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记

今天是9月29日,星期天。

一整天都在忙常规的事情,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离不开常规的充分准备。所谓常规,即为平时准备或跟进教学的一些工作,譬如教案和听课,平常的课后反思和读书笔记等,一切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

平常讲课时要好好备课,因为成功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备课有“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理解、把握与驾驭教材和课堂,是区分教师业务水准的重要途径。真正的备课,一定是会吃透教材的,理解领悟编者编写教材的意图,合理使用教材。可以说,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决定了课堂的高度和深度。高度是紧扣教材,不偏离编者的用心,正确讲解课堂知识,用心呈现教材的重难点,在如何突破上体现该教师的水平。所以,备教材,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教学过程的雏形。教材的精准定位,是一位教师上课成功的关键。没我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难有好的课堂水准。备教材,也与理解《课程标准》分不开,要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去备教材,才能举重若轻,把握的全面。

备学生,重在熟悉知道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心理学上有一条理论说“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此话暗含了学生对于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有学前的知识背景。但目前对于大班教学来说,学生的学前准备各不相同,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在备学生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个理论是这样说的“拿吃东西来比喻,让后进生吃得到,让中等生吃的饱,让优生吃得好”,这就决定了课堂知识由易到难,有梯度,做到循序渐进的过程。

备学生还有一点是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特别是数学。先假设学生的课堂反应,尽量多假设几种情况,以备不时之需。《课程标准》讲究三维目标:一是知识和技能,二是过程和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清晰地知道一堂课学生要掌握和学习的技能是什么,但重难点是后两个目标。最能体验一节课好坏的是过程和方法,也是课堂中知识的生成。特别是数学,新知识多在旧知识的掌握中生成。所以,导入部分,相当于古诗中的“题眼”,要学习新的技能往往在新知识的基础上生成。

备教法和学法,首先要立足于教材,其次找准学生的年龄和学段特点和规律,符合《课程标准》,然后把握好知识的特点,确定好哪种教法最合适,便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备教法时,最好是集体备课,站在集体的高度去理解教材和掌握学生,并且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进步。这就决定了平常的集体备课都行引起重视,这是借助集体的智慧来飞翔,人人都行积极参与。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