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原谅他人的过失,说不定日后就帮了你的大忙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

每逢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世上最动听的话,就是赞美的话,如果你想改变别人,让别人变得更好,为你所用。

一定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原谅他,理解他,包容他。

俗话说:“人前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原谅他人,也是给自己机会,说不定日后,他人就帮上你的忙。

1:不责人小过,不念人旧恶

经典原文: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通俗译文:

不要责难别人轻微的过错,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的隐私,更不可对他人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这样做既可以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行,还可以远离灾祸。

2:感悟智慧

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的根源深处,强烈渴求着他人的欣赏”。

也就是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重视和关注。

因此,要想在人际关系中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我们必须要理解别人,尊重别人,赞扬别人,而不是揪住别人的小过错,小缺点不放。

为人处事不能过于计较,对待别人需要有宽厚包容的精神。

只有抓大放小,才能让他人的闪光点显现出来。


一:忘记他人的小缺点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至善至美的人,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即使是一个非常杰出优秀的人,他们身上多少都会存在一些缺点。

伟大的邓小平爷爷,就曾经坦言自己身上有3个坏习惯一一抽烟、喝酒、吐痰,而且从中自得其乐。

因此,我们对待别人不能求全责备,有小过失、小缺点,能忘就忘。

二:不要揭发他人隐私

揭发别人隐私是小人的做法,君子从不揭人短,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林肯是美国人最崇拜的总统,然而他在年轻时,就因为揭发别人的隐私,差点送命。

1842年秋天,林肯当时在斯普林菲尔德当律师,他给当地日报社写了一封匿名信。

嘲讽了一名既自负又好斗的,当地政客詹姆斯,并把他的丑闻公开于众,使其成为全城笑柄。

詹姆斯愤怒之极,找到林肯决斗,林肯本不情愿参加这场决斗,但是又怕别人说他是胆小鬼,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他还特地去跟人学了剑法。

他们相约在密西西比河畔,两人都做好了至死的准备。

幸运的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两人各自的朋友及时赶到,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这是林肯一生中最惨痛的教训,也给他为人处事上了最宝贵的一课。

从此,林肯再也没有揭发过别人的隐私、侮辱过别人,更没有批评过别人。

即使像林肯这样的伟大人物,在年轻时也犯过极其严重的错误。

好在他及时回改,纠正这一缺陷,才免了祸患,成为人们所敬仰的人。

三:忘记别人的旧恶

现实生活中,不责人小过容易,不发人阴私也不难,难在不忘人旧恶,但心胸宽广的人能做到。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在齐恒公成为齐国国君之前,齐国的公子纠曾同他争夺君位。

当时管仲辅佐的是公子纠,为了帮公子纠争夺君主之位,管仲曾一箭射中齐桓公,结果箭射在了齐桓公衣带的钩子上,齐恒公索性装死,才躲过了一劫。

后来,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不但没有报一剑之仇,反而重用管仲。在管仲的全力辅佐下,齐国日益强盛,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正是齐桓公“大人不记小人过”,两个人相互帮衬,彼此成全,历史上既多了一个霸主明君,也多了一个治国名臣。

其实,管仲当初一箭射死齐恒公,并非他与齐恒公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两人的立场不同。

后来齐桓公重用管仲,他们核心利益是一致的,两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有了国家的强盛、百姓的安居乐业。

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

因为各司其职,立场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摩擦和分歧, 如果能对事不对人,矛盾并减少不少。

历史上,因不容忍对方的过错,结果以牙还牙,以怨抱怨,导致矛盾激化,关系紧张,使双方都陷入无休止的争斗的例子也不少。

甚至两个人的矛盾,演化成两个家族几代人的矛盾。

可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一个人如果总是活在怨恨当中,就看不到快乐。

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好,忘记我们对别人的怨恨,这样的人生才会阳光明媚。

有一句名言说的很好,“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受伤的是自己的心灵。

人生本就苦短,何必再让自己活得痛苦不堪呢?

何况,有时我们眼中的“恶”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恶”,如果能换位思考,站在他的立场考虑,可能也有他的道理。

就算是他人真的作恶了,如果他心存诚意、诚惶诚恐、愿意跟我们和好,我们也应该放下成见,接纳他。

正如那句话所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


3:精彩典故

丙吉不责小过,赦免车夫

丙吉是西汉时的一代名臣,曾任汉宣帝时的宰相,并且救过汉宣帝一命,但是他从来不提此事。

丙吉当宰相时,相府里有一个车夫特别爱喝酒,经常喝的醉醺醺的。

有一次,丙吉外出办公,车夫在外面等候。

车夫等得着急,又一个人跑到小酒馆里喝酒,结果喝多了呕吐在车上。

相府里的主管知道了这件事,要把车夫辞退掉。

丙吉没有同意,他对主管说:

“因为他喝醉后的一点小过失就把他赶走,那他以后到哪里去谋生呢?还有谁敢用他呢?这也不过是弄脏车中的坐垫而已,洗洗就行了,让他以后少喝点。”

车夫对丙吉感激不尽,从此没有喝醉过。

话说这名车夫家在边疆,经常目睹边疆发生紧急军务的情况。

这一天车夫出门,恰好看见驿站骑手拿着红白两色的口袋,传送边境的紧急公文。

他一路悄悄跟随两个骑手到皇宫门外,打听到原来匈奴又侵犯云中、代郡等地。

车夫赶紧回去,向丙吉汇报此事。

并且提醒丙吉:“此次匈奴入侵的边塞,驻守的官兵都是一些年老体弱的人,恐怕不能再带兵打仗,大人一定要详细查看他们的资料。”

丙吉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马上召集下属,查询边塞驻守官兵的情况,并分条记录他们的年龄、经历。

不久,皇上传令召见丙吉和御史大夫询问边塞一事。

因为丙吉事先早有准备,所以皇帝问他边塞官员情况时,他对答如流,条理分明,反观御史大夫,就显得十分窘迫,支支吾吾。

丙吉也因此得到了皇上的嘉奖。

他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原谅车夫的小过错,无意中也帮了自己的大忙。


其实,这件事情可大可小,丙吉可以辞退车夫,也可以原谅他。

但是对车夫来说,就是一条生路。

丙吉如果把他辞退了,他的生活就没有了着落,也没有下家敢用他,那他很可能就从一个醉汉,变成一个危害社会的人。

对丙吉来说也没有好处,反而给世人留下了心胸狭窄的坏名声。

而丙吉给了他重新悔过的机会,遇到丙吉有用得到的地方,车夫自然鼎力相助,最终以实际行动报答恩情。

你看,作为一个领导者,因为善心和宽容大度,既挽救了他人的命运,也为自己积了德。

说不定你无意中原谅了他人的小过错,日后他就解了你的围。

古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一个人如果只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那他身边全是眼中盯。

反过来,如果抓大放小,多看人的长处,那他身边尽是好人。

正如著名诗人萨迪所说的,谁想在困厄中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宽以待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菜根谭》原谅他人的过失,说不定日后就帮了你的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