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外考试放榜了。全杭州市共七百多学霸汇聚在一起的考试应该是刀光剑影的,能够杀出重围的只有两百四十人。这两百四十人里,有朱兄的儿子。
小季体能训练结束后,我把这一消息告诉她。
我说:“跳跳弟弟考上杭外了。”
她在前几日参加艺术测试时刚从那座宽阔的校园走过,发现那些学霸们所在的校园多么美好啊。她内心充满了羡慕。
听到跳跳(朱鸣兄的儿子小名)考上杭外,她又高兴又忧伤。
果然,没过一会儿,坐到电瓶车上的她,对我说:
“妈妈,可不可以以后有这样的消息不要告诉我?我觉得他们都那么优秀,我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很渣。”
她说这话的时候,我可以听到她内心深深的忧伤。
我对她说:“你千万不要这样想。如果妈妈也像你这样想,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优秀,岂不是要跳河了?”
的确,我常常会听到很多好消息,如谁的孩子要进民办了,谁的孩子是段里前几……
小季说:“好啊,你去跳啊!”
我随即说:“可以,那去跳哪里好呢?西湖还是五柳巷的那条河?”
小季说:“西湖吧!”
“好的!那我们现在就往西湖去咯!”说完,母女俩哈哈大笑。春天的风那么轻柔,但我依然可以感觉到小季内心的沉重——因为她觉得,别人的好消息,于己来说,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郑重地说:“小季,跳跳弟弟优秀,我们为他感到高兴,但是这并不应该影响你什么。还有,真正的优秀是什么?是你觉得自己对自己今天的状态满意,觉得自己的今天没有虚度,觉得自己的状态是向上的。你能做到这样,那你就是优秀了,不用去跟别人比较什么。”
我继续说:“妈妈觉得你每一天都是有追求的,这就足够了。”
小季听得很认真。回到家中,我问她:“你中午需要休息吗?”
她说:“不用,我要复习。”
关上房门,我若睡非睡,把小季刚才的那份潜藏的忧伤咀嚼了无数遍。
谁说孩子不在意自己的成绩呢?
我坚定地相信,孩子是很在意的。非常在意!
只是,有时候,父母比孩子更加在意,掩盖了孩子自己的在意,或者父母总觉得孩子的在意达不到父母的在意,于是就觉得孩子怎么永远无法达到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我学习好像就是为了要达到父母的要求,可是为什么我永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呢?”
我永远都记得小季在小学四年级时的一次经历。语文老师每次考完试,都会有几个孩子需要重做试卷。小季常常是属于重做试卷的一员。有一次单元测验,小季竟然考了95分,距离最高分只有两三分的距离。不仅不用重做,连同学都向她投去了不可思议的赞叹的目光。那天,她对我说,她拿到试卷看到分数的时候,激动得哭了!那天放学,小季一直拿着那张写着红红的95分的卷子,一路念叨着:“95分的感觉真好啊!”我看到她脸上绽放的笑容,百感交集。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不是因为她考了95分的喜悦,而是看到小季在面对自己巨大进步时的那种心潮澎湃,让我如此动容。
那一刻起,我深信——孩子真的比我们更加在乎自己的成绩与成长。只是,孩子的这种心态,很容易地就被家长的更强势的在意掩盖了。
如此说来,保护孩子的在乎,就成为我们家长必做的功课。
如何保护?
首先,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有一天,我与一对父母聊天。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家里每天的节奏是非常紧张的,比如吃完饭后必须要背诵完多少英语单词,什么情况下必须要做完什么。他们明显感觉到孩子的紧张情绪,但是却无力也无从改变。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还给孩子报了一对一辅导。在杭州,一对一辅导是昂贵的,然而,综合孩子在校表现看,孩子并没有达到家长所预期的效果。
实际上,家长过于焦虑,都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我对他们说,我们首先要承认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对孩子将来的人生规划,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幸福的劳动者。降低要求,让孩子够得着,吃得进,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那根弦才不会崩得那么紧张,似有一种触之即断的危险。
其次,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
我无数次说,能力有高低,态度却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于小季来说,学习能力并不强,但这不代表她不努力。有一次,她数学成绩考得有点差,她回到家里闷闷不乐,一进门,就把自己关进书房。等我打开门的时候,她突然“哇”的一声哭出来,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那么差?”
