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1-----8-11

2021年4月21日

让课堂的“学”真正发生

——由“整本书共读”课例引发的思考

看了新教育整本书共读优质课例《<十万个为什么>交流课》,引发了我的思考。

这个课例分为四个环节:

一有关《十万个为什么》的知识抢答;

二成果展:你不了解的科学术语,你是如何弄懂的。

三提问:提最有价值的问题,张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能解答的上去揭榜解答。不能解答的,由出题人解答;

四究:书中哪个内容引发了你的困惑,经过你的思考,或查阅相关资料,你有了新的思维与观点。

五用:一是你发现你学习、生活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吗?你决定如何解决。二是你会给这本书颁什么奖,写出你的颁奖词。三是给这本书设计腰峰。

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提出,课堂认知要围绕四个级别来设计学习任务:第一级回忆与再现;第二级技能与概念;第三级问题解决与运用;第四级思维迁移与创造。他指出,课堂上认知的复杂性达到的级别越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高,培养的学习力越强。这堂课的第一个环节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知识抢答,很明显实现了第一级的要求:回忆与再现。第二个环节你不了解的科学术语,你是如何弄懂的,即当阅读遇到难懂的词汇时,你是如何解决的,也就是学会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这里实现了第二级的要求“技能与概念”。第三个环节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训练学生提问的能力,思考、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也属于落实第二级的要求。

教师没有到此就结束学习,而是设计了第四、第五个环节。第四个环节——究,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而是要联系实际,查阅相关资料去探究背后的众多相关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其实是极力鼓舞学生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很好地落实了第三级“问题解决与运用”的要求。而最让我震撼的是第四个环节——用,这里有二个层面的用。一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环境进行细致观察,发现什么问题,想办法如何解决。这其实是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学到的思维方式的运用。即我们的学习最终是解决生活难题,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这种思想。课堂上有一个男生,他汇报说,他发现下雨天很多学生迟到,他经过调查发现,是因为下雨天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校门口,造成拥堵,反而更慢到达班级。最后他用非常清晰的图片说明了他的解决办法,就是在离校园很长的路段,发明一种雨棚,这种雨棚晴天可以收拢,下雨天打开,家长就不用把孩子送到校门口了,而是在离校较远的地方就可以下车,解决了拥堵的问题,最主要是解决了迟到的问题。瞧,这里学生把在《十万个为什么》里学到的学会观察、思考、提问、解决难题的思维很好地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二是你给这本书颁什么奖,写写你的颁奖词,以及给书设计腰峰。这都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提练《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特点,并进行语言文字的创造性运用。

一节读书交流课上到了如此深度,试想,这样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孩子们不仅仅是从中获取了知识,而是借这本书的内容,依托教师设计的几个活动,提升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真正地在“学”。经过这节课,每个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真正得到了提升,真正得到了成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很强,学习后,能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即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只有让学生在脑力劳动中体会到成就感,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显然,这样的读书交流课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而我们自己、身边的课堂又是怎样的呢?我想起了自己上过的一堂《夏洛的网》交流课。

我的教学环节是:一是根据图片说书中的内容,这是实现了第一级“回忆与再现”的要求;第二环节是你觉得夏洛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知道的。这里其实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受能力,属于第二级“技能与概念”。第三环节聚焦夏洛临死前的那个细节,配乐感受夏洛对朋友忠城的品质,其实还是停留在第二级上。第四个环节,你现在是谁,想成为谁,为什么?这里有一点第三、第四级的影子,但是仅限于学生会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朋友的,读了这本书后,想有哪些改变。现在回头看这节课,基本上还停留在第一、二级上,学生经过这堂课后,也没有什么多大的能力提升,对心灵的触动也是很小的,那这个课堂就是没有深度的,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没有让学生成长。

用李希贵校长的四个级别的要求,如何改变这个设计呢?我想可以第三、四环节合并,增加第五个环节——用:用你喜欢的方式,给你最要好的朋友做一件事。这里可以是因为之前你们闹了矛盾,现在学会化解;也可以是观察朋友最近面临的困难,自己想办法施于援手;当然也可以写一封信,表达你对她的感情。总之,把在《夏洛的网》中学到的对待朋友要真诚,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从而增进彼此感情,学会如何对待朋友。

我又想到了最近听的一堂年轻教师的课《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这位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带领学生认真品读每一组人物间的对话、神情等,感受这个人物的吝啬,最后用几分钟阅读了其他文学作品中塑造出的吝啬鬼形象。用李希贵校长提出的四个级别的要求来观照这节课,同样只是大部分时间停留在第一、二级的要求上。

不少国家提出21世纪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学习力、创新力,那学校教育就要以此为培养目标,进行教育实践。李校长说,我们的课堂真正要达到“学”的层级,必须在第三个层级“问题解决与运用”和第四个层级“思维迁移与创造”中展开学习任务,学生的横坐标上学生的自主性才比较高,就像这节整本书共读课《<十万个为什么>交流课》。而我们绝大多数的课堂都停留在第一、第二级的级别,都在“教”,没有实现学生的“学”,即使个别课堂有第三、四级的影子,但是,只是有所涉及,步子不够大,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难于培养起来。

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本上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本在于改变课堂。改变课堂的根本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点,让课堂的“学”真正发生。


2021年4月28日

在曹德旺自传《心若菩提》第307页里读到这句话: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经营者,必须具备精确判断未来方向的智慧。”在这一章里讲到,曹总提前判断出2008年后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一排众议,提前强制关闭几条有低营或低亏的生产线。另外,当发现他们的合作商——通用汽车面临破产的关键时刻,曹德旺没有选择停止供货,保全自己,而是“只要通用有需求全面满足它,完全可以排除破产的风险。”他认为他们是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是一个藤上结的两个瓜,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认为这是一种有长远眼光的大智慧,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企业能够越做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不会斤斤计较于眼前利益,即使眼前的利益非常丰厚。

他的这一思想在他自传里多个事件中都有体现。

比如,在他是高山厂的采购员时,他通过请各路采购员泡汤,认识了福州城内的采购科长们,搭建起了一个完整的采购员,不仅自己工厂所需要的玻璃指标,就连其他单位甚至政府相关部门的,也顺带解决了。他说他得到的不是钱,是关系,是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业务本领。


2021年5月14日

古诗,原来可以这样教


昨天傍晚,期中分析会结束后,立刻赶往上犹,参加咱们谢称发名师工作室的活动。8:20多分到达宾馆,又见到了美丽、大方的春燕、华芳,肖校长与小燕校长这对活宝爽朗的笑声,再一次让我对他们,爱得欲罢不能。

一大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弯弯绕绕,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结对帮扶小学———上犹县营前中心小学。我惊呆了,一个镇小学有3500多名学生,其中住校生就有2000多人,教职员工200多人,同时还要管理一个公办幼儿园,三所村小。更重要的是,这个学校有自己的语言———和乐文化。创造性地开展了“客家文化”系列活动,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看着墙壁上大大的传承客家文化的字样,听着咱小伙伴们朗朗读着校本教材————《遵家训,守家风》的声音,什么客家美食、客家服饰、客家物件等客家元素随处可见,我想,客家文化的种子已悄然根植在了孩子们的心田里。学校的孩子不在只是天天读着书本,他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触摸到自己根的源头,温厚、从容、和善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性格特征。我对这位胖胖的,年轻的校长肃然起敬起来。

