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射动态调度流水线

文章目录

    • 一、提高流水线执行效率
    • 二、多发射数据通路
    • 三、动态调度
      • 3.1 保留站(发射队列)
      • 3.2 寄存器重命名
      • 3.3 重排序缓冲(ROB)
      • 3.4 总结

一、提高流水线执行效率

看懂这一章节的前提是,掌握经典的单发射五级流水线原理,《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第四章中有详细的讲解,配合《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第3版一起食用,读CSAPP第四章节时做的笔记:

  • CSAPP:第四章——处理器体系结构(上)
  • CSAPP:第四章——处理器体系结构(下)

我们通常以应用的执行时间来衡量一款处理器的性能,应用的执行时间 = 指令数 * 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每指令执行周期数) * 时钟周期。 当算法、程序、指令系统、编译器都确定之后,一个应用的指令数就确定下来了。时钟周期与结构设计、电路设计、生产工艺以及工作环境都有关系。所以要提高流水线效率,需重点关注如何降低流水线CPI。流水线处理器实际的CPI等于指令的理想执行周期数加上由于指令相关引起的阻塞周期数:

流水线CPI = 理想CPI + 结构相关阻塞周期数 + RAW阻塞周期数 + WAR阻塞周期数

从上面的公式可知,要想提高流水线效率(即降低Pipeline CPI),可以从降低理想CPI和降低各类流水线阻塞这些方面入手。

二、多发射数据通路

首先讨论如何降低理想CPI。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让处理器中每级流水线都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指令,这被称为多发射数据通路技术。例如双发射流水线意味着每一拍用PC从指令存储器中取两条指令,在译码级同时进行两条指令的译码、读源寄存器操作,还能同时执行两条指令的运算操作和访存操作,并同时写回两条指令的结果。那么双发射流水线的理想CPI就从单发射流水线的1降至0.5。

要在处理器中支持多发射,首先就要将处理器中的各种资源翻倍,包括采用支持双端口的存储器。其次还要增加额外的阻塞判断逻辑,当同一个时钟周期执行的两条指令存在指令相关时,也需要进行阻塞。包括数据相关、控制相关和结构相关在内的阻塞机制都需要改动。我们来观察几条简单指令在双发射流水线中的时空图,如图9.18所示。

多发射动态调度流水线_第1张图片

在上图中,为了流水线控制的简化,只有同一级流水线的两条指令都不被更早的指令阻塞时,才能让这两条指令一起继续执行,所以第6条指令触发了陪同阻塞。

多发射数据通路技术虽然从理论上而言可以大幅度降低处理器的CPI,但是由于各类相关所引起的阻塞影响,其实际执行效率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还要进一步从减少各类相关引起的阻塞这个方面入手来提高流水线的执行效率。

三、动态调度

如果我们用道路交通来类比的话,多发射数据通路就类似于把马路从单车道改造为多车道,但是这个多车道的马路有个奇怪的景象——速度快的车(如跑车)不能超过前面速度慢的车(如马车),即使马车前面的车道是空闲的。直觉上我们肯定觉得这样做效率低,只要车道有空闲,就应该允许后面速度快的车超过前面速度慢的车。这就是动态调度的基本出发点。用本领域的概念来描述动态的基本思想就是:把相关的解决尽量往后拖延,同时前面指令的等待不影响后面指令继续前进。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加深理解:假定现在有一个双发射流水线,所有的运算单元都有两份,那么在执行下列指令序列时:

div.w $r3, $r2, $r1
add.w $r5, $r4, $r3
sub.w $r8, $r7, $r6

由于除法单元采用迭代算法实现,所以div.w指令需要多个执行周期,与它有RAW(写后读)相关的add.w指令最早也只能等到div.w指令执行完毕后才能开始执行。但是sub.w指令何时可以开始执行呢?可以看到sub.w指令与前两条指令没有任何相关,采用动态调度的流水线就允许sub.w指令越过前面尚未执行完毕的div.w指令和add.w指令,提前开始执行。因为sub.w是在流水线由于指令间的相关引起阻塞而空闲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地提前执行了,所以这段程序整体的执行延迟就减少了。

