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对信息:强加因果——因果倒置(化果为因|化因为果)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T4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6年高考上海卷】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可白》是一部悲剧。

⑦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

【2014年高考上海卷】4.下列有关受众的“新闻素养”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C.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需要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

T2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T2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2016年高考天津卷】6.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T4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

【2014年高考天津卷】7.下列对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T4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

【2012年高考天津卷】6.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T2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2013年高考浙江卷】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传统建筑产生危机,是由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

T4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

【2012年高考浙江卷】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T1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2012年高考浙江卷】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T1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2012年高考安徽卷】▲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T3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2014年高考广东卷】12.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T5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2012年高考广东卷】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T1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ellectualResponsibility)。

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T3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2012年高考广东卷】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B.从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T3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因果倒置|改变语序】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T4[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因为)]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6年高考上海卷】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3分)

【强加因果:化论断为公理】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可白》是一部悲剧]。

⑦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

【2014年高考上海卷】4.下列有关受众的“新闻素养”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强加因果:拉郎配】C.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需要[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

T2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T2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解析:“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是由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尤其是自媒体发展的趋势决定的。“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两者没有正相关性。

【2016年高考天津卷】6.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强加因果:舍弃条件】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T4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

【2014年高考天津卷】7.下列对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强加因果:置换原因】C.[[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T4[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

【2012年高考天津卷】6.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强加因果:置换关联词】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T2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2013年高考浙江卷】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强加因果:化果为因】C.传统建筑产生危机,是[由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

T4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

解析: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但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因为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

【2012年高考浙江卷】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

【强加因果:置换条件】【指鹿为马:置换宾语】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T1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2012年高考浙江卷】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强加因果:化因果为条件】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T1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因为)]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所以)]“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2012年高考安徽卷】▲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强加因果:调整句序】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T3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2014年高考广东卷】12.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强加因果:改变语序】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T5[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解析:凡是,无一例外。

等义改写:古今中外的艺术品只有超越了民族和地域,只有具有永恒价值,才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近义改写:古今中外的艺术品如果超越了民族和地域,如果具有永恒价值,那么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2012年高考广东卷】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强加因果:化条件为结果】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T1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ellectualResponsibility)。

【强加因果:置换条件与结果】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T3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解析:改写语句“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如果有负责的思想,就要在学术报告或论文上签字。(充分而非必要条件)≠如果在学术报告或论文上签字,就要有负责的思想。

【2012年高考广东卷】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强加因果:推论不当】B.从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T3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对信息:强加因果——因果倒置(化果为因|化因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