让我惊叹的还有上午小伙伴们的两节课以及师傅的讲座。

第一节是安远谢春燕老师执教的《长相思》。谢老师首先从乡愁这个话题谈起,让学生配乐朗读思乡诗,创设了淡淡的思乡情境。接着讲《长相思》,谢老师在这个环节一改大众的做法,什么解诗题、知作者什么的步骤,而是在读了两次诗后,就从“更”的读音入手,了解互文的写法,顺势让学生说“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三两句话就让学生理解了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想象作者在征途以及在家园中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很自然地引进了岑参的《走马川奉送出师西征》的诗句,达到了以诗解诗的目的。引出纳兰性德的另一句诗“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让学生想象妻子、儿子、父亲、朋友会怎样问?“问___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通过填词、配乐朗读,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作者为什么那么思念家乡还要离别,那是因为他的那颗保家卫国的心。学到这里,孩子们深刻领悟到,这已不是简单的乡愁,而是承载着厚重的爱国情,忧民心。

学到这里,这首诗就告一段落,以“离开家乡保家卫国的何止是纳兰性德”一句过渡,引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进行赏析,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呢?孩子们再一次感受到这些爱国志士的赤子之心。“离开家乡保家卫国的何止是古人呢,同学们,你想到我们现代有谁呢?”一问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说出钟南山、李兰娟,无数个支援武汉的医生、护士、解放军以及志愿者们,这时,谢老师让学生改写《长相思》“昼出征,______,除夕团圆梦不成,含泪别亲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____逆向行,点燃生命灯。”学生在改写中再一次感受到从古至今这些爱国志士们浓浓的爱国情怀,同时进一步真切感受到古代诗词的魅力。“除了抗击疫情的这些卫士们,还有谁也是为了保家卫国离别家乡、亲人的?”“还有边疆战士们。”学生说到。随后,谢老师一边出示边疆恶劣条件的照片,一边描述边疆战士的辛苦。再次让学生改写〈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______那畔行,夜深____,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配乐朗读。

最后,谢老师总结: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相同的保家卫国的情怀。下课。

听了这堂课,心中的感慨久久回荡。谢老师的课没有只学〈长相思〉这一首词,而是由这首词中饱含的“保家卫国”的情怀拓展引申相关的多首词、诗,进行学习,以诗学诗,丰富了对这一情感的理解。谢老师通过配乐朗读、引导想象、改写〈长相思〉等策略,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思的训练。真是一堂有深度、宽度、厚度的好课!

第二节课是赖冬兰老师执教的〈走进送别诗〉。

课前,赖老师考孩子们的古诗句积累,老师出示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并让学生读读这些诗句所在的题目,学生发现,这些题目上都有“送”或“别”“赠”等字眼,原来这就是送别诗的其中一个语言密码,学生恍然大悟。很自然地引出今天的课题〈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读好题目。接着让学生介绍作者王维。再听录音划分节奏,读好这首诗。

一句“有人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细读第一句诗,结合插图,说说这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过渡到悟诗情的环节。学生想象说画面,至此,赖老师一句巧妙的问句“客舍边上还有什么景物,为什么只写柳?”引发学生的思考,顺势出示“折柳送别”的资料,“在古代可不止王维折柳送别”拓展折柳送别的诗句,让学生配乐诵读。“瞧,这些诗人就是这样通过‘写经典景物,抒离别情感’的”教师板书,并提示这叫意象。教师再出示春雨中杨柳的画面,引导学生再次朗读第一句诗,这一次的读与第一次的读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其他诗人是怎样通过经典景物,抒发离别情感的?”出示李白的《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山中送别》,一首一首的让学生思考抓住了哪些经典景,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很快就把之前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了对这些诗的理解,同时这一写法在孩子们的心中也得到了强化和巩固。

学罢,赖老师又带领学生回到《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这两句又是借什么经典景物,来抒发离别情感的?”学生很快就说出来“酒”,接着,赖老师通过引领学生看地图,并引入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寄文判官》中的诗句“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了解元二这次旅途的遥远和艰辛,明白,这一杯又一杯的酒是不舍,是担心,是祝福。深刻感悟后,再来读这两句话,学生读起来已有厚重感。这时,赖老师说“假如你就是王维,端起这杯酒,你会怎么说,请拿起笔以‘元二呀,元二——’开头,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因为有了前面那么深刻的理解作铺垫,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语言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同时对诗句的理解有了更进一层。最后,赖老师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反复深情诵读这首诗,并布置作业,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又是一节精彩无比、震撼心灵的课。先通过发现送别诗题目的语言密码入手,再从《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想画面的理解,总结出“写经典景物,抒离别情感”的写法,随后拓展学习好几首送别诗,把之前悟到的这一写法迁移运用到这些诗句的理解上来。最后,在对《送元二使安西》最后两句的理解上,落实思与写的训练。可谓是主题鲜明,对“写经典景物,抒发离别情感” 这一写法感悟深刻。这样有深度的课,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真正地经历了一次“送别诗”情感熏陶,感受到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和厚重。

最后一个活动是师傅谢称发老师的讲座——《基于“双主”的古诗词教学探究》。

谢老师首先解释了什么是“双主”,指的是学生主体诵读和古诗主题教学。谢老师结合两节课,以及他以前编排的一个诗词诵读的节目,还有编写的校本教材《古诗接龙篇》让我们很直观的理解什么是基于“双主”的古诗词教学:精读一首,带读一组。通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的古诗主题教学活动,实现以诗学诗,以诗解诗,以诗悟诗,学诗用诗,诗中明理,诗中悟情。实在太震撼了!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以前我们更多的学一首,讲一首,偶尔也会拓展一些,但那个步子太小了,所以没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所以,我们老师、学生成长得都太慢。

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带着对师傅、小伙伴们的不舍,带着对下一次活动的期待,我们踏上了归途……


5月19日

今天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一起到镇田学区小学送教。走在像高速公路一样的乡村公路,两边是茂盛的树木,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走进学校,哇!怎么这么安静?一尘不染的塑胶地面,四栋矮矮的楼房静静地立在那儿。噢,四周都是山,那苍翠的树木掩映在教学楼的边上,是乎能看到鸟儿在跳跃。

不一会儿,下课了,孩子们三三两两在操场上玩耍,不争不抢,不多的孩子显得操场有点空旷。我不觉惊讶,静谧的大山养育了孩子们那从容的脾性!