3.1 保留站(发射队列)

要完成上述功能,需要对原有的流水线做一些改动。首先,要将原有的译码阶段拆分成“译码”和“读操作数”两个阶段。译码阶段进行指令译码并检查结构相关,随后在读操作数阶段则一直等待直至操作数可以读取。处在等待状态的指令不能一直停留在原有的译码流水级上,因为这样它后面的指令就没法前进甚至是进入流水线,更不用说什么提前执行了。所以我们会利用一个结构存放这些等待的指令,这个结构被称为保留站(发射队列)。除了存储指令的功能,保留站还要负责控制其中的指令何时去执行,因此保留站中还会记录下描述指令间相关关系的信息,同时监测各条指令的执行状态。如果指令是在进入保留站前读取寄存器,那么保留站还需要监听每条结果总线,获得源操作数的最新值。

保留站位置如下图所示,译码并读寄存器的指令进入保留站,保留站会每个时钟周期选择一条没有被阻塞的指令,送往执行逻辑,并退出保留站,这个动作称为“发射”。

多发射动态调度流水线_第2张图片
保留站调度算法的核心在于“挑选没有被阻塞的指令”。从保留站在流水线所处的位置来看,保留站中的指令不可能因为控制相关而被阻塞。结构相关所引起的阻塞的判定条件也是直观的,即检查有没有空闲的执行部件和空闲的发射端口。但是在数据相关所引起的阻塞的处理上,存在着不同的设计思路。

下面来两个例子解释保留站如何处理数据相关所引起的阻塞:

div.w $r3, $r2, $r1
add.w $r5, $r4, $r3
sub.w $r4, $r7, $r6

add.w指令和sub.w指令之间存在WAR相关,在乱序调度的情况下,sub.w指令自身的源操作数不依赖于div.wadd.w指令,可以读取操作数执行得到正确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能否在执行结束后就立即写入寄存器呢?回答是否定的。假设sub.w执行完毕的时候,add.w指令因为等待div.w指令的结果还没有开始执行,那么sub.w指令如果在这个时候就修改了$r4寄存器的值,那么等到add.w开始执行时,就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WAW相关的例子与上面WAR相关的例子很相似,如下面的指令序列:

div.w $r3, $r2, $r1
add.w $r5, $r4, $r3
sub.w $r5, $r7, $r6

add.w指令和sub.w指令之间存在WAW相关,在乱序调度的情况下,sub.w指令可以先于add.w指令执行,如果sub.w执行完毕的时候,add.w指令因为等待div.w指令的结果还没有开始执行,那么sub.w指令若是在这个时候就修改了$r5寄存器的值,那就会被add.w指令执行完写回的结果覆盖掉。从程序的角度看,sub.w后面的指令读取$r5寄存器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3.2 寄存器重命名

上面的例子解释了WAR和WAW相关在动态调度流水线中是怎样产生冲突的。如何解决呢?阻塞作为解决一切冲突的普适方法肯定是可行的。方法就是如果保留站判断出未发射的指令与前面尚未执行完毕的指令存在WAR和WAW相关,就阻塞其发射直至冲突解决。历史上第一台采用动态调度流水线的CDC6000就是采用了这种解决思路,称为记分板办法。

