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觉察、自我发现

21.5.24.jpg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7%,你真有眼光”

很多时候,我们头脑里产生了很多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想到这些问题时,用的是头脑,而不是心。我们关注了更多的技术上的问题,而不太愿意动用心去思考我们想要什么?

其实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有点模糊,我们很多人的想要受社会秩序的影响,有时候也是出于更高高远更好的社会推动原动力。但是这有时候也会导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疲于奔命,忘记了个人小我的使命。

当去思考我要想我想要什么的时候,我的脑壳子就会感觉到头痛,就会有不适感,甚至也会有点烦躁,在纸上胡乱画几笔就过去了。

但是最近看到的一句话,还是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是可以找到自己的想要。这句话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说明要持续不断地考虑这个问题,就会逐渐找到自己的想要,自己的人生使命。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说的: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我发现那些做出特别成绩的人都或早或晚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40岁左右是一个人很关键的节点,有些人继续在车上,不敢/不舍得下车,有些人下车了。其实是否在车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明确自己要去的远方是在哪里。

在我们每天的工作中,生活中,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活出点样子来。

一个人要活出自己的状态,首先要有觉察力,也就是感知能力,其次是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是掌控不是控制,当情绪来的时候,就当身体是个管道,情绪来了也让其自然的流走,放下、不要有执念。什么东西都可以放下。我发现,掌控了自己的情绪,就很难有事情来纠缠你,因为这些事情产生的情绪能够自由流出去,因为有了觉察,就不再在事情上磨蹭了。

(欢迎关注公众号“丽歌成长加速器”,助您一路成长)

周日早上,我和妞爸发生了争执。起因是下大雨,我不想开车,又打不到车,我希望他送我去上课。他同意了。但是二宝也起床了,想要一起送我。但是妞爸就是不同意带上她,说下雨带她麻烦。我说带上吧,我也正好和娃相处一会聊聊天。他表示二选一,要他送他就不带。我说带吧,娃哭了。

他表示坚决不带娃,嫌麻烦。

我动用语言和肢体去推动他带娃一起送我。

两分钟的功夫,我察觉到了我的情绪:我要生气了,我有执念了,我在强求。

遂不恋战,走人。自己开车去上课,事情也就解决了,情绪也就溜走了。

  1. 要接纳自己,不管自己是否完美,不要内伤。

周六的时候,在课堂之外,我收到了一个judgement. 有朋友说,你想要的太多。这话投射到我这里,第一个声音是:对啊,我要的多,所以我会累,会着急。

我想要家庭和谐,想要事业有高度,想要自己的成长不断迭代。

但是经过冷静下来,我突然意识到,她说的只是她的感受,她的想法,代表的只是她个人的想法,不能代表我的想法。

一个健康有自我追求的人,想要和谐的家庭,孩子的成才,想要事业,想要自己的不断迭代,为什么就是想要的多?

这难道不是一个人正常的需求吗?

这也许是她的价值观体系里,她的心力里说的多,装不下。但是我的心力应该还是可以承载这些议题,也知道能够舍弃什么。

所以每个人都自己的设计师,是less 还是 more,要看自己的承受力。一碗水倒到脸盆里,倒到水池里,倒到池塘里,倒到大海里,这碗水对外界对外界对影响并不同。

越来越发现自己还有个特长,可以做讲师做教练。

过往的点点积累,可能在这个斜杆上会有所开发。

在一次精力管理培训的课堂上,我帮助老师找到了他八年都没有找到的词来描述他想要的。也通过分类总结帮助他建立了情绪模型的思维框架。昨天在讨论教练创新问题的时候,我不仅贡献了不少的点子,也马上做到了归类总结。这个点是几百人的大场里都没有人所发现。

人在事上磨,不断地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来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一个人受到更大范围的关注和尊重,来自的并不一定是其职位高低,而在于其对人类对社会对行业的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昨天去世,很多人刷朋友圈怀念他,感谢他来过。这种被关注超过了达官贵人。链家董事长左晖去世,房产圈里也有很多人刷朋友圈,讲述他对行业的颠覆和创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绪觉察、自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