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疯 子|出 品
没事,也不过是一事无成嘛,没什么了不起的
字数 1661|阅读 3 分钟
早上自然醒打开朋友圈,被一条深蓝色推文和“后浪”二字刷屏。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点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看完这个视频,好像我就是视频中的年轻人,自信笃定,精彩万分。
我习惯性地问自己,我有这么快乐吗?
难道,我不是年轻人吗?
特别是当我听到:
“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其实,我现在都无法确定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2.
前两周和同事S一起在公司楼下的商场吃饭,FENDI、DIOR、OMEGA随着手扶梯缓缓下降,我说: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
同事S说: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
密集的项目安排已经把最初的工作热情撕成碎片。
我们时常在深夜打着微信电话,吐槽工作和领导,计划着离职时间。
上学时,在南京新街口看到奢侈品店,我跟朋友说:“老子以后要到这些店里随便买。”
在工作之后,我也给自己买了贵一点的衣服和鞋子,买相机和电子设备,从前想买而买不起的,现在也许一冲动就得到了。
然而,兴奋开心的持续时间可能就类似于毒品之于瘾君子。
前两周,在湖州出差10天,我几乎每天都在喝奶茶和果茶,有时候甚至一天两杯,外加烧烤。
每天会有不同的同事轮流着和我一起点外卖,而我每天午睡醒就会问一句:“有人要喝XX吗?”
奶茶成为我的心脏起搏器,这是我紧迫乏味的工作仅有的一点点乐趣。
经理说我们太放肆了。
同事说我们领导的减压方式是骂人,而我暂时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减压方法。
喝完奶茶,回到未完成的工作时,心情曲线又山崩式下落。
上周,当上一个项目的经理来问我一些问题时,我真的打开OA在找离职申请,然而没有找到申请界面。
后来问了同事,据说要走纸质流程,估计公司早就料到有人会动一动鼠标冲动离职。
3.
有个夜晚,我一个人吃了一锅鸡公煲,去超市试图要把杭州消费券用完。
但是看着架子上花花绿绿的商品,我竟然无欲无求,不想要饼干,不想要巧克力,不想要旺仔牛奶。
我好像对很多很多原本喜欢的东西失去了兴趣。
《银河补习班》里,爸爸跟马皓文说: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这世界上好玩的工作多了去了,挑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就去想吧。”
马皓文是他们学校最有希望为校争光的学生,校长恳求他参加高考,但他拒绝了,去完成自己的宇航梦。
找到一件自己愿意付出一生精力的事情,并笃信自己可以,那有多令人羡慕以及幸运。
4.
有人评论《后浪》里说的是精英阶级的年轻人,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
不完全是。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后浪》忽略了还有很多年轻人正处于无助以及迷茫,如我一样。
做着不是很喜欢的工作,不明白人生的意义,逐渐对生活失去热情。
某个周末,我看到同事疲惫无神的眼睛,被deadline逼得在座位上拼命点击鼠标,我真的不想成为他们。
但是更现实的是,除了本专业,在其他领域没有任何成绩的我又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呢?
譬如,我想从事新媒体行业,打开我的简历全是事务所工作经历,没有什么作品。
当然我也写过寥寥几篇还OK的文章,但也不确定它们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于我而言,《后浪》更多的是方向而不是现状,也许影片中的一帧帧画面可以成为努力的方向。
如果你在看完影片后感到了落差与失落,没关系,因为还有我们,无数的且行且迷茫的人。
朋友S:某师范学校英语专业毕业,疫情导致只发了两千多的基本工资,想要转行做短视频。
朋友Y:国内某211毕业,在麦当劳做经理,经常被总经理骂成臭头,等疫情过后辞职,重新寻找人生方向。
朋友K:在法院做合同工一段时间后,因为学不到东西,辞职备考公务员,最近感觉自己考不上。
朋友C:在上海某事务所被压榨到春节都在工作,辞职后成为zara的财务,她回归了她的美术馆、酒局以及健身房。
我们二十几岁了,还一事无成。
没事,也不过是一事无成嘛,没什么了不起的。
北岛有句诗,我想改写后半句。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说一句:
“老子开心就好!”
- E N D -
作者:陈 疯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