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繁星璀璨的年代于如今而言,不应仅仅是鸡汤的存在

写在前面:一篇不负责任的主观影评,轻度剧透,电影拍得太散,只写我想写的部分,章子怡和王力宏的颜加一分。再说一句,实在太讨厌结尾了。

是看到沈光耀推开窗子的时候才有感觉的,暴雨如注,打在铁皮屋顶上,镜头在屋内屋外多次切换,铁皮屋顶像一个信号,将自然的声音加工像成工厂中生产机器运作时发出扰人的声音一般,逼着人向它缴械投降。于是它声声入耳,盖过周遭的一切。而在这之下,原本一团散乱游移着的情绪在迅速凝结,胜利的叫嚣是催化剂,缴械之人重新拿起武器,虚张的声势在推开窗的霎那被瓦解,被掩盖的真实由此映入眼帘。

推开窗始知,不过一场雨而已。穿着蓑衣的人依旧能捕上鱼,在上体育课的同学仍能继续跑步,虽然屋内正常的上课节奏被打乱,毫末之变,倒是可以借此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只消一点点发现,一点点刻印在心便好。

而转折点在敌机投弹轰炸之后。沈光耀不再是屋内的旁观者,屋外是另一派景象,所有的美好分崩离析,本应存在的现实变为了记忆。他走在雨中,眼前是一帧帧黑白默片。不过一场雨而已,什么也掩盖不掉,雨声也消失了。

所以他选择成为一名守护者,给母亲的信中写的是志怀山河的大义,可最珍视的却是曾经近在眼前的人事;所以才会屡屡违反纪律为孤儿们空投食物。山河破碎风飘絮,是近在咫尺也好,是烽火连天也好,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无论怀揣的是哪一样,沈光耀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而王敏佳、陈鹏和李想的故事中,我脑海中盘旋的,是王敏佳在被批斗时,听到李想重重地说出“划清界限”四个字时绽开的笑颜。“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还有一种,便是堕入深渊,被误读,被摧毁。在那样一个时代,因果之间的碰撞是爆炸式的,由此引出的黑洞足银吞噬一切。但电影还是给了他们一个相对完满的结局——是有人陪你一起坠落,并在最后牢牢托住你,是将愧疚转嫁之后的救赎。

张果果的故事是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电影的叙事由此开始,以此终结,像一个轮回,由一条线串成了一个圈。抛开清华光辉校史这一层不谈,很多人不喜欢张果果的单元,我也不喜欢,尤其是电影结尾的毒鸡汤,本意是提升鲜度升华主题,却成了坏了一锅粥的那颗老鼠屎。

诚然,电影中四个单元有共同的内核,但揉入不同的背景之后,却产生了不同的外延。电影想做的是由大入小,野心勃勃地想要荧幕外的所有人产生代入感,可如今的现实平凡琐碎,与此前的广袤相比,张果果纵有相同的内核,到底只狭隘地用在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和沈光耀与王敏佳的单元比起来,用它作收尾实在太不明智。我看到的,只有一个中年男士自以为了然人生,然后便想当然地“推己及人”。

相反,离我们更加遥远的另外两个单元,却更能引起共鸣,甚至高岭斓和其他先生在防空洞前授课的场景,也能让人感受到家国天下的颤动。

如今的时代,平凡的平常,庸碌的平常太多了,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也掀不起波澜。沈光耀的出发点是想守护可以触及的美好,王敏佳和陈鹏对待身边人的真意也未曾改变,乍一看好像和张果果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差别,可当前二者搭上轰轰烈烈的时代列车,如斯光景之下,再看他们的选择,即使内核相同,但其中的阻力却要大得多。

所以我不愿把它和平常的现实串联起来,只单单抽象出共性,却忽略了实在的撼动人心的力量。他们和现今的我们之间是云泥之别,是神坛之上的存在,又怎能就这样引入庸常之中?

静止即永恒,这世上没有永动机,运动必然意味着流失,时代更替的步轮不会停止,在偶尔的敲打之下,会有人看到终将湮灭的星星点点的光亮。在我们比较谁是朝菌谁是蟪蛄的时候,做了那一只负青天的大鹏。

谁说如今演不了一出《满江红》,唱不出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纵使尘归尘,土归土,大多数人逃不掉划归为无的终点,可这世界微尘里,要的不是作借口之用的坦然,不是让璀璨繁星走下神坛的代入。我所理解的无问西东,不是仅仅意识到“你的珍贵”,是山河还是这山河,是摘掉晦朔春秋的障目之叶,追一场轰烈磅礴。

“万籁有声,江流浩浩,飘忽着一种积极又消沉的向往,一种广大而深微的呼吁,悠悠窅窅,悄怆感人。”

应该是广大而深微的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问西东》——繁星璀璨的年代于如今而言,不应仅仅是鸡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