2021年5月23日星期日

今天阅读了《人是如何学习的》的第三章《学习与迁移》,这里提到“学习是原有经验的迁移”,人们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建构新的知识。当然,书中说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原有知识越丰富,那建构新知识应该是越容易。这与怀特海提出的认知节奏是一致的:浪漫——精确——综合。学生在入学前应该要大量地接触相关材料,获得丰富的浪漫感知,也就是这里说的丰富的原有经验,在这基础上,进行精确学习,也是新知识的建构,实现原有经验的迁移。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一年级入学前,应该要大量阅读绘本,从中获取方方面面的感知,同时还要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直接的在获取对世界的认知体验,这些丰富的浪漫感知,为进入一年级精确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一年级学习起来,一定能顺利进行迁移。相反,如果没有阅读多少绘本,没有更多地接触大自然的孩子,他原有经验缺乏,在一年级学习新知识相对更难实现迁移。

第二个启示是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仔细地进行学情了解,摸清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有一些是拥有相关知识的,只是没被激活,有一些是根本没有。那么针对不同的情况要设计不同的环节。比如,语文课要讲一篇文言文《囊萤夜读》,如果学生已经学过很多文言文,有很好的理解古文的基础,那我可以直接让学生简单讲讲意思,重点放在拓展相关文章的学习上,放在探究我们现在的环境下,为什么还有同学不爱学习的原因上。如果学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学古文,那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读好这篇课文,教给孩子理解古文的方法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原有经验上的最好的迁移。


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子恒:

你好呀!不好意思,现在才回信给你,抱歉。

说来惭愧,上中学以来,那天是妈妈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心情很激动,想了解你的中学生活是怎样的多姿多彩。想去感受一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的老师是怎样的,或口若悬河,或风趣幽默,或严肃认真,那样,我就可以窥见课堂上的你,或正襟危坐,或脸上露出的那不易察觉的微笑的样子。想去感受一下坐在你的位置上,环顾整个教室的视野,是乎还能感受到你与周围同学嬉笑打闹的快乐……

怀着这些憧憬,很快找到了你的班级、你的位置。远远地,我就看到你的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你的语文书、一封信、一瓶水。坐下,不经意间,看到了你的桌子里面的书籍,旁边书袋的书籍,同样是那样整齐、有条不紊。儿子,好样的,这点像你爸,还好没像我,哈哈哈……

我的目光很快落到那封信上,封面上是你娟秀的字,“妈妈收”拿着这封信,手有点抖,里面是让我泪流满面的感动之词?是批评我不称职的激烈之句?要不要回去看,要不然心情太复杂无法开接下来的家长会?不管了,先看看吧。

哈哈,看到信的内容,我忍不住捂着嘴笑了起来,还好没笑出声来。儿子,你太幽默了——我设想的内容都没有,而是向妈妈提出了一个疑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背诵政治。我想你这是想考考妈妈吧?

你的问题让我想起了我读书时学历史,读中学我们的历史不用考试,历史老师很幽默,我很喜欢。到了师范我报考了大专的自学考试,有一门是《中国历史》,这些内容我都很喜欢,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很难背出里面的内容来,不管我怎么努力,总是在50多分徘徊,有一次还是59分(60分过关),我也是醉了,一共考了3次才过。

为什么我总是背不出来呢?为什么后来我又过了呢?后来,我仔细想想,背不来,很大的原因是我只在死记硬背,对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历史事件没有理解背后的原因,再加上各种历史事件繁琐复杂,我没有用一种较好的方式把它们理清楚。至于为什么我后来又比较高的分过了呢?我想一是因为我很刻苦,向来我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突破;二是我通过画思维导图,理清了那些事件;三是我试着去理解分析,每个事件背后的必然的历史原因。关于这一点,我近段时间找到了理论依据。《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中讲到,心理学家做个大量研究发现,理解了的东西是能很好地实现迁移的(即会运用)并且不容易忘记。另外,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说到,只要经过刻意的练习,当然这中间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自己的练习情况,大多数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看到这个内容,我便自信起来,原来大家的智商都是相差不远的,只要足够努力,方法正确,我们都可以成为大师的。

所以,儿子,你那么努力,妈妈相信,你的政史地生绝对没有问题的。加油!

儿子,谢谢你,给了我一次总结反思自己的机会,哈哈……希望对你也有一点启发。我们一起努力哟!加油!

儿童节快乐,永葆童心!

爱你的老妈!

2021年5月31日

5月27日

1.课间操时间,与学生包宇松比赛跳绳,我说:你输了,今后要听我的话了。他想了一下:老师,你之前并没有说这个规则。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笑着说:好,下次来比过。他得意地笑着。

2.观看五月份每月一事展示的情景剧,我居然流眼泪了??是不是有点矫情但我想说:老师、学生有这样的展示舞台真好!感动,有这样的舞台。


孩子们,节日快乐

亲爱的小太阳花们:

节日快乐!

今天是你们的节日,所有的烦恼都要让路,让快乐充盈整个天空!瞧,小鸟在歌唱,花儿在微笑,连小雨滴也弹奏起欢快的乐曲!

孩子们,看到你们脸上兴奋欢悦的笑容,我又何尝不兴奋呢?感觉自己也回到了孩童时代。那时的我们,儿童节没有热闹的文艺汇演,没有糖果与饼干。与平常的日子是乎没有什么区别。相比之下,你们的节日那么隆重,那么非比寻常,孩子,你们是幸福的、幸运的,刘老师真羡慕你们!

让刘老师高兴地还有你们近段时间的进步!瞧,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同学,能专注地倾听,积极地思考,经常还能蹦出非常精彩的发言呢!我突然感觉你们长大了,懂事了!那天,金朵儿老师来给咱们讲课,我多担心你们过于拘束,课堂冷场呀。事实是,我想多了,你们异常兴奋,小手如林,在朵儿老师的引领下,你们大胆想象,积极参与,那恐龙的表演惟妙惟肖,犹如回到了恐龙时代。连朵儿老师也忍不住夸赞你们!

更让我惊讶的是在写给朵儿老师的信中,每个孩子都说到,要坚持多读书,多读好书,让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变得更强大。我想你们这样写的,也一定是这样做的!我发现很多同学每天都坚持阅读打卡,看,黄建新已打卡246天,罗雅轩打卡196天,廖紫怡146天,马明杰144天,何心莹144天,谢熠玲138天,钟梓浩129天,谢杨艺125天,叶睿豪124天,何思颖124天,谢镇宇114天,廖宝纯101天……孩子们,能把一件小事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你们每天的阅读收获终将汇成知识的汪洋大海。你们的坚持会让你们成为精神的富翁,你们身体里的自己正在一天天“吃着”好书,变得越来越强大!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记得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孩子,这也是刘老师千百遍要跟你们说的话,相信,你们很多孩子都是有所触动的。

那天,看着金朵儿老师在神彩飞扬地讲课,我突然感觉好羡慕她,羡慕她的自由,羡慕她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原本也是老师,却最终选择了自己的最爱——写作,作为自己的事业。能把自己的爱好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这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事!并且,是一辈子的幸福和快乐!

孩子们,就像前面龙应台所说,要用功读书,才能有选择的权利,才有可能从事自己一生挚爱的事业!就像朵儿老师一样。

小太阳花们,今天是你们的节日,一定要快乐,你的成长袋中,是否盛满了你的愿望?努力的你们一定能够实现,加油!

每天都是儿童节!

