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Flink 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接下来就要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上手写代码了。Flink 底层是以 Java 编写的,并为开发人员同时提供了完整的 Java 和 Scala API。在本书中,代码示例将全部用 Java 实现;而在具体项目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语言的API 进行开发。
在这一章,我们将会以大家最熟悉的 IntelliJ IDEA 作为开发工具,用实际项目中最常见的Maven 作为包管理工具,在开发环境中编写一个简单的 Flink 项目,实现零基础快速上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进行代码的编写之前,先将我们使用的开发环境和工具介绍一下:
以上运行环境的配置和部署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访问尚硅谷 IT 教育官网,获取全套视频资料。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在准备好所有的开发环境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开发自己的第一个 Flink 程序了。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在 IDEA 中搭建一个 Flink 项目的骨架。我们会使用 Java 项目中常见的 Maven 来进行依赖管理。
1.创建工程
(1) 打开 IntelliJ IDEA,创建一个 Maven 工程,如图所示。
(2) 将这个 Maven 工程命名为 Flink_Learn。
(3) 选定这个 Maven 工程所在存储路径,并点击 Finish,Maven 工程即创建成功。
2.添加项目依赖
在项目的 pom 文件中,增加
1.13.0
1.8
2.12
1.7.30
org.apache.flink
flink-java
${flink.version}
org.apache.flink
flink-streaming-java_${scala.binary.version}
${flink.version}
org.apache.flink
flink-clients_${scala.binary.version}
${flink.version}
org.slf4j
slf4j-api
${slf4j.version}
org.slf4j
slf4j-log4j12
${slf4j.version}
org.apache.logging.log4j
log4j-to-slf4j
2.14.0
3.配置日志管理
在目录 src/main/resources 下添加文件:log4j.properties,内容配置如下:
log4j.rootLogger=error, stdout
log4j.appender.stdout=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
log4j.appender.stdout.layout=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
log4j.appender.stdout.layout.ConversionPattern=%-4r [%t] %-5p %c %x - %m%n
搭好项目框架,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核心工作——往里面填充代码。我们会用一个最简单的示例来说明 Flink 代码怎样编写:统计一段文字中,每个单词出现的频次。这就是传说中的WordCount 程序——它是大数据领域非常经典的入门案例,地位等同于初学编程语言时的Hello World。
我们的源码位于 src/main/java 目录下。首先新建一个包,命名为 com.test.wc,在这个包下我们将编写 Flink 入门的 WordCount 程序。
我们已经知道,尽管 Flink 自身的定位是流式处理引擎,但它同样拥有批处理的能力。所以接下来,我们会针对不同的处理模式、不同的输入数据形式,分别讲述 WordCount 代码的实现。
对于批处理而言,输入的应该是收集好的数据集。这里我们可以将要统计的文字,写入一个文本文档,然后读取这个文件处理数据就可以了。
(1)在工程根目录下新建一个 input 文件夹,并在下面创建文本文件 words.txt
(2)在 words.txt 中输入一些文字,例如
hello world
hello flink
hello java
(3) 在 com.star.wc包下新建 Java 类 BatchWordCount,在静态 main 方法中编写测试代码
我们进行单词频次统计的基本思路是:先逐行读入文件数据,然后将每一行文字拆分成单词;接着按照单词分组,统计每组数据的个数,就是对应单词的频次。
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package com.star.wc;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common.typeinfo.Types;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java.ExecutionEnvironment;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java.operators.AggregateOperator;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java.operators.DataSource;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java.operators.FlatMapOperator;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java.operators.UnsortedGrouping;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java.tuple.Tuple2;
import org.apache.flink.util.Collector;
public class BatchWordCou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1. 创建执行环境
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 2. 从文件中读取数据
DataSource dataSource = env.readTextFile("input/words.txt");
// 3. 将每行数据进行分词,转换成二元组类型
FlatMapOperator> wordAndOne = dataSource.flatMap((String line, Collector> out) -> {
// 将一行文本进行分词
String[] words = line.split(" ");
// 将每个单词转换成二元组输出
for (String word : words) {
out.collect(Tuple2.of(word, 1L));
}
}).returns(Types.TUPLE(Types.STRING,Types.LONG)); //当 Lambda 表达式使用 Java 泛型的时候, 由于泛型擦除的存在, 需要显示的声明类型信息
// 4. 按照word进行分组
UnsortedGrouping> wordAndOneGroup = wordAndOne.groupBy(0);
// 5. 分组内进行聚合统计
