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煤记

在乡村宽畅的柏油或水泥路上,负重拉煤的人车身影几乎绝迹,对年青人来说似乎显得更辽远陌生。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天天要做饭,每年拉两车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那动乱的特殊时期,要拉车炭,是件很难畅和焦结(困难)的事。

文革后的一两年,蒲白矿务局下辖的陵角矿(北矿)及南矿(马村村北沟畔),在社会大动乱下,工人们深陷派性互殴的混战中,无心出煤,断供了渭北各县农村生活需求。近山的农村人无奈在冬闲时节,青壮男劳提绳掮镢,徒步十里上南山下沟壑挖柴,正读完小的我(学校停课闹革命)和同伴也汇入挖柴大军。庞大的南山也招架不住山前山后多村人几个冬天的来回扫荡,多条山坡及深沟似开挖过的荒地,到处是裸露的石头。村人又纷纷往返上百里,朝东经罕井,过上王到蔡邓沟里拉回象煤矸石粉碎过的煨煤。没有光泽的煨煤热值低燃奌高,打灶底太费柴禾,拉着风箱火苗只能舔着锅底,火焰蹬不到灶门,不催锅(热的慢),风箱稍停就熄火,恼人的炭渣还常粘缺灶底报废燎齿,半年没过就再没人去光顾蔡邓沟了。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各地落实“抓革命,促生产”的最高指示,矿务局煤矿瘫痪无望,各县或公社顺应民心,我县在高阳伏头村妖魔井(建矿早事故频发,清代曾叫妖魔井。),六九年改建后命名蒲城县工农煤矿,只供县机关企业。邻县白水也在县城东城墙外(一马路的东头)新建了东风煤矿,日后东党公社也在与白水交界的北沟底原旧井整修出煤。地域煤矿的出现无疑为久缺煤的乡民初露出希望的曙光,群众也舒开紧锁的眉头,但每拉一车煤也充满无比的一路艰辛。

过完年的一天,雄鸡还末报晓,队上相约好去拉炭的几家人结伴就出了村,旷野天寒地冻,俩人拉辆空车勿勿越村过镇,下沟过河上原,三个小时徒步三十多里,天微明就到白水县城的南门外傻了眼:从矿门口向南往西绕城数百辆架子车排成近二里的长龙。到矿口一打探,几丈高的井架旁出的煤供不应求,每次放进十多辆车,二三十分钟装好出了门,再进重出,循环往复。排队车旁不敢离人,断断续续行行停停,饿了在路边车马店门口五分钱买碗开水,泡上冷馍就是顿饭。在漫长焦急的期盼中,下午五时多车子终于挪到矿门口,待煤场一溜车过磅刚出,我们这拨车就像百来赛跑,拉车快速冲刺到不大的煤堆边,哥持锨装煤,我两手不停地捡去煤矸石块,不到二十分钟就装满约八百斤的煤车,过磅付过款,心头顿觉松泛了许多,暮色苍茫天也落下了幕帘。哥前边驾辕,我两脚踩着辕后木刮木下南三里长的炭渣公路陡坡,走过二里多的河滩平路,眼前就是南河桥至罕井桥西村漫长的十里上坡路段。最难行的是河坡底到两县庙约五里的沟坡,缓坡两人前拉还行,三处五十至一百米的陡坡两人拼尽全力也是难上去,需两辆车四个人同力合作:俩人弓背前拉,俩人抓住车厢后帮猫腰奋力前推,一步步将重煤车先送上坡头,再回过头将另辆车拉上来,十里坡路耗费了三个多钟头,棉衣内的汗水从来就没干过,一路忍饥耐饿,把煤拉进村己是夜深人静多时了。

七一年东党公社在两派还殴阴魂未散的局势下,于白水相邻的北沟里,解放前私人旧井里复工成立了团结煤矿,这无疑给全社人带来了莫大福音,但每拉一趟煤有道不尽的酸楚。

在麦收后的一个鸡啼凌晨,我和父亲拉着车就出了门,过川绕村,翻过蟠龙长坡,一路下原走了二十多里,太阳才冒出东山头,在楼底村矿部办好手续,将车停在北沟沿上。矿区沟壑纵横环绕,沟宽一二里与对面白水村庄隔沟相望,沟深百十米,煤窑在沟底距停车的沟沿一里多远。拓宽的下沟路有一耱多宽,左侧是层层沟壑梯田,右侧是长满枣刺蒿草的士崖。井口临时盖一间半土墙瓦房,当时全社还末通电,房梁上吊盏带灯帽的玻璃罩大煤油灯,冒着麦杆粗的烟柱末熄。直径约一米粗的井口上安架大木轱辘,两个年轻壮汉同时弯腰曲背双手上下搅动着一米长木轱辘把,井口坐位中年男子两手上下交替往下扽拉着乒乓球粗的绳索,黑乎乎的井口烟涨气冒,尽是井下飘逸出的煤屑灰尘。大约十多分钟就有二尺来粗不到一米高荆条编的罐煤绞上井口,两人抬起倒在房外不大的煤堆上,我家七百斤煤配了七罐倒于侧旁,父亲和我各自挑上自备的笼担,父亲两笼大致装平,不到二十瘦小的我只能挑两少半笼,开始从沟底往沟顶担煤。由于坡长且陡,不歇气是担不上去,两个陡坡前需搁担松息片刻,途中还需不停的前后左右肩换扁担,担趟煤上下约需三四十分钟。父子俩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空下重上往复,腿困肩痛汗出满身,才把沟底煤担净车满。临矿部简单洗去手脸上煤灰,重返回家的路。此时早饭过后,炎阳似火,到处都飘荡着烤人的气流。从楼底村上南原尽是四里胡同上坡路,坡缓段我在车前肩背绳拉着,陡坡处回身把绳撂于车上,两手把住后厢帮,脚前部蹬地,竭力前推,约一个多小时光景车上原上,西行二里平路,拐南下五里蟠龙胡同。父亲扶前辕在窄斜不平的沟路吃力滑行,我手把住车后帮,脚踩后辕下刮木(当时还末有内带纲丝的皮拉圈),加大摩擦平稳下坡,坎坷的路面尽是拉煤车后笆从缝隙颠簸洒落的黑煤屑。煤车在十里的川道上像蜗牛般负重爬行,到家己是午饭时分,心头顿感如释重负,下半年的生活又有着落了。

逝去的岁月,难忘的记忆,多年的拉煤经历不觉间就过去了半个世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党中央结束了过去无休止的各种政治运动,引航全民进入发展经济的快车道,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烧水做饭也与时俱进,几年后电通全乡,煤矿办到家门口,拉煤再也不必打鸡啼连半夜了,各种机动车不用半晌就将煤拉回家。上世纪未家庭“不拉风厢不搭炭,做饭用上煤气罐”模式走进寻常人家。近年国家环保的重视,城区居民天然气入户网络化,乡村做饭电气化,昔日一路拉煤的艰辛经历一去不复返,现在“天天像过年,顿顿如过节”的好日月,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如今成真了。

同启才 2022.3.23

你可能感兴趣的:(拉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