅导员同学十八字方针,用在他身上不为过,我只有每天通过不断强化多闻,建立对法的信心真正接受,成为自己的智慧,知识,努力学习每期法义,端正态度,真诚老实认真的去理解,接受运用,学佛的目的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己努力做好,希望通过修学从中受益,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修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