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古文献学讲义》笔记4:目录学-史部 第11-12节

第十一节 目录

一.艺文志和经籍志

(一)早期的书籍目录,都保存在纪传史的志里面,有:

1.《汉书·艺文志》,是刘歆《七略》的节本。

(1)时间、内容:《七略》者,是:辑略(诸书之总要),六艺略〔有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诗赋略(屈原等赋、陆贾等赋、孙卿等赋、杂赋、歌诗),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2)优点: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图书六分法。其中绝大部分的书都久已失传,留了这个书目,是研究先秦学术的重要依据。

2.《隋书·经籍志》

(1)时间、内容:本是《五代史志》而并入《隋书》里的。讲述了《汉志》以后的历朝书目及其分类:①曹魏郑默制《中经》,荀勖因之著《新簿》。分甲部、乙部、丙部、丁部,开始用分成四部的四分法。②刘宋王俭撰《七志》。分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其道、佛附见、这是重行接近《七略》六分法的特殊的七分法或九分法。③萧梁阮孝绪为《七录》。分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技术录,佛录,道录,基本上仍是四分法④《隋书·经籍志》本身,就承用经史子集四部的四分法,仅佛、道仍附在末尾。

(2)优点:《隋志》也保存了不少后来佚失的古籍名目。其功用略同于《汉志》。

(二)其后纪传正史中有书志的:

1.内容:《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

2.变化:《旧唐志》开始把道、佛并入子部,以后都正式地以经史子集四部面目出现,又《旧唐志》只录开元盛时四部诸书”,《新唐志》才录到唐末。

3.缺点:《明志》和《清史稿志》则仅分别著录明人和清人著作,不能由此窥知古书的存佚。

二.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

(一)有录即有内容提要者,今存两部南宋的私家著作:

1.《郡斋读书志》,全称《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南宋晁公式撰。

(1)时间、内容:清末王先谦又合校袁、衢两本刊刻行世。

(2)优点:这志分类亦仍四部,可贵在于是有提要,而且有些书后已失传,得提要尚可窥知其大略。

2.《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撰。

(1)优点:优点亦在于每书均作提要即所云“解题”有些著录的书后已佚失可借此窥其大略。

(2)精校本:近人徐小蛮、顾美华点校本。

三.四库提要和书目答问及其他

(一)《四库提要》,正式的名称叫《四库全书总目》,戴震、邵晋涵、周永年、姚鼐、翁方纲等分撰,由总纂官纪昀总其成。

1.时间、内容:清乾隆五十四年刊刻颁行

2.优点:颇有参考价值

3.注本: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使用《提要》时最好检看是否已为余氏所纠正。

(二)《书目答问》五卷,清张之洞撰。

1.时间、内容:光绪元年刊行。

2.优点:特点是丛书另作一卷,又部下面的门类也较《四库提要》有所调整每书有书名、卷数、撰人而没有提要,但注出其时通行易得的版本。所开示的书远少于《四库提要》,大体能做到既少且较精要还适当增加了《四库全书》修成后新出的著作和当时的所谓新学书。

3.注本:民国二十年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清莫友芝《郾亭知见传本书目》、邵懿辰撰其孙邵章续录的《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三)《四库全书》修成后新出的著作,在《书目答问》、范氏《补正》、民国十四年多人撰写《续四库提要》、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清代禁书知见录》中可以找到。

第十二节 史评

一.评史法

(一)《史通》二十卷,唐刘知几撰。

1.时间、内容:“六家”“二体”正史的体裁、“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纪传史的内容、“论赞”“序例”“题目”“断限”如何写好史书、外篇的“史官建置”史官的建置沿革、“古今正史”评介先秦至隋唐的正史、“疑古”“惑经”对史书的评议。

2.注本:清人浦起龙《史通通释》二十卷、吕诚之《史通评》

(二)《文史通义》八卷、《校雠通义》三卷,清章学诚撰。

1.时间、内容:书成于乾嘉时,《文史通义》“易教”等篇阐明“六经皆史”之说、“史

德”“申郑”等篇评论史学、“浙东学派”篇讲学术源流、外篇则论如何修好方志;内篇的“诗教”“古文十弊”等篇谈文学。

2.注本:吕诚之《文史通义评》与《史通评》后均收入《史学四种》中。

二.评史事

(一)含义:评论历史的文字,过去称为“史论”,但绝大多数史论文章都是不切实际、不明真相的迂论空谈。

(二)有价值的专著:

1.《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清王夫之撰。

(1)时间、内容:其书评论历代制度及政事得失,兼明夷夏之辨。多借古以喻今,实际上是对明代政事的议论,这点读此书者应注意。

  因字数限制,下次推送《古文献学讲义》目录·子部的前半部分,即第一节概说、第二节先秦诸子、第三节汉魏以下议论、第四节理学、第五节考证之学、第六节法律、第七节军事、第八节农艺工技、第九节医药。

作者:不确定uncertain

编辑:不确定uncertain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不懂-《古文献学讲义》笔记4:目录学-史部 第11-1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