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法国科学家做过糖和毒品之间的对比实验。他先向小鼠喂了1个月的可卡因药丸,让小鼠对可卡因上瘾,之后又开始喂小鼠糖丸,并让小鼠在可卡因药丸和糖丸之间做选择。结果不到两天,小鼠就开始只选糖丸,不选可卡因药丸了。
虽然小鼠做选择时表现出了犹豫,但它们最终还是选了糖丸,因为在小鼠的大脑中,感受糖的神经受体是可卡因的14倍,所以糖最终打败了毒品。
科学家认为,糖对人类的致瘾性甚至超过毒品。
这也太可怕了,可是让人更感觉不安的是竟然将“致瘾性”和毒品进行比较。毒品可是能置人于死地的东西呀。难道糖也……oh no!
我们不得不承认,糖吃多了会导致糖尿病、脂肪肝、心脏病、中风、肺癌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等等。糖正在侵害着我们的身体!
这么说,要把糖戒掉喽!可是,臣妾做不到啊!连科学家都说了糖的致瘾性超过了毒品,所以我们戒不掉是有科学依据的。
等等,既然吃糖有这么大的危害,为什么市面上还有那么多含糖的食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制糖业强大的宣传能力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它们刻意回避对糖的负面报道;二是因为科学研究的局限性和专家的错误意见使我们难以了解糖的危害。
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有医生开始谴责糖,认为是糖导致了糖尿病、风湿、蛀牙和胆结石等一系列疾病,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糖会使人发胖。
但是制糖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众宣传:吃糖能快速缓解疲劳,补充能量;如果害怕发胖,多运动就行了,比起糖带来的热量,人们应该更警惕脂肪,是脂肪导致了肥胖、高血压和心脏病。
就这样,制糖业把糖对人体健康的隐患都推到了脂肪身上。
此外,当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医生们在医学期刊上呼吁人们不要吃糖时,为了压制对糖的不利的声音,制糖业在报纸、杂志上刊登了巨额广告宣传糖是健康食品,还出资成立了糖业研究基金会,资助对糖的研究,找出糖对人体有益的证据,并聘请了权威专家引导大众对糖的认知。
在制糖业的包装宣传下,糖仿佛成了一种有益无害的灵丹妙药。
其实制糖业非常清楚糖对人的危害,但他们为了利益,常常偷换概念。比如,大家都知道吃糖对牙齿不好,但制糖业却在1950年的美国糖业协会报告中说:“对于蛀牙,我们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找到控制蛀牙的有效方法,而不是限制大家吃糖。”
如果有人说吃糖容易发胖,制糖业就会说:“如果不想胖,那所有食物都要少吃,而不是单单少吃糖。”就这样,制糖业一方面紧咬着“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糖会引发致死性的疾病”,一方面把不健康的嫌疑甩锅给脂肪,然后继续大肆地宣传推销糖。
除了制糖业的诡计之外,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和专家的错误意见也使我们无法认清糖的危害。
在以前医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的确没有明确证据显示糖会使我们生病,曾经美国糖尿病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家乔斯林还曾坚称“糖不会导致糖尿病”,并让整个糖尿病学科接受了这个观点。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医疗科学的进步,这一观点才被慢慢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