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所引发的争议还在继续,细究起来,竟然发现这篇作文的背后还隐藏着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01 《生活在树上》的高考作文应该给满分吗?
对这篇作文,现在很多人包括专业人士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评析,其中压倒性的意见,就是不应该给满分。有人说,高考作文有特殊性,应该特殊考量。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那么我们就来对照最权威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衡量一下(因本文篇幅关系,只选几项,不做一一比照)。
首先,这篇作文中心不突出,结构不严谨。
作文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人不能住在地上(用大地象征家庭社会的期望或者说代表了传统),也不能飞翔在天空(用天空象征人的个性发展),最好是生活在树上(用树象征作者的理想)。然而,作文通篇下来,只论证了一件事,那就是人不能脱离大地,对“为什么要生活在树上”以及“树上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几乎没有做出任何阐释,所以他的论点并不令人信服,只是抖了一个小机灵罢了。逻辑推理严重缺项,结构不完整的作文,应该给满分吗?
其次,若干语句语意不明,很多引用有生搬硬造之嫌,语言表达晦涩不流畅。
“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这句话字词搭配正确吗?句子通顺吗?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几处。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这并不是海德格尔的原话,考生做了篡改,至少引号位置不正确。海德格尔生活在上个世纪上半叶,那么“现代社会”以什么做分界,凭什么说海德格尔的这句话是“现代社会”的“嚆矢(先声)”?有什么学术依据?此外,其他几处引用也都有问题,不再详述。既然写的是学问的事,那就必须有根有据,老老实实,这孩子文风不正啊!
至于语言晦涩,就连那位给满分的阅卷组长也承认了:“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文字的“老到”没有看出来,“晦涩”倒是真的。晦涩就是语言不流畅,按照作文评分标准,这应该给满分吗?
最后,文章有错别字。
“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既然提到了韦伯,那么此处的 “祓魅”显然是“祛魅”的误写。
我们没有看到原卷,不知道考生还有没有其他错别字,但是根据作文评分标准,错一个字扣1分(如果错别字多,则扣到5分为止),就凭这一点,该篇作文也不能得满分。
02 作文应该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同是高考作文阅卷负责人,上海的周宏教授是怎么说的?
在今年高考之前,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周宏教授针对学生二模考试中作文存在的问题,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投机取巧可以休矣》的文章,现摘录其中几段:
在阅读学生二模作文中,我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又多起来了,特别是一些看似会写的学生,问题反而比较大。以往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的华而不实升级为堆砌术语、生搬理论了,名人名言则从文学家变为哲学家。光看作文,你真的会有一种“欣喜”,似乎学哲学的高潮正在中学生中兴起。然而,实际表现却是生搬硬套,毫无说服力。读着这般毫无逻辑的文字,我心里不断重复着一句话:你这样投机取巧就不怕偷鸡不成蚀把米吗?
我最近多次询问一些这样写而漏洞百出的学生,有没有人教你这样,结果真有!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说这样显得有水平,阅卷老师喜欢。他们还给学生整理了哲学家语录、所谓理论以及某些术语,让学生背诵以备考场套用。某些学校也在做这样的事情。一位同学告诉我,老师明确说背好这些去用于高考能够提分。因此,对于这种所谓“升级版”的华而不实文风,岂可听之任之啊。
周宏教授强调好文章要说自己的话:
我在开头说“华而不实”文章多起来,是指现在有一种误解,这种所谓“高大上”可以提高文章分数。好文章当然可以引经据典,但引用一定要恰当,不恰当的引用反而弄巧成拙。
一篇只有800字左右的文章,主要看你自己怎么议论,怎么可以“大量引用”呢?以为“大量引用”就能得高分,太低估阅卷老师了,他们岂是这么轻易地“吓唬”的。特别最近我读过几篇范文,文章里都引了西方哲学家的名言,也不管自己对这些名言理解了没有。
老实说,现在的高中生个别可能读过一点西方哲学的书,但是真能理解的恐怕很少,以他们的有限的时间与阅历,去真正理解伽达默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人的作品的,可能吗?我怀疑。
特别是海德格尔的作品,即便老师也有觉得晦涩难懂的。但是学生就是喜欢引他的话。动不动就说:“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简直成为一种滥调了。而且,本来是海德格尔引用了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句子,如今这句名言的署名权,在我们学生和一部分教师那里,却变成了海德格尔了。
请同学们不要低估了阅卷教师的能力。还是老老实实写文章,只要文从字顺,说理透彻,有逻辑性,有完善的篇章结构,老师是不会“看走眼”的。“大量引用名言”似乎显得你读得多,结果容易出现扞格不通,不伦不类的情况,而且欧化句子一多,容易出现语病。
这周教授在打脸浙江的满分作文,不,是打脸那位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副教授!
