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教育心理学》

今天记录就从第二章的数学素质的第二个内涵讲起—数学抽象和概括能力。

书中提到了为什么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是希望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能把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关键特征上,并善于用恰当的方法表示这种特征,从而方便于思考、交流。其中除了数学抽象概括,还提到了符号表示,这些都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简捷、严谨、有序地表达思想的训练,这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我想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学习展示的机会,应舍得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我们的教应该适当的“慢”下来。

读这一小节让我想起我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学生们当时特别喜欢上数学思维课,理由很简单,因为可以做小老师,可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方法。也许有人会很奇怪,一年级的孩子能说清楚什么,其实他们的潜力很大,同伴的模仿能力也超强。他们口中的魔法尺,巧克力大法,画示意图,假设,画流程图等,他们的很多想法成人都未必能想到。在这样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他们好的方法在被越来越多的同学使用,甚至有人还会在原有基础上创新,使方法变得更简捷。并且,在同伴的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能训练学生倾听的习惯。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他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更加重视学生是怎么学的。应该多让学生去经历数学的抽像摡括的过程,让我们的课堂有深度,也有广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数学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