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陆澄录21节点评责善

在博仁老师致良知教育学院,线上学习了400多天,每日学习每日做功课,致知班每位同学开始做点评责善老师,我们有无限潜力,每一位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陈霞,来自泉城济南,今天由我为大家做点评责善,我们今天学习阳明先生最经典的传习录之陆澄录 :第21节。

让我们来看原文: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

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 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  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  元无是 心也。汝若于 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  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 心之本体,看有 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先生告诉我们,闲思杂虑,说到底,还是从好色好名好利产生出来的欲望,所以我们心中就会纠结、痛苦,怀疑,只要我们找到病根,一切自然就会清晰明了,就好比说,我们心中绝对不会去担心自己会抢劫偷盗的顾虑,心纯粹,干干净净,只剩下心之本体,哪里还有什么闲思杂虑呢,唯有心纯粹,无私欲,心外无物,内心光明。

对照原文,反思自己起心动念,事先知道要做点评责善,看到前面几篇自己比较有感触和擅长的,心里有些着急,怎么这篇偏偏不是我点评?其实这就是闲思杂率,就是虚荣心、名利心没有彻底清除。

爱因斯坦说过:“人们所努力追求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在我看来都是庸俗可鄙的。”《论语》中孔子称赞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总是追求太多,欲望太重的人,永远都感受不到幸福。我们普通大众,每日奔波,不过为了居有所、餐有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所以,人追求财富,最初不是贪心,而是生活所需。

但人性中的欲,却很难自控,总想逆境困难足够少,物质享受足够多,总是一山再望一山高!其实,欲望本身并没有属性,只是一股动力,往往让我们迷失了初心。

曾国藩在其文集中有这样一句话:“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专注于事情本身,不要被未来的不确定性干扰,也不要沉浸于过去的痛苦中,不被外界的环境所羁绊,按照当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够了。当人们不被各种欲望驱使,心无旁骛,只是尽力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时,那才是真正到达了道的境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习录陆澄录21节点评责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