永远爱你们的刘老师

2021年6月1日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美蓉同志2020—2021学年度履职报告

一年以来,在县教科体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始终坚持贯彻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宗旨,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及学年工作计划,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高效地做好我分管的党建、教务、教科处的各项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三专”学习扎根丰盈成长

(一)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升政治觉悟

认真学习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引领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努力做好广大师生的表率。

(二)践行新教育提倡的教师成长“三专”模式,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我长期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每天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习惯,继续在“曈曈日”公众号发表师生随笔,现已累计31篇,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我还加入了“新教育网师学院”“赣州市谢称发名师工作室”,和一群尺码相同的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二、党员示范,主题活动品牌党支部

学校党支部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突出地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年级组会、教师例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史“四史”相关知识,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学校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史专题党课、党史红色诵读、讲红色故事、红色征文、观红色影片体会视频)主题系列活动,党支部书记缪智芳同志带头上好思政课,扎实落实支部书记“接访日”。紧紧围绕“三亮三比三服务”党建品牌,结合“三融合三模范”党建机制,扎实开展工作,以党建促进学校各处室工作的有机融合,以党建激励全校教职工统一思想、协同工作。

[if !supportLists]三、[endif]落实常规,狠抓质量构建理想课堂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抓实常规促质量提升

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通过以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授课老师为阵地实现常规管理科学化。通过加强集体备课管理规范、加强课堂教学的规范、布置、批改作业的规范、严格落实听课制度等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

[if !supportLists](二)[endif]主题教研建理想课堂

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框架,以“主题教研”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筑理想课堂。

(三)着力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组织毕业班老师结合新教育理念,创新沟通方式,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教学模式,加强小组合作,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央,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齐心协力抓好毕业班教学质量。

(四)努力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结合学校《学习习惯养成细则》,规范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落实写字教学辅导时间,建立写字质量激励机制。通过开展了一系列的写字教学主题活动、写字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认真做好写字教学的经验总结等工作,多措并举,确实提高了学生书写水平。

四、阅读立根,多管齐下营造书香校园

我们紧紧围绕“营造书香校园”行动,深度营造阅读文化,逐步形成了人人爱阅读,时时处处在阅读的良好阅读生态。

(一)教师领跑专业阅读

我们坚持“阅读为教师赋能、为自己增值”的理念,通过行政示范引领、年级组共读、主题共读、成立尚美读写社、撰写教育随笔等系列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教师成为学校阅读的领跑者。

)学生走进海量阅读

以“六个一”为抓手,落实每天、每周到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阅读活动,各班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依托每学期的图书漂流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节系列活动,开设整本书共读、读写绘、趣味阅读等课程,组织共读、交流、分享,写读后感等,形成阅读习惯,规范阅读评价,提升阅读质量。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拓宽阅读成果展示平台

积极利用睿教育平台中的“书香悦读”窗口、阅读打卡小程序、朋友圈共读打卡、AI读网上测评,创办了校刊《鹿鸣》、评选校级“阅读之星”、积极组织对外投稿等,督促孩子阅读,逐渐养成阅读好习惯,受益终生。

不知不觉中,阅读,已成为定南三小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阅读,已成为人生持续发展的文化自觉和智慧源泉。

五、夯实培训,扎实基础强化队伍建设

(一)多方举措抓实校本培训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会,让教师们在阅读中提升自己;通过每周有针对性的基本功训练抓实教师的基础;通过抓实“主题教研”“相约周三”等教研活动,让“研”与“教”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各种网络课程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举行教师诵读比赛、“尚善杯”教学竞赛等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推进“送教下乡”和片区教研活动。

作为片头学校,每学期初组织举行片区校长碰头会,结合教学需要和新教育实验确定一学期的片区教研活动,严格按计划组织好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共同提高片区教育教学水平。

[if !supportLists](四)[endif]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深化课题研究

以学校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让教师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并提升自己的教育教育能力。现学校有两个省级课题、若干个市级课题正在申报或研究中。

六、五育融合,努力打造新教育新样态

(一)劳动切入,融合新教育各大行动

以劳动基地为中心,结合种植、养护、收获等环节,让学生阅读、写作、绘画,融合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研发卓越课程等新教育行动,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融合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共同发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创”的能力。

[if !supportLists](三)[endif]课程项目组,深度推进新教育实验

我校新教育实验以“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行动作为实验重点,全面启动“晨诵、午读、暮省”,融合十大行动开展活动。我们举行新生入学礼、十岁成长礼,根据每月安排,有序的推进了每月一事,结合大阅读活动进行书香评比,开展了缔造完美教室和班诗班歌展示及评比活动,完美呈现体育节与艺术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九个项目组项目组的组建,激活了每位教师的潜能,凝聚了所有成员的力量,让所有师生的生命绚丽绽放。

[if !supportLists]七、[endif]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还要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2.继续引领更多教师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中成长,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

3.学会管理时间,协调好自身成长、学校工作、家庭生活的时间安排。

4.与团队一起继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使      

——给孩子的信

子恒:

你好!今天一大早,就听到隔壁二中传来学子们的呼号:高考必胜,未来可期。哦,今天是6月7日,是每年高考的第一天。在这一天,无数个学子承载着家庭期望走进考场。

饭桌上,我说:儿子,四年后的今天,你也将迎来你生命的一次诀择,要不要为自己定个目标?你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时你爸爸接过话茬说:高考,只是生命中一个很小的目标,还是要有一个远大一点的理想,比如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近几天在课堂上发生的事。近几天,我在给我班上的学生讲一篇老课文《黄继光》。这篇课文你一定还有印象,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疫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战斗了四天四夜,可是597.9高地一直攻不下来,敌人的火力点就像一个猛兽一样,吞噬着我方战士的生命,再不夺下这个高地,这么多天的努力将毁以一旦,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黄继光站了出来,在他几经艰难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时,他的手榴弹把敌人的碉堡炸塌了一边的同时,自己也昏迷过去,可是敌人并没有被打趴,而是更疯狂的扫射起来,这时昏迷的黄继光,就像一个巨人一样,硬是奇迹般地站了起来,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我带领学生带着崇敬之心深情朗读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居然哽咽了,真的,我流泪了。在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那强大的力量,强大到可以无视所有的凶险,可以直面死亡,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夺下597.9高地。

有一个前辈临近退休还特别努力,我说这是为了什么?他告诉我说:“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我恍然大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那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我想,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们的使命就是用战争换取自由民主的生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同胞,为了祖国的完整,为了世世代代能有尊严的活着。为了这个伟大的理想,无数个“黄继光”用鲜血、用生命的代价来换取。那时的每一个“我”都已溶入一个前赴后继的洪流中,那样悲壮,那样可歌可泣。

我们这一代接过前辈自尊自立的接力棒,将担负起另一个伟大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起这个使命,可能你会觉得太高大上了,有点遥不可及。其实不然,我想我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努力成长,努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向上,成长得更美好!努力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好老师就是我的使命。你爸爸作为一个学生资助的工作人员,他经常跋山涉水,不让一个大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就是他的使命……

也许,这很平凡,是的,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但是,就是无数个平凡的人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就会筑起美好社会的长城!无数个平凡的人发出微弱的光聚在一起,也能照耀星空!

