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今天共读的内容如下:
1.做喜欢的事情,让喜欢事情有价值。
从兴趣入手寻找自己的天赋
天赋是自己探寻出来的,我们总在感叹自己的平庸,但在思考“自己的天赋是什么?”这件事情上的时间,累计还不如一期《新闻联播》的时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来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多问一问自己,自己喜欢的事情背后有什么价值。
天赋背后除了我们对这件事情的兴趣,还需要与之对应的专业能力。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的天赋是帮助我们创造价值的,所以天赋背后的专业能力是我们为他人提供使用价值的手段。
既然要为他人提供使用价值,那么这些专业能力是需要被比较和竞争的。因为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提供自己使用价值的人很多,为什么选择我们,背后一定有我们的过人之处。
所以对于从众多的兴趣中找到自己的天赋有两个条件是可以参考的。
第一个是我们的兴趣是否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向外提供我们的使用价值。
第二个是我们是否愿意将我们的兴趣刻意练习成天赋,投放到市场中参与竞争为他人服务。
这两个条件确定之后就可以往下继续思考其他问题了。(可以再考考虑自己天赋所在组织、行业、经济体的发展。 个人价值=无差别的时间*有差别的行为+被动积累)
实践是检验天赋的重要手段
对于我们想变成天赋的兴趣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够为他人提供服务,论证这个假设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实践中去检验。
怎样去实践?
这里有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先抄后超,以教为学,发展创新。
找个你天赋领域的专家,紧跟着他们,学到底。通过以教为学的方式,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帮助自己掌握知识。
持续学习,去穷尽自己天赋领域的知识,边学边教,确定目标客户需求,结合自己的能力,评估整合创新知识,发展成自己的价值服务体系。
成为头部玩家,放大天赋的影响力
“天赋不是绝对稀有的能力,但天赋是相对稀缺的能力。”虽然天赋让我们在一个领域什么都没有做就超越了80%的人,但剩下的20%乘以14亿人,这个总量也是很吓人的。
那么我们如何成为那个亿分之一?
其实也挺简单的,我们用概率的方法,去让自己这个分子变大。举个不太准确的例子。
我们和所有人都一样,那么我们就是1/14亿 ,如果我们加了一个条件, 1/7亿,再加一个条件1/3.5亿,再加一个条件1/1.75亿,再加一个条件1/0.875亿,再加一个条件1/0.4375亿,再加一个条件1/0.21875亿,再加一个条件1/0.109375亿,再加一个条件1/546.875万,再加一个条件1/273.4375万,再加一个条件1/136.71875万,再加一个条件1/136.71875万,
2^34≈17.1亿 按照这个推算大概等我们多加了30几个条件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在这个天赋领域全国最厉害的人了。
成功也没那么难,但也那么简单,它是我们成长积累后的复利成果。持续来,慢慢做,不断的成为更高水平的自己。
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放大自己的天赋向社会提供使用价值。切忌空有一身才华,却无英雄用武之地。
身份的力量
天赋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帮助我们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哪里可以让我们的才华有用武之地。
“方法和技巧永远只是工具;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精彩奇迹的剑刃。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做什么样的事情更有意义。
这里关于身份的学习,我也刚刚开始,有很多内容还没理解清楚,我先分享一个小故事。等我梳理清楚之后,我会将最终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补上这部分缺少的内容。
六个石匠的语言
该寓言着重讲六个人,他们的工作表现和他们的成就的关系。
第一位石匠:表现最差和满足感最低
“你在做什么?”
他看着钟,咕哝道:“我在等着把时间打发掉,这样我就可以回家干些我在乎的事情了。”
第二位石匠:表现稍好,并非完全感到无聊
“你在做什么?”
他从自己的工作中抬起头来:“我看起来像在做什么啊,我在敲石头呗。”他有点恼火地答道。
第三位石匠:工作处于平均水平,并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更投入一点
“你在做什么?”
他淡淡地回答:“我在用我的技巧精心雕凿这些石块。”
第四位石匠:相当有动力,而且干得相当漂亮
“你在做什么?”
他语气坚定地答道:“我在谋生,以支撑我的家庭和供孩子们上学。这就是我在做的。”
第五位石匠:不但自己的活儿干得很出色,同时还在查验其他人,以确保他们的工作合乎要求
“你在做什么?”
他充满热情地回答:“我是手艺高明的石匠,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第六位也是最有成就的石匠:他每时每刻完全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情里。他不断审视其他人的工作,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他们保持专注且兴趣盎然
“你在做什么?”
他身怀敬意地说:“我在创造一个神圣的空间,来帮助人们与他们的灵魂连接。
以上是我的分享,请大家参考。也期待大家的分享。
小伙伴们可以分享一下,你是怎样找到自己天赋的?
ps:“身份”这个也概念太有深度了,目前搞不太懂,要抓紧学习。
2019年1月17日
建议阅读完以下内容:
136—159页:“如何应用临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