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三十六计》是一部兵家谋略典籍,蕴含着丰富的谋略知识,很多人喜欢谋略,谋略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开启成功之门;谋略能帮助人们赢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应对艰难生活的从容……善用谋略是智慧的象征,而从战争中总结出来的“三十六计”正是智慧的结晶。经典作品总是给人常读常新的感觉,陆续给大家分享《三十六计》。


第六计 声东击西

原文赏读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今译

      敌人处于憔悴不堪、危机四伏的处境,我方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似打似离、不攻而示之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表面上宣扬要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的战术。这是使对方产生错觉最后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则自取败亡,险策也。


解析

      按语中讲了周亚夫处变不惊,没有中对方的声东击西之计的例子,也讲了黄巾军情志混乱中计的典型战例。这说明此计的使用要依对方的情志而定。如果对方情志不乱,运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就很危险,或许是自取灭亡。


计策应用

韩信木罂渡黄河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已经归汉的魏王豹叛汉联楚,率领十万人马,把守平阳关,准备跟楚、汉三分天下。

    刘邦派谋士郦食其前去游说不成,即命韩信为左丞相,和灌婴、曹参统率十万大军渡河击魏。魏王豹闻讯,把重兵调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洲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一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地区魏兵不多,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一百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购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灌婴和曹参不明白韩信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做“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载一些人啊。”灌婴和曹参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着伐木购罂了。几天工夫,一一准备齐全。

    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一百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假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却让曹参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魏王大惊,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阻挡得住!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两路夹击,腹背受敌的魏王豹只得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心得

    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声东击西之计,虽然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但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方法虽只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来源:漫画《三十六计》

图片发自App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