孩子,相信,你已明白自己的使命,已有了自己心中的理想!

为了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

爱你的妈妈

2021年6月7日

2021年6月8日

今天进行“综合学科”教师考核,一天听了六节课,但我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特别的兴奋。这是为什么呢?

这六节课分别是陈志远、何金来的足球课,黄雪梅、倪文琦、郑珂的美术课,还有夏旺的科学课。哇,这些课太有意思了,自己也跟着学生一起徜徉在这些趣味实足的课堂里。

先来说说两节足球课,一节是脚背垫球,一节是绕点运球。看那足球在孩子们的脚上跳上跳下,犹如跟孩子们玩游戏,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与汗水相应成趣,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夺目。孩子们真幸福!这么小,在这样一个偏僻小县就能接受这么专业的足球课训练。一年又一年,孩子们在汗水的浇灌下,身体更加的结实,性情更加阳光。一年又一年,总有一些孩子对足球情有独钟,成为终身的追随者,也许还能有



 

2021年6月15日星期二

近几天看完了冯冀才先生的《艺术家们》。

对于冯先生,之前的认识源于他在小学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有《珍珠鸟》《俗世奇人》《挑山工》,都是经典的文章,语言精炼、准确很有画面感。但因为没有阅读其他著作,了解仅于此。甚至因为没有了解到有响誉全球的一些著作,比如像巴金有《家》《春》《秋》,老舍有《四世同堂》,所以,心里没有对其有过多的崇拜,只觉得他是著名的作家,仅此而已。

但,看完这本《艺术家们》,我对冯先生产生了深深地敬意:不愧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作家!

《艺术家们》讲述了五六十年代,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里,几个有着理想的年轻人,在那间小屋分享着几经周折得到的一些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作品,他们在那里畅谈自己的艺术理解与追求,虽然常常是偷偷摸摸、小心冀冀,但对艺术纯粹的、共同的追求,让他们获得极大的快乐与满足。也让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文中写道“每当他们从这个被大革命洗劫过的贫瘠又荒芜的城市里,挖到一张禁听的老唱片、一本私藏的画集或一本著作,都会点亮他们的沙龙,带来一场酣畅的盛宴,成为他们一连多日的中心话题。”

可当历史的车轮向前滚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来到了一个新时代,“那是一个光鲜的时代。焕然一新的生活,任由你想象的未来,倏忽而至的机遇,意想不到的幸运,颠覆现实的各种可能……”这新鲜的潮水冲刷着他们心中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多的画家忘记了心中的理想,被眼前的苟且所妥协,被金钱、名利所左右,离艺术的初衷越来越远。对艺术理解的变化,使那牢牢的“三剑客”情意逐渐瓦解。让主人公,一直衷心于艺术的楚云天,心痛不已,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他们三个人中最先变化的是那个才华横溢,善于画大画的洛夫,经不住经商办画展的老婆赫俊的攻势,把自己的经典之作换来了大套的房子,随之是越来越离谱的迎合市场的画风,让他不但离真正的艺术越来越远,也离美好的生活越来越远,最后居然在抑郁中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让人痛心的还有那个罗潜,曾经为洛夫的迷失而与之绝交的罗潜,最后也不得不低头于柴米油盐,画起了商业画。还有那为了出名什么手段都能使出的白夜,被生活磨砺得非常世故的雨霏……那坚守艺术净土的高仕奇,却在创作的过程中死于非命,只有楚云天更加孤独的、艰难的在真正艺术的道路上前行……

这是一个光鲜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是一个任由你驰骋的时代。也是一个热闹的时代,一个让人容易迷失的时代,一个让人浮躁的时代。冯先生对后者进行了犀利的抨击,毫无情面地揭开社会阴暗的一面。“所有城市都在疯狂地成长壮大,每个人拥有的物质都在无限度地膨胀,物欲使人们馋涎欲滴。于是,拜金成了一种惑乱人心的社会‘宗教’。”“现在是个千载难逢的时代,只要你愿意,你肯干,你手段多,你的画立竿见影地化为锦衣玉食、富贵荣华。这一来,画坛中的千军万马,全都如醉如痴地陷落在市场里了。”“今天我一连失去了两个朋友。这两个朋友都是充满理想和才气的,本来现在他们应该展翅飞翔的时候,却都折戟沉沙。一个被画价逼到绝境,一个顺从了适者生存的道理。他们没有迷失在荒原大漠里,却被金钱收买了艺术的良知。金钱太不可抗拒了,现实太残酷了……”

真正的艺术应该是远离社会的喧嚣,坚守内心地宁静,不为名利所有半点的污染。这些人可能物质生活中是穷困的、潦倒的,但是精神上却是丰富的,富有无限创造力的,往往给人类留下了绝世佳作,让后人享受艺术的真谛。比如伟大的八大和凡高,比如曹雪芹,比如文中的高仕奇、楚云天,比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摒弃一切世俗,只为心中那崇高的理想。也正因为有他们,这样一片绿色,滋养着人类的美好,甚至说,正是还有那样一股正气,才让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类,不管在怎样的繁缛复杂的社会洪流中,有了坚挺的脊梁,以及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希望。

我是教师,很自然地又想到了教育。

教育,是一个不断去发现,去鼓舞,去激励一个生命潜能,让其最大限度地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慢的过程,也同样是一个不能急功近利的过程。每一朵花有每一朵花的花期,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有的一开始就茁壮,就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有的一开始特别的瘦弱,甚至长得有点歪斜,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园丁,要细心一些,对这样的花朵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但事实上,又有多少老师、家长有这样一份细心和耐心呢?往往都是短平快的批评一顿,了不起给他开个小灶,多辅导几道习题。可孩子内心到底需要什么,又有多少老师、家长蹲下来,与之心灵的沟通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童年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或失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可是,现实中,又有多少家长、老师关注孩子的童年是否幸福?周末被各种辅导班填满,耳朵边充斥着各种分数、排名。是乎这也怨不得老师、家长,没有分数的学校,哪个家长会认可你?没有分数,孩子怎么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找好的工作?只是,可能大家都忘了,或者说都被分数急昏了头,还有更温暖、更理性、更让孩子喜爱的成长方式。那就是关注孩子当下的幸福,家长、老师与孩子共读共写共生活,共成长。只是这个过程,会有点漫长,会要老师、家长更多的精力与智慧,甚至不能一下子就看到好的效果。但是,如果能坚持,孩子一定能开出属于他自己的那朵漂亮的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定南县新教育榜样教师叙事

定南县第三小学刘美蓉

2020年8月的一天,接到上级通知我被调入定南县第三小县担任副校长一职,这个消息着实让我震动不小,副校长?三小?那么大的学校,我有这个能力引领大家前行吗?我要做什么,我要怎么做?一系列的问题让我忐忑不安,夜不能昧。曾听到一个名师说过,有困难就读书,唯有不断阅读,不断成长,才是解决一切难题的法宝。

