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加入“个人发展共读会”之后,我慢慢了解到SSR写作法,之后又读了《卡片笔记写作法》,使用了新的知识管理工具“Flomo”。到现在3个多月过去,精读了7本书,写了近百张知识卡片和3篇长文,成为“中信特约书评人”。
同样在去年十月,我被调到编导部门做技术支持。从一头雾水做到渐有起色,我借助卡片写作法指引行动,还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工作满意度达到毕业后最高。
在我看来,这三个月的“个人跃迁”源于我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用知识卡片做知识管理。今天我就尝试说说知识管理这回事~
首先,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获取、分配和有效利用知识产生决策的过程。如果你的知识管理没有带来更好的决策,那么再好的知识管理技巧,对你来讲就是失败的。
接下来,我们讲讲知识管理的四个步骤:获取、记录、组织和运用。
一、获取:站在知识源头
首先,要明确知识领域。我的本职工作是TD,需要灵活运用软件开发、影视制作流程等方面的知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技术编导,就需要补充讲故事、视听语言、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技能。这些就是我要聚焦的几个领域。
其次,要站在知识源头。如果把知识流通看作河流,那么源头就是论文或专著,上游是引申出来的各种书籍,下游则充斥着支离破碎的短文、短视频。
以心理学专著《动机心理学》为例,读透这一本,至少涵盖了其他21本书的内容,以及无数篇微信鸡汤文章。
二、记录:萃取知识晶体
这里介绍一个超出多数人常识的原理:必要难度理论。人们存在普遍会误将“记住了”当成“学会了”。但认知科学家比约克夫妇根据实验得出:“记忆存储强度和提取强度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越容易,提取起来越难。反之,如果你吃力地存入信息,提取出来就越容易。
好在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发明了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让记录具有必要难度,从而使知识提取更加容易。
具体来说,当我们遇到不想忘记的内容,就用自己的话转述一遍,并结合个人体验,写下行动指引。这样每张卡片就是你的一个知识晶体,它将成为你知识体系的基石。
下面的知识卡片记录了我在读《跃迁》时,是如何结合个人体验并应用到工作中的。
三、组织:建立标签索引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在上面的知识卡片中有多个标签,这些标签都是为了快速找到知识。在flomo中,我使用了几个主要标签来组织我的知识体系:
- Area(领域):这是最重要的概念,即日常需要精进的「领域」,如软件开发、影视流程、写作等。
- Books(书籍):因为最近读书比较多,所以我单独建了书籍的索引,里面根据不同的书目和章节放了所有读书笔记。
- Project(项目):是指最近要用大块精力来做的复杂项目,如某个工具的开发、某个流程的优化等。
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不同,使用的标签体系也不尽相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运用:做出正确决策
卡片笔记写作法不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存储和拓展知识以及衍生新想法的系统。随着知识卡片越来越多,你会慢慢收获到终身成长的知识复利。
我意识到以前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课程,但真正内化并形成知识复利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在学会卡片笔记学习法后,有点替以前浪费的时间可惜,我们本可以更聪明地学习。
Reference:
[1] [德]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7.
[2] 古典.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8.
[3] 少楠.个人知识管理指南,https://help.flomoapp.com/thinking/pkm.html.
嘿~这里是Auv的自习室。记录了动漫,影视,CG技术以及生活美学等一切感兴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