03 这篇满分作文的文风,是鲁迅、叶圣陶等文学前辈早已批判过的作文歧路
鲁迅先生的《作文秘诀》里面这样写道:
至于修辞,也有一点秘诀:一要蒙胧,二要难懂。那方法,是:缩短句子,多用难字。譬如罢,作文论秦朝事,写一句“秦始皇乃始烧书”,是不算好文章的,必须翻译一下,使它不容易一目了然才好。这时就用得着《尔雅》,《文选》了,其实是只要不给别人知道,查查《康熙字典》也不妨的。动手来改,成为“始皇始焚书”,就有些“古”起来,到得改成“政俶燔典”,那就简直有了班马气,虽然跟着也令人不大看得懂。但是这样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称为“学者”的,我想了半天,只做得一句,所以只配在杂志上投稿。
不懂当然也好的。好在那里呢?即好在“不懂”中。但所虑的是好到令人不能说好丑,所以还不如做得它“难懂”:有一点懂,而下一番苦功之后,所懂的也比较的多起来。……作文之贵乎难懂,就是要使读者三步一拜,这才能够达到一点目的的妙法。
写到这里,成了所讲的不但只是做古文的秘诀,而且是做骗人的古文的秘诀了。但我想,做白话文也没有什么大两样,因为它也可以夹些僻字,加上蒙胧或难懂,来施展那变戏法的障眼的手巾的。倘要反一调,就是“白描”。
“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叶圣陶读完鲁迅的这篇文章,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现摘录几段:
白描的确最见功夫,就像我们苏州人说的“赤骨肋相打”(赤骨肋=赤膊)。两个人戴上头盔穿上战袍来打,不免有所凭借,有所掩护,算不得真功夫。什么都不穿不戴,赤条条一丝不挂,你一拳,我一脚,才见得出真本领。白描靠的是真功夫真本领,当然无秘诀可言,所以鲁迅先生说,“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要把文章写好,有了真意,还得讲究点儿技巧。鲁迅先生提倡白描,也不是说不要讲究技巧。会画画的人都知道,没有技巧的训练,白描也是描不好的。写文章的技巧,我想,最要紧的大致是选择最切当的语言,正确而又明白地把真意表达出来,决不是在粉饰、做作、卖弄上瞎费心思。
有些人把这些障眼法当作技巧,着力追求,以为练好了这一手就能把文章写好,这就走到歧路上去了。随便举几个例:有的人滥用形容词语和形容句子,以为堆砌得越多越漂亮;有的人不肯顺着一般人的表达习惯来写,以为不说些离奇别扭的话就不成其为文章;有的人搬弄一些俗滥的成语或者典故,以为不这样做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高明。从此看来,鲁迅先生提倡白描虽然将近半个世纪了,咱们现在还得提倡。鲁迅先生的这四句“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是作文的要道,对咱们非常有用,应该把它看作座右铭。
鲁迅就是鲁迅,鞭辟入里。总是一针见血。叶老先生就是叶老先生,温文尔雅,总是循循善诱。
高考就是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作文将起到引导作用,满分就是示范,就是导向。叶圣陶明确指出,粉饰、做作、卖弄都是障眼法,走的是“歧路”,我们为什么引导孩子走歧路?
04 是水平问题,还是利益问题?
不该给满分的作文给满分,是水平问题吗?
按道理,已经连续几十年参加参加高考作文阅卷,而且还担任大组组长,这陈建新副教授的水平不应该被质疑,即使愚笨,借鉴全国同行的经验,也不至于犯作文评价与引导方向性的错误。
对了,陈建新还有一个身份,他是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鲁迅的《作文秘诀》所批评的“作文秘诀”,他应该是知道的。
事实上,陈建新副教授以前也的确说过明白话:“反对矫揉造作的文风”“提倡准确、简洁、流畅、明了的语言”。
既然不是水平问题,那么这个不正常的“满分”,问题出在哪?
奥,一看作文试卷背后的故事,让我们顿时明白:原来这是个套路!
8月9日,有网友晒出陈建新主编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一书正在销售,在这本作文书中,大家还发现《生活在树上》与去年的一篇满分例文在文风上接近,语气类似,引用名人的路数也非常相似。
接下来,人们又发现,2016年11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就曾出版过陈建新主编的《修订论述类文章精选精评》。所谓“修订”,那也就是说,这本书的第一版出版时间更早,至少不会晚于2015年,而且销量一定很好。
这些书都有明显标注:“阅卷专家陈建新领衔打造。”
写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作为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长出的作文指导书,人们会不会买?
如果我是浙江考生,一定会买。因为我买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买的高考作文阅卷组长的喜好,我会知道他领导的阅卷组喜欢什么样的作文,然后我就可以对症下药,如法炮制了。
那么这本书,陈“组长”可以赚多少钱呢?