事实上,WAR和WAW同RAW是有本质区别的,它们并不是由程序中真正的数据依赖关系所引起的相关关系,而仅仅是由于恰好使用具有同一个名字的寄存器所引起的名字相关。打个比方来说,32项的寄存器文件就好比一个有32个储物格的储物柜,每条指令把自己的结果数据放到一个储物格中,然后后面的指令依照储物格的号(寄存器名字)从相应的格子中取出数据,储物柜只是一个中转站,问题的核心是要把数据从生产者传递到指定的消费者,至于说这个数据通过哪个格子做中转并不是绝对的。WAR和WAW相关产生冲突意味着两对“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恰好准备用同一个格子做中转,而且双方在“存放-取出”这个动作的操作时间上产生了重叠,所以就引发了混乱。如果双方谁都不愿意等(记分板的策略)怎么办?再找一个不受干扰的空闲格子,后来的一方换用这个新格子做中转,就不用等待了。这就是寄存器重命名技术。通过寄存器重命名技术,可以消除WAR和WAW相关。例如,存在WAR和WAW相关指令序列:

div.w   $r3, $r2, $r1
add.w   $r5, $r4, $r3
sub.w   $r3, $r7, $r6
mul.w   $r9, $r8, $r3

可以通过寄存器重命名变为:

div.w   $r3,$r2,$r1
add.w   $r5,$r4,$r3
sub.w   $r10,$r7,$r6
mul.w   $r9,$r8,$r10

重命名之后就没有WAR和WAW相关了。

1966年,Robert Tomasulo在IBM 360/91中首次提出了对于动态调度处理器设计影响深远的Tomasulo算法。该算法在CDC6000记分板方法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面对RAW相关所引起的阻塞,两者解决思路是一样的,即将相关关系记录下来,有相关的等待,没有相关的尽早送到功能部件开始执行。但是Tomasulo算法实现了硬件的寄存器重命名,从而消除了WAR和WAW相关,也就自然不需要阻塞了。

3.3 重排序缓冲(ROB)

在流水线中实现动态调度,还有最后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精确异常。在处理异常时,发生异常的指令前面的所有指令都执行完(修改了机器状态),而发生异常的指令及其后面的指令都没有执行(没有修改机器状态)。那么在乱序调度的情况下,指令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先后顺序在流水线中执行了,“前面”“后面”这样的顺序关系从哪里获得呢?还有一个问题,发生异常的指令后面的指令都不能修改机器的状态,但是这些指令说不定都已经越过发生异常的指令先去执行了,怎么办呢?

上面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流水线中添加一个重排序缓冲(ROB)来维护指令的有序结束,同时在流水线中增加一个“提交”阶段。指令对机器状态的修改只有在到达提交阶段时才能生效(软件可见),处于写回阶段的指令不能真正地修改机器状态,但可以更新并维护一个临时的软件不可见的机器状态。ROB是一个先进先出的有序队列,所有指令在译码之后按程序顺序进入队列尾部,所有执行完毕的执行从队列头部按序提交。提交时一旦发现有指令发生异常,则ROB中该指令及其后面的指令都被清空。发生异常的指令出现在ROB头部时,这条指令前面的指令都已经从ROB头部退出并提交了,这些指令对于机器状态的修改都生效了;异常指令和它后面的指令都因为清空而没有提交,也就不会修改机器状态。这就满足了精确异常的要求。

3.4 总结

保留站和重排序缓冲用来临时存储指令以使指令在流水线中流动更加通畅,重命名寄存器用来临时存储数据以使数据在流水线流动更加通畅。保留站、重排序缓冲、重命名寄存器都是微结构中的数据结构,程序员无法用指令来访问,是结构设计人员为了提高流水线效率而用来临时存储指令和数据的。其中,保留站把指令从有序变为无序以提高执行效率,重排序缓存把指令从无序重新变为有序以保证正确性,重命名寄存器则在乱序执行过程中临时存储数据。重命名寄存器与指令可以访问的结构寄存器(如通用寄存器、浮点寄存器)相对应。乱序执行流水线把指令执行结果写入重命名寄存器而不是结构寄存器,以避免破坏结构寄存器的内容,到顺序提交阶段再把重命名寄存器内容写入结构寄存器。两组执行不同运算但使用同一结构寄存器的指令可以使用不同的重命名寄存器,从而避免该结构寄存器成为串行化瓶颈,实现并行执行。

【参考书籍】
《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第3版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第3版
《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第5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流水线,动态调度,多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