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每天知道一个概念,可以减少自己因为不明白,而囫囵吞枣的吸收。减少可能因为仅仅是知道,而在日后发生的错误。

选择不仅仅是选择正确,更要知道如何避免错误的选择的原因。不是仅仅追求答案,而是寻找产生答案背后的那个起源。

"鸡蛋效应”。

什么是鸡蛋效应?

大白话来解释,就是我们总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更值钱。

用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的解释,这是因为,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给事物本身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自己对这一事物的评价,付出的劳动越多,产生的依恋越深。

网上有个说法,叫做在北上广,会有这样奇怪的做法,在每坪米几万,十几万的房子里,堆着的是不值钱的塑料袋,广告纸,甚至于早该淘汰的老物件。

曾经当作笑话和不可思议来看这个新闻。

今天再读这个鸡蛋效应。

好像可以理解这个行为了。

因为久在兰室而不闻其香了。

因为很多人喜欢去超市时,习惯性的会多扯些塑料袋回来,放放垃圾什么的,因为超市会管制,而格外的有种猫和老鼠的感觉。

就像弹簧,你越压反弹越大。越不让做某事,越可能去挑战。

每次能够顺利的带些塑料袋回来,变成了挑战的习惯。

哪怕家里根本就不缺,仍然习惯性的去做。

因为是自己斗智斗勇的结果,所以格外珍惜,哪怕是占用了寸土寸金的空间,也不舍抛弃。

这是住在豪宅里的人,用几万,十几万一坪的空间,来收藏人们眼里,普通的老物件的缘故吧!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用勇气去接受结果,用智慧去改变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