《高考作文实战实训》定价是59元,《论述类文章精选精评》定价是30元。
我在网上大体查了一下,2015年浙江有31.79万考生,2016年浙江有30.74万考生,2017年浙江有29.1万考生,2018年浙江有30.6万考生,2019年浙江有31.5万考生,2020年浙江有29.13万考生,也就是说每年浙江大约有30万考生。
我们暂且按每年有10万考生买了陈建新定价30元的一本书,这本书卖了5年,出版社给作者的版税是10%(据我在出版行业内所知,对于这样身份的人的版税不会低于10%),来估算陈建新的所得:
30万元x10x10%x5=150万元
上面只是个估测,陈建新通过卖作文指导书获利多少,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购买量,这个应该以正在处理相关事宜的调查组最后公布的结论为准(假如会公布的话)。
另外,我们从浙江省内多所高中官网信息中可以查到,这些年,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浙江省一些中学,都会请陈建新去搞作文讲座。不知道,这么一场重要的讲座出场费给多少钱,不过,肯定少不了,毕竟这可是事关每一个高考考生的大事,给钱少了,有些学校想请都请不到!
一位曾经参加过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这样回顾:
我曾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好几年,那时也是陈建新做组长。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一开始非常反对套话。套话是什么?那时候(六七年前),学生引用的,都是我国古代名人的历史典故,例如屈原、苏轼、司马光。阅卷组负责人看到有学生引用苏轼、屈原、司马迁,就很反感。我当时改卷,他们(指阅卷负责人)指出“高考作文引用三巨头”(苏轼、屈原、司马迁),明确说引用这些的,不该打高分。
这些意见经由阅卷老师传递到省内各个学校。到了现在,国内名人的话,很少有好学生引用,即使引用,也是引用当代一些人的名言,而不会是古人的。
这无形中设置了一定的教学导向。为了更高的分数,我们会准备很多名人名言给学生去背——我们也想让学生看书,但有时他们真的没时间。发资料时,我们现在会避开国内的历史典故,而会给学生印加缪之类的国外作家的名人名言——当然,不能说这位考生一定就没看过(他引用的)那些书,他可能对哲学很感兴趣,可能看过很多书。但(前述教学导向的)结果是,现在很多学生引用的名人名言都不那么有名,引用的人物可能在某一学术领域很有名,但对公众来说是陌生的。
现在培训机构也很多,机构老师也都会准备一些国外哲学家、心理学家的名句给学生背,教他们怎么运用,这些句子往往都很冷门。这又加剧了这一现象。改卷老师看到时可能产生错觉,以为你看过很多书,写得很高深。但其实考生不一定看过,而且那些素材可以挪用到不同的题目里,《生活在树上》可以用,换到另一个题,或许也可以。
原来,陈建新一直在做高考作文“导向”工作。
前几天,南方周末记者,查阅了13篇网络上流出的浙江省2017-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发现将西方哲学家、近现代作家,作为引证材料最为常见。超半数作文中,出现奥古斯丁、克尔凯郭尔、黑塞、加缪、斯宾诺莎、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的名字。
在陈建新的“教诲”下,大家熟悉套路了:如果我是高中语文老师或者是学生家长,一定心领神会地跟孩子说:“下次,我们也这么干!”
今年的陈建新没有等高校招生结束,第一时间跳出来披露这篇“满分作文”,而且写了那么长的“推荐语”,简直可以用“迫不及待”来形容。
满分作文不止这一篇,陈建新为什么着急选这一篇首先“推荐”呢?
我猜测陈建新的用意:因为这篇作文用词生僻古怪,路子偏,人们有点懵,要想找到窍门,请看我陈建新写的书,听我讲的课吧!至于抢时间点发表,是因为过些天,高考话题热度降低,人们就不会那么关注了。
教育专家温儒敏已经指出:高考阅卷评分应当有保密性,所有参与阅卷者均不得向外透露阅卷情况,这是纪律。这次浙江满分作文第一时间在刊物上披露,是违规的。
作为体制内的人,把高考当做生意来做,“既做教练员又当裁判员”,这已经超出作文如何评分问题,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高考的公平性!对于陈建新个人来说,身为高考阅卷组组长,四处开讲座和出版高考作文书,是否涉嫌以权谋私?请有关部门应该介入调查,另外也要从机制上进行改革,堵塞漏洞,防止以后类似情况发生。
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情况通报称,经调查,今年语文评卷组高考作文的成绩评定过程符合评卷工作规范。但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根据规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经研究决定:停止陈建新老师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对网民反映的其个人其他相关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
浙江省考试院出面回应网上舆论也是一种进步,其姿态值得肯定。但是,我认为浙江省考试院出面调查自己责任范围内的问题,显然不太合适。要彻底回应社会关切,可能需要更高一级的组织出面调查更为妥当。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秀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魂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文字之光
02 发私信给文字之光的主编韩涵微语或副主编梦里依稀风铃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