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备考60天】Day15

这一周的内容不仅是烧脑的问题,关键是内容信息量太多太大了。不知道其他小伙伴什么感受,按照我们《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记忆”和“遗忘”的小节,都说到学习材料的量不宜过多,学习程度太大和太小都不利于知识的记忆。所以,其实不太理解船长【加量不加价】的用意啊!

导读:藏在认知概念中的大秘密

想要激发个体的潜能一定要打破其内在的僵化,这必须要带领其从认知的过程当中洞悉科学之奥秘。认知是我们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我们的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加工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这是心理学当中对认知的标准定义。在认知的概念当中却隐藏着解除我们内心痛苦和烦恼的秘密,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当我们带着偏光镜开车时候我们知道在路口我们看到的红绿灯颜色并不是他们本来的颜色,对此我们毫不怀疑,但是当我们不戴偏光镜用肉眼看红绿灯时,它们的颜色又是真实和正确的嘛,其实从我们的感觉细胞从外界捕捉信息开始过滤这已经在发生。我们的眼睛只能带380纳米到780纳米的波长范围内产生视觉感,我们的耳朵也只能在16到两万赫兹的声波范围内产生听觉感,这个范围以外的客观存在并不能为我们所感知。因此所谓的客观存在不过是我们感知当中的客观存在,而到了知觉层面这种扭曲和筛选会变得更加严重,因为社会信息将参与进来,社会知觉会干扰和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整体印象的建立。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图式,会在这个层面影响我们的事物的解释,比如你曾经有过一段与长相帅气的男人的恋爱的经历,而这段经历祂是甜蜜还是痛苦的背叛,都将直接影响你对帅气男性的看法。而感知角再往上一个层面,无论是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无一不是在感知觉之后继续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扭曲。在一层层和一组组的筛选之后,我们最后得到了自己对于某个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每个人都在这样的认知过程当中不断完成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看法。为了帮助我们的大脑处于最为节电的模式,这些看法常常是自动化完成,这个过程自然地让我们相信,我们对世界形成的看法代表世界的真相。我们对其正确性、理所应当性深信不疑。心理学当中,对认知过程的定义,已经揭示了“一切皆虚相。”我们并不活在一个客观存在的世界当中,只不过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里。

不存在一种背后的实在。没有实在,有的就不过是一个个解读而已,它为创新和创造奠定了最底层的思想基石,每个人都有解读的权利。

感悟:这一则导读内容非常熟悉,应该是在行动力营的时候就有听到的,关于我们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你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你自己眼中的世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国度里。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第一第二章:

第一章

自杀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正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程度不等的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则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重则助长了青少年犯罪。

在生理上以性发育为主要标志;在心理上以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为主要标志,这2者刚好是同时出现的。

青少年经历了心理危机之后如果处理好了,可能会比没有经历心理危机发展得更好。

第二章

理解心理危机——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含义

了解青少年面临心理危机的原因和在情绪、认知、行为和躯体方面的反应

青少年出现心理危机之后的特征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浏览了大概,然后重点听了视频讲解备考点拨,老师说着重学习认知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这2节,视频有2个多小时,只看了一个多小时,明天接着看。边听边看理解起来没那么枯燥,也更深入,挺好。

《与青春期和解》第二部分:这一部分看得囫囵吞枣,看完不太记得住。明天还需要重新复习再看一遍。今天学到一个倍速阅读法,明天开始尝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资备考60天】Day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