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子里跑步的人永远瘦不下来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找你谈合作,聊了“规划”以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如今接触到的有一类人,什么都想做。到头来也没赚到什么钱。真不知道这类人是不是在贩卖自己的焦虑,让自己看上去可以操盘很多事情,把自己乔装打扮成很优秀的样子。

前几日我的一个女朋友向我抱怨道,有一位做抖音很厉害的,某公司的负责人约她见面。谈了两个小时结束后,她就给我打电话抱怨:“什么结果都没谈出来,说是要合作,她也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也不能满足她的需求,还一个劲儿的向我炫耀她的茶有多贵,别人很牛逼的公司没拿下的项目,她却拿下了。还说给很多品牌带来了不菲的产值。问她有哪些品牌,也说不出一二三,或者不愿意说。”我听后,笑着说:“她可能是闲了,想找个人显摆显摆自己罢了。”

拒绝无效社交。想法多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做事靠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卖人设的也越来越多,塑造个人品牌走心的始终是少部分人。

一份时间,不再卖给一家企业。

我身边离职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了,自由职业工作者也越来越多。一个400多人的群,知道的至少有40多个人想创业。大家这都怎么了?

一位设计朋友说,工资始终就是那么五六千,一天干8个小时,通勤路上浪费2个小时。这样的时间只卖给了一家企业,还累得半死。有时候会接一些私活儿,而且人家给的费用还可以。甚至超过了一天待在公司的日薪。

现在的人越来越精明了,越来越会计算自己的付出成本。

所以,斜杠青年成了很多人追求的身份。

一份时间也不再只卖给一家企业。

有的人谈合作是共赢,有的人谈合作是作死。

认识一位朋友,成天在朋友圈晒各种场合的照片,不是高尔夫球场就是商会组织。他给自己的定义和标签是营销策划人。

可是熟悉他的朋友和我说,看上去每天都在谈合作,实际上他也真正谈不拢一个像样的项目,想法很多,一会儿说有这个项目要合作,一会儿说那个项目要合作,最后,全部都杳无音讯,太多想法落不了地,也没那个能力把他说的给执行下去。

有的人就是靠吹牛逼来获得短暂的生存。

干实事的人除了有想法,还会召集一些优秀的人和他一起去探索验证他的想法。最终想赚钱的赚钱,想法变现的就变现了。这样的合作最终能达成共赢的目的。

我们时常会在各种社交场合遇到同一类人,他们会说,咱们可以资源互换。然后加个微信,就再也没有交集。

《别独自用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来自完全不同的二个领域的人聚集到一起,会产生最美妙的联系。社交圈的力量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关系的多样性,这和关系的质量和数量同样重要。

本来是两种边缘化关系,有价值的交换叫共赢,没价值的交换叫作死。

脑子里跑步的人永远瘦不下来

2018年世界杯,阿根廷对战冰岛,大家记住了守门员哈尔多松,然而他的身份却是一位导演。

金庸笔下的韦小宝,天地会青木堂堂主,御前侍卫副总管等,韦小宝是一个不会做亏本生意的斜杠青年。

韩寒,作家,导演,赛车手。

某公司的技术员,同时还是网吧老板。

不论是与人合作,还是要将边缘关系最大利益化,都不是说说而已。斜杠青年没那个能力就别想太多了,专注干好一件事情,做有深度的进化,也同样得到意外的收成。

然而想减肥的人,既管不住嘴,也迈不动腿。怎么能瘦得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脑子里跑步的人永远瘦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