AggregateOperator> sum = wordAndOneGroup.sum(1);
// 6. 打印结果
sum.print();
}
}
代码说明和注意事项:
① Flink 在执行应用程序前应该获取执行环境对象,也就是运行时上下文环境。
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② Flink 同时提供了 Java 和 Scala 两种语言的 API,有些类在两套 API 中名称是一样的。所以在引入包时,如果有 Java 和 Scala 两种选择,要注意选用 Java 的包。
③ 直接调用执行环境的 readTextFile 方法,可以从文件中读取数据。
④ 我们的目标是将每个单词对应的个数统计出来,所以调用 flatmap 方法可以对一行文字进行分词转换。将文件中每一行文字拆分成单词后,要转换成(word,count)形式的二元组,初始 count 都为 1。returns 方法指定的返回数据类型Tuple2,就是 Flink 自带的二元组数据类型。
⑤ 在分组时调用了groupBy 方法,它不能使用分组选择器,只能采用位置索引或属性名称进行分组。
// 使用索引定位
dataStream.groupBy(0)
// 使用类属性名称
dataStream.groupBy("id")
⑥ 在分组之后调用sum 方法进行聚合,同样只能指定聚合字段的位置索引或属性名称。
(4)运行程序,控制台会打印出结果
(java,1)
(flink,1)
(world,1)
(hello,3)
可以看到,我们将文档中的所有单词的频次,全部统计出来,以二元组的形式在控制台打印输出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代码的实现方式,是基于 DataSet API 的,也就是我们对数据的处理转换,是看作数据集来进行操作的。事实上 Flink 本身是流批统一的处理架构,批量的数据集本质上也是流,没有必要用两套不同的API 来实现。所以从 Flink 1.12 开始,官方推荐的做法是直接使用 DataStream API,在提交任务时通过将执行模式设为 BATCH 来进行批处理:
$ bin/flink run -Dexecution.runtime-mode=BATCH BatchWordCount.jar
这样,DataSet API 就已经处于“软弃用”(soft deprecated)的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只要维护一套 DataStream API 就可以了。这里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依然用 DataSet API 做了批处理的实现。
我们已经知道,用DataSet API 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批处理;与之对应,流处理当然可以用DataStream API 来实现。对于 Flink 而言,流才是整个处理逻辑的底层核心,所以流批统一之后的DataStream API 更加强大,可以直接处理批处理和流处理的所有场景。
DataStream API 作为“数据流”的处理接口,又怎样处理批数据呢?
回忆一下上一章中我们讲到的 Flink 世界观。在 Flink 的视角里,一切数据都可以认为是流,流数据是无界流,而批数据则是有界流。所以批处理,其实就可以看作有界流的处理。
对于流而言,我们会在获取输入数据后立即处理,这个过程是连续不断的。当然,有时我们的输入数据可能会有尽头,这看起来似乎就成了一个有界流;但是它跟批处理是截然不同的——在输入结束之前,我们依然会认为数据是无穷无尽的,处理的模式也仍旧是连续逐个处理。下面我们就针对不同类型的输入数据源,用具体的代码来实现流处理。
1.读取文件
我们同样试图读取文档 words.txt 中的数据,并统计每个单词出现的频次。这是一个“有界流”的处理,整体思路与之前的批处理非常类似,代码模式也基本一致。
(1) 在 com.star.wc 包下新建 Java 类 BoundedStreamWordCount,在静态 main 方法中编写测试代码。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package com.star.wc;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common.typeinfo.Types;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java.tuple.Tuple2;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datastream.DataStreamSource;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datastream.KeyedStream;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datastream.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environment.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import org.apache.flink.util.Collector;
public class BoundedStreamWordCou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1.创建流式的执行环境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 2.读取文件
DataStreamSource lineDataStreamSource = env.readTextFile("input/words.txt");
// 3.转换计算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 wordAndOne = lineDataStreamSource.flatMap((String line, Collector> out) -> {
// 将一行文本进行分词
String[] words = line.split(" ");
// 将每个单词转换成二元组输出
for (String word : words) {
out.collect(Tuple2.of(word, 1L));
}
}).returns(Types.TUPLE(Types.STRING,Types.LONG));
// 4. 分组
KeyedStream, String> wordAndOneKeyedStream = wordAndOne.keyBy(data -> data.f0);
// 5. 求和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 sum = wordAndOneKeyedStream.sum(1);
// 6. 打印
sum.print();
// 7. 启动执行
env.execute();
}
}
主要观察与批处理程序BatchWordCount 的不同:
(2)运行程序,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
3> (world,1)
2> (hello,1)
4> (flink,1)
2> (hello,2)
2> (hello,3)
1> (java,1)