像树一样扎根成长

于是,更加紧了我学习的脚步。正直新网师开学际,上半年是通识课程,每两周一次课,每次开课前要提交预习作业。为了学到更多,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学校事务再忙也不落下功课。利用早上6点钟早起后的一个半小时,中午饭后的半个多小时,再加上晚上孩子睡后的两个多小时,听课,阅读,打卡,写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学期的总成绩是良好,期间还有一篇读书随笔《贫瘠的浪漫期》在新网师公众号发表。

下半年,我一狠心选了两门课程,分别是《人是如何学习的》和《语文研课——构建理想课堂》,之所以选《语文研课——构建理想课堂》,主要考虑到要引领整个学校的课堂改革,自己如果都不懂,怎样引领别人?只是自己累点、苦点,怕什么,总不能让一个学校的课堂走上了错误的方向。我深知只有深度卷入,才能有真正的成长,才能成长得更快。所以,除了选择了两门课程外,我还在两门课程中选择了各一种义工任务,分别是“打卡点评员”和“课程综述员”。当轮到自己当值完成义工任务时,我忙得不可开交,学校的事务一件接着一件,加上学习任务,义工任务,恨不得自己能有三头六臂。还记得第一次完成课程综述,那7000多个字,我足足花了三天晚上,加上一个周六才完成,不断地反复地听、看视频,用自己的语言来整理,完成得那一刻,就像跑完了一场马拉松比赛,似乎能听到自己浑身湿透的汗珠滴落地板的声音,更有一种竭尽全力后的酣畅淋漓。经过几次的课程综述,我对如何解读文本,如何按照理想课堂的框架来设计教学,我有了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从那以后,不管是在学校的教研会上,还是县里的各种场合的点评,我都能理直气壮地说出个所以然来,羸得大家的认可。我想,这就是“承担即成长”最好的诠释吧。

深度推动阅读工作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缪校长的引领下,我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深度推进学校阅读活动。主要分为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

(一)教师领跑专业阅读

“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我坚持“阅读为教师赋能、为自己增值”的理念,通过系列活动,让教师成为学校阅读的领跑者。

1.示范引领。我到三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组织成立了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尚美读写社”,按照共读书目有计划的阅读,以每日线上阅读打卡,记录阅读感受,每两周一次读书沙龙会分享自己的所悟所感,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一年下来,我们共读了《爱心与教育》《给教师的建议》《完美教室》《第56号教室的奇迹》四本专业书籍。不少年轻教师表示,之前不太爱阅读,至从参加了这个读书社,慢慢地爱上了阅读,并在共读中,找到了解决教育难题的方法。比如赖春花老师,累计打卡已有200天,还有冯晶、赖永清、卢继林、李文生、刘金平等老师都读起来,写起来了。另外,在我的推荐引领下,2021年春又有3位老师加入新网师学习,现学校共有6位网师学员,我们经常在我们的学习群中共同探讨、交流,共成长。

2.年级组共读。阅读是我们教学的源头活水。我要求教科处组织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线下共读,每两个星期一次,进行年级组线上阅读分享,优秀的读后感推荐发表在学校公众号或学校的校报上,共享阅读成果。

3.主题共读。2021年开春后,我们还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备课组的主题教研,进行主题共读,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的教研活动,打通阅读——教研——教学的通道,目标指向人人成为研究型教师。

5.撰写教育随笔。我继续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读书随笔,坚持给学生、家长、老师写信,并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内容不限,时时记录自已阅读感爱、见闻经历、成长感悟、心得体会。鼓励教师开设个人公众号、美篇,及时分享自己的思考。杜明祥、钟志春、黄琼等教师都会在自己或班级的公众号不定时地发表自己的教育随笔。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师》这本书中说到“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解剖自己教育生活的过程。”我和定南三小的教师们在阅读与写作中逐渐成长起来。在学期结束时,学校整理印发了5本教师随笔集,我整理出自己个人的两本随笔专集共计15万字。

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坚持阅读,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光亮,让我们的生命多了一份美好。

(二)学生走进海量阅读

为了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意识,让海量阅读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在缪校长的引领下,我组织学生以“六个一”为抓手,落实每天、每周到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阅读活动,丰富阅读形式,开设经典阅读;推进阅读课程,形成阅读习惯;规范阅读评价,提升阅读质量。

1.落实“六个一”

(1)每天一晨诵。儿童诗、唐诗、宋词……三小的孩子们一首首吟诵,一天天行走,每天早上八点二十到八点三十,我们坚持用晨诵开启美妙的早晨,擦亮每个日子,歌唱每个生命,让孩子在诗意中快意地成长。

(2)每天一午读。每天中午两点到两点半,三小的孩子们都静坐桌前阅读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根据每学期老师拟定的共读、必读书目,图书室挑选的经典书目,县图书漂流活动的精彩书目,我们的孩子尽情地徜徉在书海里,唤醒生命的美好与神奇。

(3)每周一节阅读课。语文老师也利用每周三下午的大阅读课指导好孩子读好每一本书,通过上好导读课、阅读推进课、读后交流课,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爱上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每月一主题阅读。每月则结合新教育的“每月一事”的主题进行相关阅读,以“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让阅读有主题、有落实、有展示。

(5)每学期一次大展示。每学期期末各班利用班级期末庆典中的“儿童剧场”来展示我们一学期的阅读成果。

(6)每学年一次大评选。每学年一次的读书节活动,进行“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有力推动书香阅读的持续深入开展。

2.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课前三分钟。我组织各班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或讲故事,或好书推荐,或让学生们进行美文诵读……从课前到课堂,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润泽学生的学习生活。

(2)图书漂流活动。县新教办为全县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图书,我依托每学期的图书漂流活动,组织共读、交流、分享,写读后感比赛等活动。

(3)读书节活动。今年的读书节,我组织了“喜阅图书”跳蚤市场活动,不仅为好书的流动搭建了舞台,还让孩子们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好书,孩子们还在购书、换书的过程中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付出的快乐,热闹的书市,浓浓的书香氤氲了校园。

3.推进阅读课程。为了把阅读推向深入,我鼓励教师积极开设阅读课程。有整本书共读课程、读写绘课程、亲子故事会课程、节气阅读课程等。比如,整本书共读课程,教师通过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进行推进,让学生制作好书推荐卡、画思维导图、手抄报、演课本剧等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由读—思—演—写的不断深入,从而让书中的精彩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变成更美好的自己。

4.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我要求教研组以“阅读课”研讨为主题,组织骨干教师上“好书推荐课”“阅读推进课”“读后交流课”“读写绘”“1+X阅读课”等各种阅读课,进行集体研讨,打造精品课型进行全校推广。我自己首先上导读课的示范课,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三)拓宽阅读成果展示平台

1.线上打卡。我鼓励教师积极利用睿教育平台中的“书香悦读”窗口、阅读打卡小程序、朋友圈共读打卡、AI读网上测评等方式督促孩子阅读,逐渐养成阅读好习惯,受益终生。

2.线下亲子共读。从线上到线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我积极倡导“亲子阅读”,鼓励家长每天用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阅读,以“线下亲子共读,线上app测评打卡”的方式,每学期都会评选出优秀的“书香家庭”以作示范,浓厚阅读氛围,从而带动更多的家庭爱上阅读。

