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秀之气,出于天然——王羲之《兰亭序》书法鉴赏评析

        魏晋书法艺术,承汉之余韵,又极富有创造力,华美与质朴相结合,这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可以说,魏晋书法“规隋唐之法,开两宋之意,启元明之态,促清民之朴”。魏晋书法的“韵”,主要表现在自然天成的柔性美。王羲之作为晋代书法的杰出代表,后世尊其为“书圣”,自也是其书法中的“韵”透露出来的耐人寻味的美,而他的《兰亭序》法帖也被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要对《兰亭序》进行简要鉴赏评析,首先得从其作者王羲之的了解开始。据可查资料得知,王羲之为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居会稽山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从小师从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访各地游名山,博采众长,在充分研习了各家书法字体后融入了自己的风格,自成一派,达到了其独一无二的“韵”味。

《兰亭序》全篇

      东晋时期,不少名士在会稽山放浪形骸,其风景秀丽,正是谈玄论道的好地方。永和九年,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风雅集会,参加集会的这些名流,有司徒谢安、王羲之的儿子献之、涣之等人。众人参加兰亭“修禊”之典,“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即兴写下的诗篇于集会后汇编成集,《兰亭序》即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与情愫,在其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兰亭序》遒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作品的每一个细部。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其丰富而有“韵”味的艺术美。《兰亭序》不仅仅是极小空间中的“韵”美,整体上更是如此,总览全篇,错落有致,挥洒自如,变化多端而神气内敛,自始至终流露着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如此看来,《兰亭序》值得我们去分析,去学习。

《兰亭序》部分放大截图

《兰亭序》部分放大截图

        王羲之的字内敛中不失含蓄,苍劲中不失秀美,而《兰亭序》通篇潇洒自然,大小参差,形态各异,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出于天然”。每一字都被王羲之赋有了生命力,或静或动,或躺或卧,而其字态中的一颦一笑、一嘻一怒,超然洒脱显于纸上。静态的字,动态的灵魂,可以见得,王羲之书法的功底如何,当时书写的情感如何。尺幅之内,“群贤毕至”。《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更突出地表现在同字别构上。凡重复的字,写法也是各不相同,如据资料显示,五个“怀”字、七个“不”字,各有各不同的形态,千变万化。其中,特别是“之”字,有的洒脱流转,有的工整有序,大小参差,位置各异,千姿百态。

部分“之”字放大截图

      书法值得鉴赏,文章亦如此。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的风格,句式富于变化,在散句中韵律和谐,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当时流行的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兰亭序》表现了晋人特有的超然的风采,而又超越了这种风采,这种风采为后人景仰。《兰亭序》书法“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具有对比的美感,更能显出其超然物外、温文尔雅的内在气韵。


《兰亭序》笔法变换灵活

      王羲之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挥写下千古杰作《兰亭集序》,正如他本人在《兰亭集序》中写到的“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我们对于王羲之这篇《兰亭序》的研究虽不深入,却也能从表面上探得一二,因为他的笔法精严,故能使文字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不得不说,王羲之笔下的每个字,都被他赋有了生命力,或静或动,形态各异,而《兰亭序》的写作机缘,也正是王羲之笔下精妙绝伦的书法产生的前提,正如沈尹默所言:“当时逸少本天全”。

你可能感兴趣的:(雄秀之气,出于天然——王羲之《兰亭序》书法鉴赏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