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网络的发展史
1.1网络的由来
1.2网络互联
1.2.1 独立模式(单机模式)
1.2.2局域网(LAN)
1.2.3广域网(WAN)
2.网络通信基础
2.1IP地址
2.2端口号
3.计算机网络协议
3.1网络协议定义
3.2网络协议分层
3.3OSI七层模型
3.4TCP/IP模型(重点)
很多先进的东西都是先是军用,后来发现这东西太方便了,才普遍下来。
网络是什么来的呢?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军队都是通过电报、电话来通信的,这东西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使用时容易被拦截。于是,美国人就研究,能不能搞一种通讯,可以防止拦截,此时,互联网这个东西就诞生了。
网络互连: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完成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本质是网络数据传输,即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来传输数据,也称为网络通信。
根据网络互连的规模不同,可以划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单机模式的含义就是,当我们有两台电脑时,A电脑处理的事情的结果,无法影响到B电脑的数据。就相当于我们打游戏无法进行人人交互(pvp)。
局域网,英文名称是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
Local 即标识了局域网是本地,局部组建的一种私有网络。
局域网内的主机之间能方便的进行网络通信,又称为内网;局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在没有连接的情况下,是无法通信的。
通过网线将若干台电脑链接在一起,这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
它们不仅仅可以使用网线进行连接,还可以使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进行连接,只要是小规模的电脑连接就是局域网(小规模没有具体定义,需要参考具体对象)。
广域网,英文名称是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
通过路由器,将多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在物理上组成很大范围的网络,就形成了广域网。广域网内部的局域网都属于其子网。
在这个图中,我们可以将各个地区当成局域网,整个图当成一个广域网。如果属于全球化的公共型广域网,则称为互联网(又称公网,外网),属于广域网的一个子集。有时在不严格的环境下说的广域网,其实是指互联网。
概念
IP地址主要用于标识网络主机、其他网络设备(如路由器)的网络地址。简单说,IP地址用于定位主机的网络地址。就像我们发送快递一样,需要知道对方的收货地址,快递员才能将包裹送到目的地。
格式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如:
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通常用“点分十进制”的方式来表示,即 a.b.c.d 的形式(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如:100.4.5.6。
特殊IP
127.*的IP地址用于本机环回(loop back)测试,通常是127.0.0.1本机环回大部分时候用于本机到本机的网络通信(系统内部为了性能,不会走网络的方式传输),对于开发网络通信的程序(即网络编程)而言,常见的开发方式都是本机到本机的网络通信。
概念
在网络通信中,IP地址用于标识主机网络地址,端口号可以标识主机中发送数据、接收数据的进程。
简单说:我们可以通过IP地址来定位到这台设备,但是一台设备上有很多进程,我们如果想要知道那个进程发出的请求,我们就要依赖一个东西(端口号)。端口号就是用于定位主机中的进程。就像发送快递时,不光需要指定收货地址(IP地址),还需要指定收货人(端口号)。
格式
端口号是0~65535范围的数字,在网络通信中,进程可以通过绑定一个端口号,来发送及接收网络数据。
我们想要让两个网络进行通信,我们就需要达成一些共识,通过这些共识进行通讯。例如,有两个人,一个中国人,一个美国人,他们俩个人说话(都说国语),他们相互说话就很难进行有效沟通,如果他们两个使用同一个语言说话,那他们聊天就会畅通无阻。
为什么要分层 ?
网络通信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求场景越复杂,那么网络协议就越复杂,它越复杂对于我们的学习成本和维护成本就会增大。因此,我们就将就将复杂的难以通过大脑计算的大协议,一点一点的拆分成我们大脑可以解决的小协议,让每个小协议负责大协议中的一些事物,最终将这些小协议联系到一起完成当前的任务。
网络协议分层的好处
就像我们在打电话时,我们就是使用方,我们无需关注使用方式打电话(座机、无线电话),也不关心电话是如何进行传输我们的聊天的。
OSI:英文名称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即开放系统互连,它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OSI 七层模型既复杂又不实用:所以 OSI 七层模型没有落地、实现。
实际组建网络时,只是以 OSI 七层模型设计中的部分分层,也即是以下 TCP/IP 五层(或四层)模型来实现。
TCP/IP模型,它从应用层到物理层一个有五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层)、网卡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硬件),有时候我们也叫它四层协议,因为物理层是硬件,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我们不太关心这个。
各个协议层任务:
在这些几个协议层当中,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应用层,其他的层都是操作系统内核封装好的,只要应用层我们需要自己手动实现。
各个协议层工作流程
我们就以qq发送信息为例, 假设A用户向B用户发送了一个“两年半”,时间在2023-04-04 19:00,
我们以发送方的角度看(粗略步骤,精专不考虑):
✨1.应用层
qq应用程序拿到了上方的数据,进行封装,封装成应用层数据报,他的本质就是数据拼接,在qq的具体情况中,比这要复杂的多。
在应用层,封装好这个数据报,qq就会通过调用传输层提供中的API将这个数据报传输给传输层。
✨2.传输层
传输层基于应用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调用传输层中的API,传输层的API最常用的是TCP和UDP,他会将应用层传输过来的数据包当作荷载进行封装,UDP报头中包含一个特定的字符串(源端口和目的端口)。这里我们用UDP来举例。
UDP会针对应用层发来的数据报再次封装。
之后传输层将在传输层封装好的数据报发向网络层。
✨3.网络层
这里最典型协议是ip协议,会将传输层数据报继续封装,封装成IP数据报,在原来的数据报上添加一个IP报头,将传输层传输过来的数据报当成荷载。
在IP报头当中,它包含一组数据源ip和目的ip。
✨4.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最典型的协议叫做“以太网”,他会在IP数据报的包头和包尾加上帧头和帧尾。
帧头中主要包括 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MAC是指物理地址,描述一个主机在网络上的位置,他的功能和IP很相似,但是这两个地址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用途。IP用于网络层的路径规划,MAC用来进行描述数据链路层,两个即将进行传输的相邻节点。
之后,数据链路层会将封装好的数据报方式给物理层。
✨5.物理层
物理层会将上述的“以太网数据帧”的二进制数据转换成高低电平信号/光信号,通过网线或者无线电波的方式传出出去。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所帮助,希望能留下你的点赞+关注,我会更加努力的更新内容!非常感谢
若本篇文章有错误的地方,欢迎大佬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