3.运用好校刊《鹿鸣》。学校于2020年10月创办了校刊《鹿鸣》,我制定了详实的投稿细则,让校报争相成为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4.“阅读之星”风采展示栏。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学校根据孩子的阅读量、阅读打卡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在班级阅读活动中的模范作用,评选出校级“阅读之星”,被评为学校“阅读之星”的孩子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照、阅读事迹展示出来,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5.对外发表。我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对外投稿,“新网师”公众号、“中外作家网”“定南新教育”公众号及期刊等都收录了不少我校师生的优秀作品。其中“新网师”公众号我已发表2篇,“定南新教育”公众号共发表我校教师文章8篇,《定南新教育》发表我校师生文章9篇,在定南县教师随笔集《穿越生命的芬芳》中有8篇我校教师文章。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阅读工作,我撰写文章《推动阅读,教师能做什么》发表在“定南新教育”公众号上。学校的教师、学生在一个个的阅读活动中,尽享阅读之乐。不自觉中,阅读,已成为定南三小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阅读,已成为人生持续发展的文化自觉和智慧源泉。

初步实现劳育融合各大行动

来到三小后,发现在缪校长的组织下,学校有了一块得天独厚的土地——本草园。据我观察,有些教师组织学生种植,只停留在种植上,没有与“育人”结合起来。经过与飓风郭明晓教师的联系,得到她的指点之后,我组织制定了《定南县第三小学本草园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带动新教育各大行动的融合发展。现已初步取得成效。

1.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结合种植果蔬的整个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体贴父母辛苦、感受生命强大、有付出才有收获、珍惜劳动成果等德行教育。在学生种植的果蔬成熟之后,组织学生开展“收获节”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道德成长。

2.劳动教育与主题阅读的融合。在引导学生育苗播种之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查阅本地土壤特点的资料,查阅关于适合本地播种植物的种类资料,诵读有关节气的诗歌、谚语。当确定播种的植物时,又查阅此种植物的生长特点以及种植要求等资料。在植物成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描写此种植物的文章、诗歌等。

3.劳动教育与说写训练的融合。学校以“师生共写随笔”为抓手,结合劳动实践活动,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带领学生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全员参与,指导学生对劳动过程开展说写训练,引导学生以“暮醒”的形式,撰写日记,时时记录自已的劳动感爱、见闻经历、成长感悟。

4.劳动教育与班本课程的融合。“生活即教育”。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为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围绕“营造书香校园”行动,以“本草园”种植为切入点,开展“植物”阅读课程,每个班根据种植果蔬的时令开展“二十四节气”晨诵课程,围绕本班种植的植物特性开展相关课程,例如花生课程、萝卜课程。

5.劳动教育与家校共育的融合。围绕“本草园”劳动,每个班邀请家长到“本草园”与孩子们一起参与种植劳动;邀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进入课堂,丰富师生的劳动种植知识;邀请家长一同参与“收获节”和劳动基地评价考核,让学生与家长一同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中体悟幸福的劳动生活。

6.劳动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要求美术教师和班主任一起把学生带至本草园进行写生,把写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创造美的教育;运用植物的果实进行手工、绘画等创作,研发相关课程;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把果蔬作为奖品奖给学生,学生把这些果蔬做成美食和精美的手工作品。到了丰收时节,本草园里收获满满,学生们乐思善行,将一种种农作物变成一件件作品:美术老师带领孩子们用收获的农作物,制作贴画、小手工、绘画;家长们带领孩子烹调美食、制作蔬菜拼盘,让大家体验丰收的乐趣,获得美术基本技能,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知道我要做得工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学校书香氛围的营造上,硬件上还需完善,现在利用暑假正在建设中。亲子阅读上还需多想办法去推动得更好;学校的课程还需努力形成体系,培育出有深度的课程……唯有自己,及带领学校教师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考,才能不断地进步,让全校师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

晚上九点多到了山东荣成,一下火车,一阵阵大风吹到脸上,哇!好舒服,海边就是凉爽!一路前行,雾气迷漫,不自觉得紧了紧衣服,嗨,大热天的还有些冷呢!要知道现在的家里那可是38度的高温,白天都不敢出门。这还真是个避暑胜地呢!

培训第一天,首先是鞍山经济开发区宁远镇小学中心校的吴娟校长,给大家带来的《差异教学的理解与实施》,她主要从“理解差异教学内涵”和“应用差异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来谈。她指出差异教学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但不是消极适应,而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差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内差异,最大限度地与每个学生匹配。在教学策略方面,测查学生差异是差异教学的前提;制定并列式教学计划等。

来到三小,我尤其关注了班上的那些特殊学生,还真不少。有聪明但不爱写作业、超级懒的郭鹏涛,有超级敏感、爱发脾气的廖紫怡,有做事超慢但一丝不苟的钟梓浩,有敏感、懒惰、聪明、有主见的周睿妍,还有缺少母爱,几乎把自己放弃的任福坤、宋泽先,以及那些知识面不广、学习品质不够好的所谓的优生,我一直觉得,他们很特殊,是属于边缘化的学生,甚至一度觉得我对他们无能为力,即使我想想尽办法拯救他们,目前收效甚微。现在对照吴娟校长的差异教学,我想这就是班级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每个班都有,只是差异点不同,深浅不同而以,我做的只是通过平时的观察做了粗浅的测查。而针对这些差异,我在课堂内外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还要细细地在实践中摸索。为了少走弯路,还真应该好好学习吴娟校长他们的研究成果。

李镇西老师早就说过,在班上遇到的特殊学生,就是很好的研究对象。显然,吴娟校长他们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把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当成了教学资源,不断地在实践中记录、发现、思考、研究、总结,久而久之,自然就能研究出一些规律与方法,为广大一线教师解决不少难题。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一定要执著,坚持,还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在记录、思考中走向深入,也才有可能发现真理。对照自己,有过一些记录,但是没有坚持,常常因为别的事中断,不能想尽一切办法坚持,归根结底就是自己的目标不够明确,定性不够,想想吴校长他们,这一课题就研究了二十几年,这是一种怎样的定力与执著?不为世俗所动摇,不为名利所摇摆,甘守寂莫,潜心研究,这不正是所有研究者所必备的品质吗?


7月25日

今天来到了美丽的海边城市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我们住在紧挨大海的房子,站到阳台上,波澜壮阔的大海出现在眼前,吹着呼呼的海风,顿时心旷神怡,似乎心里明净了许多,不觉得欢悦起来。那白花花的浪,一浪接着一浪,永不停歇,永不疲倦,总想去触摸,或者上前去,让它来抚摸双脚,任由他们欢腾着翻滚过来,又嬉笑着离去,像极了爱闹的孩童。现在,躺在床上,听着那浪涛声,想象着那宁静的,壮阔的大海,怕是难于入眠了......

