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医馆如何突围?

      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中医馆也是如此。

      我眼中的中医馆是一个“技术”单位,这一属性,决定了你无论谈论多么厉害的商业模式和管理,如果不能解决技术和疗效这一痛点,都是毫无意义的。

      中医馆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16年是我刚进入中医药行业的时候,彼时的医馆也并非如今这么数量庞大,医馆生存压力也并没有如今这般山大,随着政策的宣导和放开,大批的中医机构,中医科,如雨后村笋般的迅速扩张,病人分流,业务分流,大夫等医疗资源竞争激烈,从业者逐渐感受了一种莫名的压力。后疫情时代,中医馆更是雪上加霜,大部分的中医馆是不好过的,但是医馆的抗风险能力是不一样的,对于特别是影响巨大,处于已经面临资金严重亏损的医馆,没有一点竞争优势的医馆,其根本原因不是败在了疫情,而是输在了娘胎,起步的时候就陷入了一个无法回转的坑,这类医馆及时止损关门清算不失为一种办法中的办法。

      “轻资产,重技术”是中医馆的一个基本属性,决定了中医馆不能有太大的投入负担,大部分面积装修等硬件投入过于高端的中医馆利用率都是很低的,相应的医师配备比患者还多,这样高负荷运转也不是良性的状态。同时轻资产还意味着资源有效科学配置组合,更加高效例如初次上斗子“常用药必须上,贵细药,上小包装,冷背品种暂时不上”,就很好的为医馆资金周转,药品损耗解决不少问题,让医馆更加轻松前行。而且硬件的不足完全可以依靠软件医术疗效的弥补,所以在医术疗效上,在运营管理上的自信和谋划才是最重要的。

      要具体剖析中医馆的问题,就必须先拆开中医馆的单元。我个人把中医馆分为三个单元模块。

1,馆长经营者

馆长经营者是中医馆的舵手和方向,决定医馆的走向和定位,但是现实的馆长经营者经常为没有病人发愁,为请不到好大夫发愁,为管理发愁,为经营生计发愁,基本都在忙于眼下的事情,很少能有精力来安心思考中医馆的未来走向的,也是现实逼迫。

大夫难请,好大夫更难请,请来了没病人,留不住,县域大夫资源更是竞争白热化,大夫都不好找,更别提什么标准,没有医术和疗效,其他也无从谈起。医馆的最终服务对象是患者,直接服务对象是大夫,有了患者,才能稳住大夫,有了大夫,才能留存更多患者,使得如何增加患者黏性,如何配合服务好大夫成为关键,好的大夫和好的平台默契合作,效果会更好。但是也要注意大夫个人品牌往诊所品牌的过渡。

最关键的是馆长经营者,还是要多提升自己,把自己从繁杂的琐事中抽出来,深入行业,深入圈层去提升和学习,一线的答案最实际,也最实用,但是首先是认清自己,认清医馆。

2,大夫

疗效是实践出来的,也是总结学习出来的,年纪大不一定意味着医术高,从业的长短并不能单纯定义医术的高或低。

另外医者仁心,爱心,耐心,从容心,也成为当下诊疗和留存患者的关键。

“所有行业本质上都是教育业”,这句话对于大夫而言,真是再贴切不过。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用疗效,用中医药文化,培养患者,教育患者,人和人之间会有性格等种种差异,但是文化是有普适性的,认可了文化,就认可了大夫,认可了大夫,后面的事就好办多了。

总结起来就是:你能医好病(专业了→疗效),患者相信你能医好病(营销→获得信任),让很多的患者知道并相信你能医好病(社群→转介绍)。

但是大夫也要顺应潮流,转换观念,传统的模式观念让一部分大夫思想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其实也制约了很多大夫的发展。

3,患者

当下的患者有时候也是可怜的,由于自身缺乏专业的鉴别,被各种医疗广告诱导,常常跑了不少冤枉路,受了不少冤枉罪,花了不少冤枉钱,最好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有时候还被“医托”待宰,患者问题没有解决,而且从此对中医药也有不好的影响。

说白了如何让患者信任中医馆,信任大夫,解决问题,下来就好办了。

谈到这里,其实之前搞的中医药专业交流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通过交流会,通过协会平台,让患者放心,让大夫放心,让老板开心,共赢利他的中医生态,医馆往平台化转型,诊疗功能往服务功能转型,重疗效体验,重反馈,这势必会成为一种趋势,当然这里也需要大家走进社群,走进组织,加入学习型的组织,观念的改变意味着一切新的开始,用新的理念把行业重新做一遍。(点到为止,具体见面细聊)

      下来谈一下中医馆几大常见问题:

1,合伙制

合伙是非常考验合伙人的三观和人品的,当然也需要有好的合伙机制和分钱机制的制约,合伙是好事,可以发挥团队的力量,但是没有充分的团队信任和磨合,最好不要合伙,而且问题一般会出现后期,越到后期,矛盾越深。

2,外行指导内行

其他行业不景气,或者爱好中医药文化,加入到中医馆中来,之前缺乏对行业深入的了解,常常捉襟见肘,缺乏竞争的优势,还得加强学习提升,少交学费。当然外行也有做的好的,互联网人群的降维打击除外。

3,重资产模式

不是说重资产不好,但是不能超符合运转,起步的时候投入大,面积大,装修好,贪大求全,后继乏力,一步步沦陷。

4,过分依赖名医

名医是医馆的招牌,要有坐镇的,但是过分依赖名医,重虚名轻实利,不少开销太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5,诋毁他人

常常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吹嘘自己,贬低同行,非但不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也显得格局太小,不利于医馆的形象和发展,等等

      今天,专业的人,将中医药行业带向更好,不专业的人,将中医药行业带向深渊(我深受其害)。我们是踏实做事的人,也是把中医药当事业做得人,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成为优秀,也能服务好更多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疫情时代,中医馆如何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