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限额后,支付超额只需要多确认一步

4月1日这天,央行关于静态码限额500元的新规开始正式施行。也就是消费者每天以扫静态码支付消费的方式,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所谓静态码,通常是商家打印后放在柜台的收款码,或者是我们向别人收款时出示的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付款。

按新规解读,央行此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保障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的资金安全,以至今后移动支付的安全程度将极大提升,意外产生的损失将被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各种移动支付欺诈行为将受到限制。

不过可能有些习惯于扫码支付的朋友会产生疑问:这是否就意味着扫码支付受到“消费管制”了呢?此前有微博网友就抱怨称,“那么我一上午静态扫码消费了五百块钱,晚上我要吃碗拉面没带钱怎么办?”

带着这些困惑和疑虑,小编对扫码支付进行了测试,却有了新的发现。比如微信,扫静态码,确实有一个支付500元的分界线,超过500元就无法直接支付成功,而会弹出一个中间页,需要用户来确认。通过这一过程,微信完成了合规的改造,却并没有完全封死用户进一步支付的可能。而小编也发现,超过500元弹出的页面,将被支付对象的信息放置在非常显眼位置,微信支付会自动出示一个中间动态码,付款人确认无误后,就可以点击继续了。而在这样的安全前提下,微信用户的支付体验其实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在扫码限额新规推出后,和微信支付一样,各大支付平台支付宝和云闪付等也纷纷表示支持新政策、认同央行为规范支付市场做出的努力。可小编却发现,新规事实后的几天内,身边同事仍然可以用支付宝扫码消费超过500块钱,原来支付宝并无直接的修改。

实用性和安全性在很多方面并无冲突,但却也会因为一些过于严格的要求而变得对立。在静态码这个事情上,如若处理不当,冲突容易被激化。北大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甚至撰文指出:扫码限额500是权力的任性。“意外可能也会发生。就像你开车啊,坐车啊,乘飞机啊,甚至你喝凉水啊,你都有可能出问题。那你不能说出于什么安全理由,就不让人做这些事情了,是不是?你禁止他造成的危害比这个万一出事儿的危害要大得多了。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没有坏的一面嘛,就看它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可以说扫静态二维码出事的概率几乎是零。”也有网友Oranple在王福重的文章下留言说:“判断一个政策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限制支付绝对是倒退的。”

不过,类似像中间页确认这样的机制的出现, 却缓和了这样的矛盾,通过后台技术,将商家的相关信息充分展示给用户,让用户能够方便地主动识别。而且如果静态码被替换,我们也可以很容易从动态码显示的页面中察觉,兼顾安全和便利,这或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行业人士认为,在理解并遵从政策的同时,微信支付的对应举措不失为一种聪明做法:在坚持合规的前提下,对安全和用户体验进行了完美的平衡。

无论是从商户的收款成本,还是从消费者的支付便利,扫码支付无疑是市场趋势。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移动支付领域,也只有在符合监管要求前提下,能进一步完善用户体验的产品,未来才有可能成为更可靠的支付方式。同时,《条码支付业务规范》目前处于试行阶段,很多细节在具体落地上仍有待商榷。

你可能感兴趣的:(央妈限额后,支付超额只需要多确认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