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平衡”的问题

“平衡”——在力学系统里,惯性参照系内,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仍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

这天,搭建区的芊芊“小女神”就遇到了一个关于力学的平衡问题,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芊芊,今天想搭什么呢?”“青岛中学!”和往常一样,芊芊依然选择搭青岛中学,可是每次经过芊芊的“改造”与“想象”,青岛中学都会拥有一个“全新的面孔”呢~但是呢,在这“全新的面孔”之下,会同时涌现出各种有趣并且让老师“不可思议”的小问题,比如平衡。

芊芊在搭建完一栋楼房以后,到柜子里拿来3跟长条实心积木准备装饰青岛中学,以我先前对孩子们搭建活动的观察,孩子无非是将这些长条积木围拢排列在楼房周围或顶端,但是芊芊却没有这么做,她尝试着先把两根长条积木分别平稳地放在楼房“横梁”的两端,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想“这能放稳吗?”但是我并没有上前干预,而是想着让孩子自己“折腾”吧。就在我半信半疑的时候,两根长条积木真的平稳地放在“横梁”上!我当时很惊讶,决定在一旁好好观察这位小芊芊还会使出什么“花招”。

芊芊拿出第三根长条实心积木,想腾空架在两根长条积木之间,我在一旁静静观看小芊芊的“表演”,认为“怎么可能把第三根腾空在另外两根积木之间嘛”,可是真的可以做到!我觉得越来越有趣,我也跟着小芊芊进入了“探索”的世界~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我以为小芊芊的“创作”会到此为止,可是并没有,她又开始“折腾”了~拿来小的实心圆柱体一个挨着一个摆在右侧的长条积木上,当摆到第5个小圆柱时,3根长条瞬间倒塌。


图片发自App

“没事儿的芊芊,我们再来一次,老师可以帮你。”我鼓励着芊芊。小芊芊点了点头,又重新摆弄着三根长木条。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可是这一次却没有第一次的尝试运气那么好了,三根长木条怎么也平衡不了,放上倒塌放上倒塌,来来回回折腾了四五次。

“啊…又倒了……”芊芊无奈地说道。“没事儿,我们再试试。”“我不想搭了…”芊芊摇摇头。见此,我开始介入。“老师可以帮你啊,让我来看看,为什么长木条总是掉下来呢?”

我们两个人开始探讨,为什么小芊芊“第一次能把三根积木平稳地放上,之后几次就不行了呢?”

在几次尝试之后,我们发现,原来啊,3根长条是否可以平稳地放上取决与两端的长条露出的部分的长短。如果露出的部分大于二分之一就无法平衡,如果等于或者小于二分之一就可以,当然不能过于小。

芊芊在指导下又“开工”了。可是3根长条能否平衡的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每次把一边的圆柱放到超过5个的时候,3根长条就会倒塌。

于是,我跟芊芊又开始探讨。“芊芊,为什么这一边放上小圆柱以后会倒塌呢?”

“嗯……不知道。”我发现芊芊有些“疲倦”了。“那我来告诉你吧~”“芊芊,因为你把小圆柱都放在一根长条上,所以圆柱的力量太大了就会把这边的长条给压倒。其实你可以这样做,这边的积木放一个小圆柱,然后再在另一边的长条上对称着放一个同样的小圆柱。要不要试一试?”

芊芊点了点头开始对称着放小圆柱以保证两根长条上的重量一样,长条果然没有倒塌。芊芊很开心,对着我笑~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3根简单的长条积木和几个简单的小圆柱却呈现了一场不简单的“探讨”和一个不简单的你。就这样,芊芊在“折腾”中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

于是,我作出如下反思:

1.幼儿在活动区的活动,不是简单的摆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会思考、会探索、会失败、会收获……所以,当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老师不要急着“帮忙”,老师是否可以等待,等待孩子们在不断的“折腾”中收获探索后的惊喜。

简单的说,老师介入的时机很重要,不要太快,当孩子对某件事失去兴趣想要放弃时,老师便可以适时地介入了。

2.老师介入孩子的活动后,使用的引导语很重要,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比如,“小圆柱重量太重了,把这边的小手臂压弯了”而不是“这边太重了,这两边要一样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关于“平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