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速度、时间、路程乘法模型的思索

“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它0.36小时能跑39.6km,照这样计算,猎豹平均每小时能跑多少千米?”这道五年级的考题想必大家都记忆犹新吧! 本以为是一道简单的解决问题,可是试卷中的正确率却出人意料。 我想如果这道题中的小数改成整数,那么孩子们一定能很快的列出算式。问题出在哪里?孩子在解决问题时,没有建立实际问题和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学模型的关系,进而导致解决问题出现了障碍。

《速度、路程、时间》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例5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悟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这是学生首次正式的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掌握“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这种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讲完这节课后,很多学生还是用乘除法的意义来解释这些题为什么这么列式,而不会提炼成某个数量关系来解决。 也就是说孩子对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模型还为真正建构起来。

速度是个复合单位,即表示出路程,又要表示出这个路程对应的时间。 在第一次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多说,多感受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速度,加深对速度意义的理解。

“路程、速度、时间”是典型的乘法模型, 速度表示每份是多少,时间表示份数,路程表示总份数。 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 在这一系列有序的教学活动中,初步建立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最终达到能运用模型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速度、时间、路程乘法模型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