我们可以看到,这与批处理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批处理针对每个单词,只会输出一个最终的统计个数;而在流处理的打印结果中,“hello”这个单词每出现一次,都会有一个频次统计数据输出。这就是流处理的特点,数据逐个处理,每来一条数据就会处理输出一次。我们通过打印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单词“hello”数量增长的过程。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又会有新的疑惑:我们读取文件,第一行应该是“hello flink”,怎么这里输出的第一个单词是“world”呢?每个输出的结果二元组,前面都有一个数字,这又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先做个简单的解释。Flink 是一个分布式处理引擎,所以我们的程序应该也是分布式运行的。在开发环境里,会通过多线程来模拟 Flink 集群运行。所以这里结果前的数字, 其实就指示了本地执行的不同线程,对应着 Flink 运行时不同的并行资源。这样第一个乱序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既然是并行执行,不同线程的输出结果,自然也就无法保持输入的顺序了。
另外需要说明,这里显示的编号为 1~4,是由于运行电脑的 CPU 是 4 核,所以默认模拟的并行线程有 4 个。这段代码不同的运行环境,得到的结果会是不同的。关于 Flink 程序并行执行的数量,可以通过设定“并行度”(Parallelism)来进行配置,我们会在后续章节详细讲解这些内容。
2.读取文本流
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真正的数据流其实是无界的,有开始却没有结束,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保持一个监听事件的状态,持续地处理捕获的数据。
为了模拟这种场景,我们就不再通过读取文件来获取数据了,而是监听数据发送端主机的指定端口,统计发送来的文本数据中出现过的单词的个数。具体实现上,我们只要对BoundedStreamWordCount 代码中读取数据的步骤稍做修改,就可以实现对真正无界流的处理。
(1)新建一个 Java 类 StreamWordCount,将 BoundedStreamWordCount 代码中读取文件数据的 readTextFile 方法,替换成读取 socket 文本流的方法 socketTextStream。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package com.star.wc;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common.typeinfo.Types;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java.tuple.Tuple2;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java.utils.ParameterTool;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datastream.DataStreamSource;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datastream.KeyedStream;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datastream.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environment.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import org.apache.flink.util.Collector;
public class StreamWordCou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1. 创建流式执行环境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 从参数中提取主机名和端口号
ParameterTool parameterTool = ParameterTool.fromArgs(args);
String hostname = parameterTool.get("host");
int port = parameterTool.getInt("port");
// 2. 读取文本流
DataStreamSource lineDataStream = env.socketTextStream(hostname, port);
// DataStreamSource lineDataStream = env.socketTextStream("hadoop102", 7777);
// 3.转换计算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 wordAndOne = lineDataStream.flatMap((String line, Collector> out) -> {
// 将一行文本进行分词
String[] words = line.split(" ");
// 将每个单词转换成二元组输出
for (String word : words) {
out.collect(Tuple2.of(word, 1L));
}
}).returns(Types.TUPLE(Types.STRING,Types.LONG));
// 4. 分组
KeyedStream, String> wordAndOneKeyedStream = wordAndOne.keyBy(data -> data.f0);
// 5. 求和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 sum = wordAndOneKeyedStream.sum(1);
// 6. 打印
sum.print();
// 7. 启动执行
env.execute();
}
}
代码说明和注意事项:
(2)在 Linux 环境的主机hadoop102 上,执行下列命令,发送数据进行测试
[star@hadoop102 ~]$ nc -lk 7777
(3)启动 StreamWordCount 程序
我们会发现程序启动之后没有任何输出、也不会退出。这是正常的——因为 Flink 的流处理是事件驱动的,当前程序会一直处于监听状态,只有接收到数据才会执行任务、输出统计结果。
(4)从 hadoop102 发送数据
hello flink
hello world
hello java
可以看到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
4> (flink,1)
2> (hello,1)
3> (world,1)
2> (hello,2)
2> (hello,3)
1> (java,1)
我们会发现,输出的结果与之前读取文件的流处理非常相似。而且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 每输入一条数据,就有一次对应的输出。具体对应关系是:输入“hello flink”,就会输出两条统计结果(flink,1)和(hello,1);之后再输入“hello world”,同样会将 hello 和world 的个数统计输出,hello 的个数会对应增长为 2。
本章主要实现一个 Flink 开发的入门程序——词频统计 WordCount。通过批处理和流处理两种不同模式的实现,可以对 Flink 的API 风格和编程方式有所熟悉,并且更加深刻地理解批处理和流处理的不同。另外,通过读取有界数据(文件)和无界数据(socket 文本流)进行流处理的比较,我们也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到 Flink 流处理的方式和特点。
这是我们 Flink 长征路上的第一步,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有了这番初体验,想必大家会发现 Flink 提供了非常易用的API,基于它进行开发并不是难事。之后我们会逐步深入展开,为大家打开 Flink 神奇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