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

小时候身边人都在说,要有理想,要好好学习。

我反问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他们说为了有出息。

不太明白大人所说的有出息到底是什么样子,我试图努力去想象,浮现在脑海的画面是天天有肉吃,有大彩电,有电脑。

因为贪玩,所以学习一直不好。然后,邻居家的大人告诉我说,你将来指定得做一个乞丐,要饭吃。

我看着他满脸严肃的表情,试图安慰自己对方是在和我开玩笑。

我第一次认识到学习不好是被所有大人看不起的,会被鄙视,被看轻,被随口一说的言语判处死刑。

于是我开始害怕别人问我学习成绩,开始躲着大人走,开始不和学习好的学生玩,这是我第一次因为一件事感到自卑。

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呢?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清楚,如果说只是单纯的贪玩,那是不准确的。现在回想起来,当然,不是找原因为自己开脱,而是客观的把一些真的影响到我的因素找出来。

首先是我自身原因,不够聪明。

有人可能不会这么觉得,会说成功是靠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换来的。但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天赋真的不一样,特别是在初中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同一个数学题,同一个物理题,大家同样认真的听了一堂课,有的同学下课10分钟就写完了课后作业,而有些人研究一个小时就是不会做,是他们不认真听吗?不是,他们笔记比老师讲的板书还要详细,反而是那些聪明的孩子笔记记得很少很少。

天赋不好,只要付出更多努力也一样可以。这句话没什么问题,但前提是建立在有天赋的人不努力等你,所以,龟兔赛跑的故事真的只是个故事,就算乌龟趁着兔子打盹超越了兔子,但只要兔子醒来要超越乌龟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并不是每一个刻苦弹钢琴的都能成为朗朗,也不是每一个打篮球的都是乔丹。

其次,接上面的话,说这些并非是说天赋不好就不用努力了,或者说就没有希望了,不是的。因为读书学习的目的不是一个单行道,不是只有考了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这一点是我觉得第二个遗憾的地方。

从小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学习。听到的不是上大学就是当老板,这是小时候我对读书的目的的唯一定义。

所有人都去众星捧月一般追捧那些学习好的孩子,而看不起那些学习差的孩子,然后就会在周围形成一种无形的价值观,学习不好就是坏孩子,就是没出息。

最后以至于这些孩子也开始觉得自己就是没出息,就是坏孩子,开始自卑,开始灰暗的去看待自己的未来,开始否定自己的一切,就是因为学习不好。

我小学所在的学校,所在的班级,同班四五十人,能坚持把高中上完的不到三分之一,能坚持上完大学的也就十分之一,其他人都是早早辍学,进去了社会。

因为从小有人告诉他们,学习不好没出息,你不是这块料,与其继续待在学校浪费时间还不如去社会早点赚钱,甚至有许多老师也会歧视学习不好的学生。

没有人告诉他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没有告诉他们,不一定只有学习好才是被尊重的。

没人教他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尊重差异性的工作。

没有人告诉他们,即使学习不好,也应该继续读书,继续上学,因为你们还小,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

我庆幸我是那个从小一直就是学习差,每次考试都是倒数几名,但却坚持上完大学的人,尽管是一个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学校。我也想过辍学,但庆幸的是父母阻止了我,让我很不情愿的上完了大学。

“我不要求你学习有多好,只希望你能上完大学,至于之后做什么,我不管。”

上了大学,觉得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身边的人更朋克,更颓废。我开始相信那句话“大学就是在虚度光阴”,但我却无可奈何。

熬夜上网的人坐穿了网吧的皮沙发

痴迷搞对象的人哭泣了无数个深夜

躺着让室友带饭的人毕业时一百八

穿名牌的同学原来也只是借了网贷

攀比的女同学有时也大打出手

表面和气的老师之间也会勾心斗角

不是住在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圈子。

原来长得好看真的有很多优势

曾引以为傲的学生会并没有什么卵用

辛苦考的证书不过是一种短期自我安慰

毕业回来的学长好像混的也不怎么好

原来想要自己赚钱确实蛮不容易的

我开始迷茫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可也正是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应该是长大了,开始慢慢的看清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了,我开始有了自己的世界观,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开始喜欢去图书馆了,而不是跟着他们去网吧。

我开始喜欢一个人做一些事情了,不再合群了。

我喜欢上了幻想,喜欢上了小说。

我喜欢散步,喜欢在夜晚思考。

我开始慢慢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了,开始清楚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了。

我开始相信,这个世界有很多值得去做的事情,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还 有很多有趣的人,有很多好看的书和电影。

我有了兴趣,有了目标

最重要的是我在大学我认识了自己。

是的,认识了自己。

最后,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和勤奋,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我见识过天赋的厉害,更见识过努力的奇迹。

努力不一定能让大富大贵,但一定可以让你摆脱贫困。

刚毕业那年,我去了北京实习,在一家靠贩卖力气和时间来换取报酬的电商公司。

地点在北京大兴,合租一个月八百,工资四千多。

每天加班到深夜,然后在漆黑的街道找一个小黄车骑回家,回家后躺在客厅看一集熊出没,然后睡觉。

小区楼下的小卖部是一个北京大妈开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北京人都这么傲娇,每次大妈都会用怪异的眼神看我,买东西时必须是拿一件付一件的钱,害怕我藏起来或者跑掉。

我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决定不在他家买东西了,宁愿多走点路去远一点的地方。

六月份的天已经很热了,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流鼻血,以为自己得了什么重病,去附近药店买了两盒药,结账时对方告诉我98块钱,我心疼了好几天。

三个多月我理了一次头发,一次五十元,之前在学校我理发十五元。

在北京只在饭店吃过一次饭,北京的王府井全聚德烤鸭,花了四百多。

周末独自一人去过北大,在里面待了一个下午,我有点羡慕这里的学生。

辞职后,我花光了在北京赚的所有积蓄,然后背着来的时候带的衣服离开了。

离开北京一段时间后,我做了好几份工作,一无所获,直到疫情的前半年,我尝到了努力带来的甜头。

跑步,看书,开始让自己变得勤奋一点点。

慢慢的我感觉自己好像有点变化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开始不一样了,我有点喜欢上了这种感觉,于是更加苛刻的要求自己。

每天5点半起床,坐公交1个半小时,车上会看书,下车后在公园跑四十分钟的步,第一个到公司上班,每天都认真工作,下班回家做自己的工作,然后一切变的越来越好,报酬也越来越高,然后升职了,也有了另一份收入,慢慢的,我开始真的相信,努力是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的。

现在,我依然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聪明人,但可以做一个努力的人,我相信这个世界是精彩的,我的人生也应该是精彩的,是热情的,是感动的,是忠于自己的。

所以,不同的价值观塑造不同的人,这决定我们这一生看到怎样的风景。

就像一段旅程,有的人在出发前就已经设置好了目的地,严肃的奔赴到终点,是成功,是美景,或者是天堂。沿途的经历只是为了到达目的地的一个过程,匆匆掠过,走马观花,实在乏味。

可是我们的存在,宇宙的存在都没有“目的地”。人生应该是在途中,听到音乐播放时跳舞,看到美景时欣赏,见到朋友时攀谈,遇到未知时探索。也可能不会有我想的这么光鲜,会在途中碰到许多坎坷,会碰壁,会跌倒,但我全部接受,这是我想要的骄傲,然后走完一生。

这也是一个从迷茫,到希望,再到坚定不移的去相信的一个过程,是需要经历,阅读,实践的一个过程。

所以,价值观没有对错,只有真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