7月26日

今天是培训的第一天,上午是由一个名字特别,经历丰富的校长原绿色先生开讲。他主要讲了他成长、成名的历程。由局办公室主任到一所优秀学校的校长,通过成功开发“红旗渠”校本课程,让这所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也让他自己成长为名校长,从此走南闯北地管理学校,挽救学校。他的核心办学理念是: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从原校长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发展与校长的视野、思想有很大关系,那校长如何来实现对学校的影响,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并要依据学校的特点提出切合实际的教育主张,并坚持、有深度地一以贯之。看看身边的学校,没有哪个学校有明显的发展特色,即使个别有,也是蜻蜓点水,没深度,没成果。终归原因还是校长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晰,自己要办怎样的学校,目标不明确,力度不够大,下面的执行能力也有限,瞻前顾后的多,胆小慎微的多,听上面安排,得过且过的多,缺乏创新与胆识,缺乏开阔的视野与务实的定力。任重而道远!

下午是由一名一线改革家任运星老师给大家分享他创立的“分享教育”,听着听着,怎么感觉那么熟悉?原来跟生本教育那么的相似,都是强调要相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足够的主动性,教师要退,让学生主动“问题—-思考——分享”,让学生真正自己学,并在探究、分享中感受到“智力劳动带来的幸福”。

7月27日

今天上午乘坐大巴车来到名校泉州市晋光小学,他以至和教育为特色,整体架构整个学校。那简洁、随地的阅读书吧吸引了我,这不正是我理想中的学校的样子吗?浓浓的书香蕴韵其中。还有他们的课程,丰富而有深度。

下午的讲座特别有冲击力,颠覆了我们对校长的理解,颠覆了我们身边的学校管理,特别是这几句话:所有的教师都需要被看见,年轻教师需要分享,年老教师需要“被需要”,这两句话值得细细揣摩,并付诸行动。


8月7日

一晃又到了8月7日,我总是惶恐,时间过得太快,事,却没有干到,也不知道为什么,下了N次决心,好好利用假期,早上7点起来写作,到9点多带女儿上课也有两个小时,可是……真是羞愧,现在都8月份了,没写到两篇文章,太糟糕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老是觉得一身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来。今天晚上去跳了一个多小时的操,反而身轻了许多。我想,不运动,不出汗,一身湿气重,难怪会提不起精神来,要每天坚持运动,每天坚持早上写文章至少1个小时,中午、晚上,以及其他零散的时间用来看书,累计至少一个小时以上,还要坚持做笔记。只有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才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像郑学志校长所说,“要让员工与众不同,首先你得不一样。” 要想让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首先要让自己做的事跟别人不一样。真要逼自己一把,走出舒适区,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坚持实践,坚持思考。

今天晚上,听了一段时间“爱研会分享”的直播,看看那些人,哪个不是拼命三郎?就是这样一股拼劲,才能真正做出点事来。加油!

现在的“暑期托管服务”,我上的是“阅读指导”课,我准备带着这些孩子们共读完两本书,首先是八月份AI读里开放阅读的《宝葫芦的秘密》,我在三个班做了调查,每个班没有这本书都有十几个人,我问,老师放假前布置了要看这本书吗?都说布置了,但为什么现在八月份了,还没有这本书?有的说,没告诉家长,有的说家长不买。我顿时觉得,推动阅读的阻力好大呀,也就是说,很可能有不少同学,到开学也没有这本书,更别说看了。这里有学生的无所谓,有家长的无所谓,更重要的是孩子、家长都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更别说养成阅读的习惯。

所以,推动阅读,任重道远。

但,难道就只能这样了吗?我们就不能做点什么吗?

我跟那些没书的孩子们说,利用这两天把这本书准备好,告诉家长,老师说要一起共读这本书。但是一天过去,班上依然有10个同学没有书,我就从别的班借来这本书给他们,一起共读40分钟,我给孩子们读精彩片断,利用下课前5分钟交流收获。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我想,有所为,一定会不一样的,但愿,这10天时间,孩子们能在我的引领下,突然觉得:原来阅读这么有意思,原来这本书这么有意思!

8月9日

今天是周一,上午两节阅读课,我第一节课在四(1)班,我首先讲了上周的阅读内容,布置了本节课的阅读内容为《宝葫芦的秘密》第33页到第64页,并在隔壁班借了9本书,给依然没带这本书的同学看。布置完,我就自己看起来,看了一会儿,我听到一点点悉悉索索的声音,抬头看过去,却会发现,有那么三五个同学不在阅读状态,眼睛里没有书,没有故事,有的是无聊,不知道干什么。显然这些同学没有看进书里去,没有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沉不下心来。

我轻轻地走过去,提醒了一下他们,他们立即钻到书里,但眼睛是不是在看字,不得而知,只是过了一会儿,你再看他们几个时,他们同时也在看你,或者又在眺望窗外。

对这类学生该施于怎样的帮助呢?

时间过得很快,还有五分钟下课了,我说同学们完成了阅读任务的举手,一半都不到,不知道是怕回答问题还是真没有看完。我们来抢答几个问题,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涨,有几个同学参与。

我想,这样还是不行,要改变自己的引领方式。

第二节在四(2)班,我开课伊始,就满怀激情的朗读了第33页到35页,这时,我看到了不少同学专注、惊讶、喜悦的眼神,好家伙,朗读,还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法宝,这时,我乘势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同学们马上打开书,看看吧。”同学们读起来,虽然,依然有几个眼神恍惚的人,但整体上还是更好一些。临近下课,我兴奋地说:“同学们,都读完了吗?我们接下来进行抢答比赛,准备好了吗?”先造起势来,当第一个同学回答正确时,我大声地说:“回答正确,掌声响起来!”气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后面的题大家都抢着回答。“同学们,这些抢着回答的同学,一定是认真看了书的,真了不起,明天,我们要更专注地读,回答出更多的问题。”同学们齐声说:“好!”

只要我们会去想办法,总会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办法的。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今天一大早收到李局发来的信息,说约上张素辉、刘芳去大风看看那童心画室,看能不能与课程研发、阅读推广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第一次看见这个名人——卢保华,一个身残志坚的人,一个身边的英雄。微胖、坐着轮椅微笑着过来,后来了解到,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他,却跟着一个老师一直学画画,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一个“童心画室”,每天都会有几十个小朋友到这个画室免费学画画。帮助了一个个有绘画梦想的孩子。

这样的故事,原来只在电视上、微信上看到过,没想到身边就有这样真实的故事。来到画室,这是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四周是书架,放满了书,中间摆着八张长桌子,凳子下面放着有画画的颜料和画笔。卢老师介绍,每天放学后,都有十几个到三十几个孩子到这里来免费学画画,也会在这里看书、写作业。

看着有点斑驳的桌子,突然对这个卢老师肃然起敬起来,他不但没有因为自己残疾而给社会带来负担,而是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把美丽的画作献给社会,让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不仅如此,还用自己的特长无偿地帮助更多的人。

我对那些孩子羡慕起来,多幸福呀,在这样一个乡村,却有那么专业的教师来教自己画画。想想当年的我们,印象中几乎没有美术课、音乐课,所以这方面的启蒙几乎为零,到了师范,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音乐课。太迟了,真的,跟别人相差太远了,我多次说过,如果可以重读小学,我一定要好好学学美术、音乐、体育、科学……

希望卢老师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用自己的智慧圆更多孩子的梦,也让自己的人生有了更绚丽的色彩。

更希望有更多的卢老师出现在身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4-2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