学数学需要方法,需要刷题,可是,能力偏弱的孩子,做完学校的作业就已经到九、十点了,又如何能忍心让孩子熬夜刷题?我也非常明白,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是不刷题,能力越弱,能力越弱,学习提升的可能性就越低。于是孩子就无穷无尽地在进行低效的徘徊。而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很早就完成了练习,他们会有大把的时间来刷题。
那天,我对她说:“哭吧,你哭完会舒服一些。”
她哭完了,又重新投入了复习之中。
我想,任何一个父母看到孩子这样,都不忍心说出批评的话语了吧?
现在的学习态度,也许就会成为将来在社会上的工作态度,处事态度。当然,这只是“也许”,并不肯定。
我想起自己与家长的那次聊天。我问家长:你每天让孩子被动背诵几个英语单词,你觉得有效果吗?
家长有点茫然,不知如何作答。
我说:是不是可以尝试着这样引导孩子:每次背诵完的时候,你夸奖孩子:你又坚持了一天。这样,孩子记住的是“坚持”带来的价值感与力量感,而不是那几个冷冰冰的英语单词。当有一天,孩子对自己的坚持非常震撼的时候,孩子也许能坚持着做很多事情,到那个时候,背更多的英语单词也不在话下了。
就像我,能支持我写文章的,真的不是文章本身,而是“坚持”二字。
第三,保持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也给小季报培训班,一周下来,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小季在进行无效的学习,我也会焦虑。但是,我永远把这份焦虑藏在心底。
记得有一次,小季数学又考得不太令她满意。她回到家中,忧心忡忡。吃饭的时候,她对我说:“妈妈,你是不是要发泄一下?”
我说:“该发泄的人是你吧!”
她眼泪如断线的珍珠一样掉下来。
试想,如果那个时候,我再指责她,对她来说,是不是一场雪上加霜的灾难?
我真的是这样想的。
我有时候想,我们把孩子带到世界上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孩子是被动来到世界上的,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呵护与帮助孩子——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孩子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帮助孩子成为一个阳光开朗心态良好的人。
自然,我也并不纵容小季“放纵”自己。我也狠狠地打过小季(因学习态度问题),当着众人的面砸过小季使用的手机(三年级的时候偶尔玩手机里的小游戏)。但是,我又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家,应该是孩子觉得最安全最有依靠的地方,而不是从一个紧张的坏境中刚刚出来,又进入到一个更加紧张的环境中去的地方。
令孩子安全与温暖的,并不是家里面积的大小,而是父母情绪的平和。
自然,保持平和心态的前提,就是承认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而非天才。
第四、倾听比给建议更加重要。
每天小季一回家,我一定会问:小季,今天在学校感觉怎样?
小季的世界里有无穷无尽的事情。初一的孩子,在与同学交往的时候,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看着她偶尔纠结,偶尔开心,我几乎不做任何建议,只是静静地倾听。然后会趁机问:“那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接下来会怎么做呢?”“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呢?”
倾听是拉近心理距离的良药。而且这良药并不苦口。有人曾说,倾听是高效沟通的关键,而倾听又恰恰是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一项美德,也正是塑造一个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善于倾听,孩子才愿意向你打开心扉。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很多时候,她并不会因为你的想法而改变自己。家长有时候与孩子“剑拔弩张”,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叛逆”了。我觉得,孩子的“叛逆”实际上是孩子的一种成长,独立思想的考量。当你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的时候,你就会站在欣赏与陪伴的角度与孩子一起成长。你就会为孩子的独立思考而鼓掌,为孩子的自我把握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