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分析项目心得感悟

第四组P1-0133江娟POA促动师作业提交

我是在学习了4月9日及4月11日的课程才开始用这个工具的,如果说基础理论课在视频课的基础上提出和强调了组织思维这个概念,那4月11日案例课程则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POA的实际运用,在案例讲解时也有一些茅塞顿开的领悟。感觉思维一下就清晰了。


O的提炼

《丰中初一三班七点课堂》项目源于家中周先生,周先生是一所公立中学初中数学教师,周先生经常在家中跟我谈到校对作业时学生的作业准确率较低,学习POA之后,我就尝试用这个工具去帮他理了一下思路及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的感觉是,POA的过程就像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它能够帮我们更快更准的抓到主要问题,比如刚开始时,我们的焦点停留在学生放学后的热情度不高,无人监督这个问题上,但事实上这是一种现象,这个问题不能表示为问题,而作业的完成率不能达到100%且家庭作业的准确率低就是一个很好的可量化的问题。

在提炼O时,我们也想过“作业完成率不能100%”和“作业的正确率低”可能是两个问题,但是事实上这两个问题是可以一起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其实都是放学后学生对于完成家庭作业的自觉性和专注度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想着是否能采取一种方式来加强“对学生放学后的家庭作业完成时间进行统一监督”。找到O之后,我们直觉想到P有初一三班的班主任。O和P确定之后,我们就来想什么是A呢,什么是可以同时连接到不同地方的同一批人群呢,时下最流行的社群呀。所以我们就想到了丰中初一三班”七点课堂“这个小项目,赋予家庭作业更多的类似在校课堂一样的仪式感。


A的形成

首先针对目前作业提交这个难点,真实情况下,教师发现学生家庭作业未做完是在第二天,如果能提前到前一天,那作业未做完,学生也还有时间可以弥补。那谁来可以帮我们监督这个事情呢,家长呀。所以我们一起想到了让家长通过拍照上传至群的提交方式来替换作业第二天提交不能补作业的这个BUG。

第一个A想到了,解决了学生作业无人监督的问题后,又需考虑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于当天的作业有不会做的真实情况,因为初一课业相对简单,但是还是会有部分家长确实不懂得怎么辅导自己的小孩,所以我们就想到了线上辅导,但是考虑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将学生作业问题提问的时间集中,所以,我们就提出了第二条A,就是”7-8点线上答疑”;

有了第二条A 之后,我们就想有些问题确实不好线上辅导,而且对于家庭作业中很多学生不理解的点可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就不可能线上一次又一次的去辅导,所以我们提出了第三条A:对于当天课堂未理解,而作业中又有的难点,如果是不能线上解决的,那就可以由学生或家长在群中提出,根据情况再来选择第二天是单个学生一对一讲解还是课前5分钟作难点回顾。


P的壮大

对于线上“七点课堂”的想法有了初步设想后,周先生第二天就去学和班主任提了这么一个想法,班主任觉得很好,然后还提议如果其他任科老师愿意,也可以加入。之后我们在办公室讨论了一下这个事情,最终又拉了几个P(英语、语文、历史、地理)进入到该项目,这样一来,所以我们最后又确定了第四个A:由五个老师轮着每天晚上作10分钟的与任教科目相关的知识点分享,也可以是趣味性的。

之后我们还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作业提交谁来监督呢,在想这个问题时,最后我们想到了课代表,在课堂上,都是由课代表收作业和统计提交名单的,确定这个之后,我们发现又多了一个P:各学科的课代表“,他对对于学生的情况最为了解,而且他们也最有积极性(课代表都是每学期开始前学生自己竞选的)。


POA架构图

目前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建群和拉人事项已经在进行中。虽然其中很多地方还不完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要解决一个问题,除了靠自己之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外在的力量,只要行动起来,你就会发现资源会慢慢的向你靠拢,同时,大家集思广益,会有更多好的想法和机制、规则在思想碰撞中迸发出来。这些资源的靠拢和思考的提出,都为我们解决一个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实质性的方法。所以,我个人感觉,POA是一个很好的理清思维和抓重点的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POA分析项目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