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智慧古今谈》自序

草样

                                  自序

我的祖籍是安徽无为,出生在辽宁锦州,父亲回族,母亲满族。没想到横跨南北的血缘,世界那么大,今生竟在在中原落了脚。

当年我在上海,从外地回沪,透过红眼飞机的舷窗,俯瞰浦江银滩上的东方明珠,数着星星眨眼的万家灯火,想着那里有自己的家,顿感心中踏实。

作为游子,无论在外多少年,走了多长路,仍会觉得有根无形的线儿在牵拽着我。只要远远看到站牌上的“洛阳”,就像见到了倚门望儿的母亲,亲切、温馨而惶惶。拾着听到一句洛阳话,仿佛是母亲含笑说的“回来了?”妥妥的走心味道。原来,这才是那线儿的源头,才是真正的家!

我在洛阳生活了数十年,洛阳无疑是故乡。

她就像我年过九秩的母亲,如雪的白发、抚不平的皱纹、黏在嘴角的饭粒,无不显露岁月的沧桑。她也像母亲的子孙们,住在电梯洋房,身穿新潮衣裳,滨河兜风,寻一爿雅致的小店,消磨着下午茶的时光。

我的母亲聪慧贤良,经历了许多人生磨难。我总想为她写点什么,权作我暮年时的一种念想。洛阳古老且美,从时光隧道回望,她有着数千年的辉煌,如同中华民族的的老祖母,有太多故事可讲。

人的形象不是用光环反射的,那太虚幻,要靠3D的故事“打印”出来;城的形象不是用水泥打造的,那太硬冷,亦需故事才活色生香。洛阳,即使是文献里出镜最多的高大上,是怀揣四大国际专利的发明家,有司马温公的“广告词”,有儒释道理的“背景墙”,但她还要从地下到地上,从古人变今人,从文献归通俗,从传说化艺术,才能展现魅力,让人亲近,值得欣赏。

讲一个人物,最好找到一个点,就像拍照时的对焦,是放在景物,还是放在脸上;是她的经历,还是她的悲伤。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才是立得起来的形象。

讲一座城市,也要找到一条线,把古今散落盘中的珠子串起来,做成腕中儒雅的手串,抑或颈上晶莹的项链,成为个性与品味的标志。城市的故事就是一粒粒珠子,它带有皮的温度、肉的摩挲、心的眷恋和体外的气场。

珠子林林总总,材质各有不同。选用哪种颜色才最搭、哪种材质更入眼呢?

经过漫漫长夜,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照耀在首座城市的屋檐上,而人类智慧无疑是生发文明之光的太阳。如果天地有智慧,这个智慧便是太阳;如果人心有太阳,这个太阳就是智慧。

这不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吗?

好吧,珠子的材质就是智慧了。

可能有人疑虑:人工智能时代,人脑比不过电脑,心算胜不了电算,手脚并用也打不破区块链,那么人类智慧还有什么价值?

人工智能或许是未来生活的变奏曲,而AI再神,只是一种软件的能力,不过是人类的作品和工具。不用担心它下棋多么无敌,不去嫉妒它海量的数据,不必害怕它酷酷的程序,没有情感、没有眼泪、没有错误、没有反思的冷面道具,它即使与人类交集,外表无比炫丽,可江山已定,主仆难改,更像是人类手中逃不脱的小风筝。而驾驭风筝、收放自如的线儿,恰恰是放鸢者的智慧。

儒家思想的五常说(仁义礼智信),把人的智慧放在了四喜的位置,孔子说的君子三德(智仁勇),更将人的智慧置顶。可见智慧于人是多么重要;缺了智慧,其余便少了光明。

明代学者冯梦龙亦说: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有人问他:每人都想拥有智慧,可智慧是天生的、还是从书里学到的?冯梦龙笑着说:智慧好比水,但它深藏地下,就像人的天性。从书中学习,好似开凿挖掘,才能石落水出。这样讲来,人类的智慧天性宛如禁锢于土石下的泉水,而书本和生活中的智慧,就是锄头和钻机,学而知之,知而行之,行而得之,便会泉如趵突,汇溪成河,千条江河归大海。

我开始抽出一条线,埋头把洛阳盘中的智慧珠子挑出来,串在一起,汇集成《洛阳智慧古今谈》,挂在了洛阳的身上。

用洛阳的智慧故事讲洛阳,虽道不尽洛阳的全貌,却能使读者在感悟古人智慧的同时,又能从另个新颖的角度看洛阳、品洛阳,洛阳的古韵新风也就光鲜起来。如此说,岂不善莫大焉?

书中的古人智慧故事,或反面教材,或正面榜样,或拍案叫绝,或豁然开朗,读者如能从中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加以借鉴和思索,有所感悟与启示,转化成自己的智慧模式,就是掘地出水参江河,或春和泛舟、或景明戏水,自由顺畅,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开心而有质量。

现代人的生活,美如姚黄魏紫,快似斗转星移,跟上时代节奏,聆听时代声音,掌握时代技术,虽无可厚非,却并不完美。如同东汉王充跟我们说的悄悄话:“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做个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湖听风的人,不是更好吗?同样,这也是笔者编写这本小书的初衷。

书中130个故事,涵盖东周至明的13个朝代,均取材于古籍史料,“洛阳”的标签又经过多方考证。虽然对情节与结构进行了艺术加工,增加了背景资料,并忝笔一二小做评述,亦是为了读者更容易阅读、理解和加深印象,但史实是存在和严谨的,人物是真实与准确的。为了更好跟读者沟通,故事的标题尽量生活化,叙述方式加大了口语比重,减少了文言与书面语,或许这更像夏夜场院上的老奶奶摇着蒲扇跟我们讲牛郎织女的场景吧。当然,这是一种愿望,至于效果,还要请读者品评与指正。



                                                    沙宇飞

                                      2018年6月18日端午节

                                            于洛阳华润心斋

你可能感兴趣的:(《洛阳智慧古今谈》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