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美

                                                                                          摄于2019年1月13日晚

话画君Ann说:越无用 · 越美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用”成了现代人们生活的标尺,能带来直观效益的东西,才有机会进入人们的生活视野,乍一看没有结果的坚持,都别想高攀大家的人生。

最近重温了下《丰子恺聊绘画》,也因生活中听到的一些话、遇到一些事,所以更想聊聊无用之美。    

事件一的起因是某日和好友逛街,我们和店里的姐姐闲聊,店家姐姐给我们聊孩子兴趣班的事,她说自己的孩子从小学钢琴一直考到了十级,但她却认为花了那么多钱和时间练琴、考级根本没什么用,还不如学点其他有用的东西比如报个奥数班。我听而不语,因为不赞同,所以也没表达自己的意见,只是默默的听着。在回去的路上和好友聊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教育到底有用吗?其实很多家长都会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

 学艺术有用吗?答案是没用,对孩子的艺术启蒙亦或是艺术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较高的人生境界,达观的人生态度和完善的人格结构,让孩子有良好的综合素养。

事件二的起因是我偶尔发在朋友圈的晚餐图遭到了某位中年大姐的吐槽,她说看着一人一小块的牛排、沙拉和玉米汤不如拿煎饼就着咸菜直接把牛排卷了吃,我听了也是哑口无言。因为一个习惯在家里餐桌上堆放杂物放辣椒酱瓶子和煎饼的人是完全不能理解喜欢餐桌没有杂物放花人的心情。对于她的多次我朋友圈下的吐槽我也是一笑置之,因为喜欢的生活方式不同,没法同频交流。我更愿像挑选珠宝首饰一样精心挑选钟爱的食器、食材,为家人花心思烹饪出秀色可餐的生活仪式感和餐桌美学,也许在那位中年大姐的眼里这是一件繁琐且无用的事吧!她觉得我们太过矫情,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不是一样被消化。 

 “我们爱吃,不再是仅仅为了果腹,我们用器,也不仅仅是为了实用”。

       学经济有用,学哲学无用;努力加班有用,听场音乐会无用。生活中的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和“有用”、“无用”打交道。

       是啊!!!我们大多数都是在“要做个栋梁之才”“有用之人”的教育下长大的一代,中国式父母否定孩子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永远是:“这有什么用?”久而久之,我们也学会了用“有用无用”去做人生决定。

       但回头看走过的路,发现那些让内心感到美好和幸福的事大多都是无用的。诗、酒、哲学、绘画、爱情,往往无用。看无用的书、吟无用的诗、钟无用之情,却乐得其所。

       想想单身的那些年,总是爱花些时间做些毫无功利的事,漫无目的的看一些书、读读散文、听听诗歌、每周的下厨房、日常插花、绘画、走一段路,遇见一些人,精神世界一直充盈而富有,正是她们给我力量,为我抚平一切。也正是因为这些无用的爱好,让我遇见“Mr. right”,也许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吧,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会相互识别。

       生活里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也要有点高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品相———琴、棋、书、画、诗、酒、花。   

      正如王小波所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所以我们画画.插花、也读诗,喝茶也品酒,阅读和旅行,做四季轮回的旁观者,老实说这些都没什么用,但是却恰是因此,我们得以回到最单纯的欢喜里,不计较得失的品味生命的滋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就是生活最好的样子。用有用的心态去应付生活的苟且,最终是为了走向诗和远方。

无用之美

        丰子恺先生说:画展上如果有人问我:“绘画有什么用?”我会确切地回答他:“绘画是无用的。”“无用的东西?画家何苦画?画展何苦开?!”

纯正的绘画一定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纯正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

真正的美术的绘画,其本质是美的。美是有感情的,不是知识的,是欣赏的,不是实用的。

体会的方法

1.每晚21:40收听《为你读诗》;

2.每天临睡前半小时,相约和爱人一起看看闲书,它可以是散文、小说、画册、哲学等;

3.去实践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出门前给爱人一个吻,说点甜言蜜语,回家时索要一个暖暖的拥抱;

4.每周一花/每周一画;

5.有时间的时候尽量做丰盛而美好的三餐

6.喝茶也喝酒;

7.常宅在家也偶尔出门走走;

PS:愿我们都有愿心且可以有愿力,去做那些简单而美好的小事。生活忙碌,虽不能常常,但可以常常偶尔。关于生活,他对谁都不曾手下留情,可细碎的美好、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却让我们和生活可以有风花雪月的较量,在庸碌的日常,找到自己的路,从来不需要那么多自我怀疑,只关乎热爱与坚定。越无用、越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