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语,传承美德

成语言简意赅,结构稳定,意义具有整体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从产生至今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成语能让文章简洁生动,富有文采;错用、滥用则会闹出大笑话,《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就因为窜改、乱用成语而笑料百出。所以,学习成语,正确使用成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成语星球·传承中华美德》一书精选75条有代表性的成语,围绕“仁、义、礼、智、信”五大元素,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归纳和剖析,帮助读者全方位地学习成语,弘扬中华美德。


这本书是对成语知识的积累和展示。作为传统文化,成语来源范围广,有的源于古代神话,有的源于前人故事,有的来源寓言故事,有的源于古人语句,还有的来源群众的口语、谚语等。所以,有些成语中的字的含义和现在不同,有的则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先了解成语中各个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在讲解成语时,作者先释字,再释词,接着追本溯源,讲述成语的发展变化过程,用生动的经典历史故事再现成语的原始含义。每个成语后面搭配例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应用。例句后面配以简洁的漫画,幽默深刻的解读,让成语的各个功能全面地呈现出来。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

成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一直在发展变化中,对其意义的引申和思考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成语的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与时俱进地理解应用。如“大杖则走”旧时指孝子遭父母痛打时,必须逃走。因为如果被打死,就要使父母陷于不义。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要孝,但不能愚孝,要能灵活变通,这一点在现代依然适用。“问安视膳”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去掉繁琐的形式,保持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意。“不忮不求”就是不妒忌,不贪求,本义讲求的是个人修养。但在实际生活中,“嫉妒和羡慕是不同的”“不求与不进取是不同的”“不求与不忮”是有关联的。作者通过某字的常见误解和词语之间的关联,分享了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加深了读者对成语的印象,有效减少了错误应用的几率。对于“一介不取”作者则从伊尹此人前后两种不同的做法分析了他的用意,在历史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充分肯定了他的高尚品质。这也是对历史人物的立体解读。不论是词语还是人物行为乃至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环境中,不能脱离语境和时代随意发挥。


几千年来,成语不断积累发展,数量浩如烟海,本书中的75条成语分类讲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读者“不仅能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美在何处,更能了解这些美德产生的历史背景、时代传承”,从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天地江河照我心”的坦荡;见义勇为的精神,临危不惧的大义,从行为品质到家国天下,都能在成语中找到体现。“虚怀若谷”形容为人谦虚,能接纳他人的意见。但用在春秋时期著名的宴婴身上,它的格局就充分打开,除了谦虚外,还体现在: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心里,不把自己的成绩当作资本,不把他国的羞辱当作障碍,做到了抛去小我,成就大我,把个人修养和国家民族大义紧密联系起来。人,只有一身正气,不断修炼自己,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小小的成语展现的是丰富的文化内容,体现的是高尚的精神,传承的是中华的美德。学好成语,用好成语,才能让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成语,传承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