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论读书

                  ——《这样读书就够了》写作作业

      老师:什么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小明:一书包才卖5毛钱,通宵都不够。老师:出去!

      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正解,小明的回答听起来很搞笑。 现实是我们当年毕业时,也是一样把书卖得一文不值。入学时很多人喊着“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力量”,四年后又有很多人喊着“毕业就是失业”,各自去寻找无处安排的青春和前程。

        我自认为还算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因为深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工作以后,一直都在学习各种知识,外语的,电脑的,管理的,还有各种专业的,各种职场相关不相关的知识,统统学起来。现在反思起来,这些被我学习起来的知识真的发挥作用了吗,真的有所收益吗?不尽然。

        身边朋友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有的人可能因为外语不好,而错失和新的客户开拓新的商业机会;有的人因为某些能力的不足,而错失升职加薪的机会。这时候会有人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下定决心要开始学习的时候,往往先从英语或某种外语‍开始,又或者是报考个什么证书。一直以来,学校里的教育思路还在影响着我们进入职场后的学习之路。为了补习自己曾经在学校里的弱项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再或者是为了公司要求学习而学习。

      学习之前,很少有人具体分析现在的我,到底欠缺什么,需要什么,通过什么方法怎样学习,达到怎么样的效果?这一系列的问题,完全不够清晰,单纯的认为捧起书来就是开始学习了。以这样的想法开始的学习,最后要么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了了之,要么书读完了告一段落,再或者证书拿到放起来了,有没有真正的运用到工作生活中,有没有更好的输出和分享知识,都是未知数。

      “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知识确实需要不断的积累;其二,知识的积累要以学以致用为最终目的,才不会出现“用时方恨少”的困窘。

      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工人认真的回答:“我在建大楼。” 第三个工人快乐的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作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故事说明:同样是搬砖砌墙的工作,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单纯的工作,会有不同层次的认知,同时会对自身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如同读书学习,比如读一本书,只是把书的知识搬运抄写到自己的笔记上,我们便只能是“知识的搬运工”,做的不过是东砌一堵墙,西砌一堵墙的读书。而正是这种低层次的读书状况,使得读书学习本身并没有产生很大的收益,在一段时间之后,当没有看到预期的结果,人们又会感慨:百无一用是书生,觉得即使读了书也没什么作用啊。

      当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一出,一时间掀起了轩然大波,无疑为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一观点又添佐证。

      北大毕业生陈生从公务员工作辞职后为了生计,先是开始摆地摊卖衣服赚了一点小钱。 后来有一天,他去湛江农村的一位亲戚家玩。正好当天他的亲戚抬着自己种的100多斤萝卜上街去卖,可是由于当时刮风下雨天气不佳,亲戚只卖出了10斤,赚了10元钱。而当天村子里面其他农民的遭遇也相差无几,一群农民都很生气,坐在地上抱怨“明年再也不干了”。当时站在一边的陈生却受了这句话的启发。按照经济学原理,供小于求时价格会上升。于是,他便用倒卖衣服赚取的一点积蓄承包了100亩菜地,自己带着一些菜农来耕种。 期间,他发现,除了供求关外,蔬菜的价格受天气的影响最厉害。尤其是当西伯利亚寒流逼近广州地区的前一天时,当天天气闷热,蔬菜的价格就特便宜。陈生就趁机将市场上能收购的蔬菜都收购了。到了降温那天正好过节,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出来卖菜。“进价1毛钱一斤,我卖到6毛钱一斤。”陈生说,这笔倒卖让他赚到了人生了第一桶金,一下子赚了十几万元。 决定“杀猪”是他去菜场买肉时突然决定的。他发现这个行业和职业被别人误解,很多东西都被别人误解了。广州的猪肉市场一年几十亿元,为什么没人去做大?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巨大的市场的诱惑,陈生开始投资。他认为,越是被人忽视的行业机会就越大,第一个是市场,第二个是竞争对手。他解释说,假如他是卖电脑的,他得面临像联想等这些几百亿上千亿级的企业竞争,但是选择卖猪肉,跟他的竞争对手相比,他还是有优势的。他就要在这个职业里面干出一点伟大的事,比如人家卖一头猪、半头猪,而他能卖到十几头猪,这不是北大水平吗? 2006年,陈生在湛江和广西交接处附近打造他的土猪养殖厂,2007年开始在广州开猪肉档卖猪肉。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广州乃至广东最大的猪肉连锁店“壹号土猪”。‍

      当年新闻一出,大家都耻笑,现在读书真的是没用了,北大学生都去卖猪肉了。但若干年后,后续报道的陆续出来,当年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如今已成了身价数亿的成功人士,人们又纷纷开始为知识正名。

      由此也可以看出,知识本身没有用,不可能马上变现成你的工作能力和资力,但真正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以后,知识便开始发力。陈生的创业的每个环节,都会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规律来出奇制胜。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一堆经济学原理,背概念,讲原理,便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但用经济学原理的内容来分析何时打入卖菜的市场是最佳时机,便是“书到用时不恨少”的最好结果。不论是卖衣服,卖菜,卖饮料,一直到卖猪肉,陈生做的都是看起来门槛很低的行业,但通过他所学知识的运用,最终做出了“北大的水平”。

        就像把一堵一‍堵的墙,建成一座坚固而一体的大楼,如何把零散的知识,统一整合成指导行动的能力,这才是重视知识架构和运用的读书。 就像用一座座建筑,建成一座美丽的城市,如何把指导行动的各种能力,统一整合“知行合一”学习思路,这才形成有效的吸纳新知提升能力的学习思路。


      “书到用时方恨少”,和“百无一用是书生”,看起来是互相矛盾的两种观点,但在读书的致用目的层面,却是统一的。离开了“用”,谈读书多少无任何意义。能“用”,即使只有一招鲜,也能吃遍天。不会“用”,读再多书,也只是知识墙的堆砌,无法建成一座学以致用的知识之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以致用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