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时光定格的乌镇记忆

文/图 净亦

十年前,我曾去过一次乌镇,因为朋友临时有事儿不能陪我同游,我便只能独行。没了“地主”作陪,我有点茫然。听别人说一般去乌镇都回去西栅转转,因为那边的景点比较多,而且商业也繁华,游客们多会选择。可是我却选择了相对清静的东栅。原因很简单,我只是想看当地人的生活,看他们的“烟火味”,对于做出来的商业并不感兴趣。

悠然的水上人家

果然,东栅的人少了许多,我得以在古老的街巷慢慢的游玩,随时停下来拍摄。

乌镇最美的当然是随处可见的水道,乌篷船偶尔会从身边经过,有的载着游客,有的只是水乡人家自用的船只并不载客。而乌篷船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装饰得很鲜亮,一看就是游客专用的船,而有的船体积就比较小,通体尽显着古朴,这便是当地人日常用的小船。

古老石桥上憨态可掬的石狮子

沿着石板路一路走过去,偶尔有几家卖东西的商店,我对旅游产品没兴趣,自动过滤,信步来到了一个染坊,这里也是东栅有名的染坊,高高的架子上垂放着染好的布料,随着风飘动着,很有气势,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场景,年代剧中的男主女主隔着布对话,仿佛这就是世间最浪漫的事儿。

随风飘动的蜡染布

站在石桥头,看着水上人家的女主人在水道旁盥洗衣服,又一件件把洗好的衣服晾晒在屋前的晾衣绳上,动作轻快,偶尔用手轻捋一下额头的碎发,又或是停下来直起腰望着狭长的河道吹风,生活在她的眼中就是这样的自在安然。

充满生活气息的水乡古镇

走进一个狭长的巷道,依稀闻到阵阵酒香,没走几步,就看到了挑在屋舍房梁的酒幌子,一排排的瓦罐酒坛子整整齐齐的摆在一起,古朴又壮观。酿酒坊不大,确是手工酿制,皮肤黝黑的酿酒的工匠在热气蒸腾的的老酒窖旁忙碌着,偶尔有工人将酿制好装坛的酒搬到存放酒坛的地方,大家默默无言却配合默契,每一个工序,每一道流程已经烂熟于心。

酒香四溢的老酒坊

走了半晌,也接近午后,我的肚子咕噜噜的叫着提醒着我,光顾着游览却忘记了吃饭。信步走进一家小有规模的餐厅,因为已过用餐高峰,厅堂内还算清净,捡了靠窗边的一张桌子坐下来,老板娘很热情的走过来,笑着问我想吃什么,我指了指店门口的招牌说就来你们的特色炖鱼,然后我又要了一盘青菜,很快菜上齐了,我大口地吃着鱼,味道果然不错。在我的印象里总觉得大凡景区的餐厅做的都不太好吃,或许是我真的饿了,又或者是这菜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竟然吃的盆干碗净。

水足饭饱,我继续沿着小巷子往深处走去,一个略显偏僻的房子里,院子里摆着两个桌子,上面摆放了一些乌镇特产的小物件,店主是两个阿姨,我走进这个一些安静的小院子,两人很热情的招呼我进来看看,我原本不太买小物件,可是这个院子的氛围让我感觉很舒服,于是,我决定认真挑选几个小玩意儿带回去给朋友们做伴手礼。

两个阿姨没有过多的推荐什么,任由我拣选着,最后我挑上了四件手工艺品,忽然我看到一块很有乌镇特色的方巾,顿时起了玩心,我并不想买只是想戴着拍几张照片,两个阿姨了解了我的想法,马上表示不买也没关系,又很热情的帮我拍了几张照片,小院子里我们三个人说笑着拍照。或许是院外经过的游客听到了我们的说笑声,一下子涌进来了七八个年轻学生,几个人围着桌子开始挑选物品,我见她们有生意上门,于是结账并与她们告别,走出了小院。

斑驳的古石桥

接近傍晚,我游完了东栅,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因有事儿不能来接我了,让我自己想办法回嘉兴市区。我问了路人知道可以去客运站去做中巴回嘉兴市,也可以打车回去。

走出景区,等了一会没看到空驶的出租车,于是决定步行去客运站。正走着,身旁一辆摩托车停下问我是不是去客运站?我回头一看是一个骑摩托车拉脚的人。我问他到客运站多少钱,他想了一下说2块。我正觉得走的很累了,看拉脚的中年大叔老实可靠的样子,于是便同意坐摩托车去客运站。

大叔递给我头盔,说虽然不远但是也要注意安全,戴上头盔我们开始往客运站疾驰。

大叔很健谈隔着头盔还问我是不是北京来的,还自豪地说他女儿也在北京上学,很优秀。

聊了一会,我突发奇想问他能不能直接送我去嘉兴市。大叔愕然,显然从乌镇打摩托车回嘉兴市的人很少。

他把车停住,认真地问我,“你说真的吗?”

我点了点头。

他想了一下说,“现在去,我回来的时候基本拉不到活儿了,有点亏。”

我笑了笑,问他多少钱能拉。

大叔沉吟了一下说,“80块吧。”

其实之前我问过朋友,打出租车大约需要120块回到嘉兴市。大叔显然没漫天要价。

我很愉快地答应了,摩托车再次疾驰直奔嘉兴市区,风很和煦,速度很快,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的久了,偶然放松一下,让生活慢下来,觉得无比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记|时光定格的乌镇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