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先生年谱节选(1472-1505年)

王阳明先生年谱节选(1472-1505年)

发布时间:2021-04-13

第一等事

原文

1472 年  

成化八年壬辰九月三十日丁亥,先生生。

先生在娠十四月。生之夕,祖母岑梦神人绯玉,自云中鼓吹送儿来,惊寤,已闻啼声。竹轩翁因名先生“云”。而乡人遂指所生楼曰“瑞云楼”。


1476 年

十二年丙申,先生五岁。

犹不言。有神僧过而目之曰:“好个孩儿,可惜名字道破。” 竹轩翁更以今名,曰“守仁”,即能言。尝暗自诵翁所读书,翁讶问之,曰:“向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1481

十七年辛丑,先生十岁。

龙山公举进士。


1482

十八年壬寅,先生十一岁。

竹轩翁因龙山公迎养,携先生如京师,过登金山,与客赋诗,未就。先生从旁占一绝 。客大惊,复命赋蔽月山。先生又随口占一绝 (诗在集中)。

明年,就塾师于邸中。一日,与同学生走长安街,遇相者,曰: “吾为尔相。尔须拂领,入圣境。须至上丹台,结圣胎。须至下丹台,圣果圆。”先生感其言,归问师曰:“何为第一等事?”师曰:“读书登第。”先生曰:“恐未是,当读书做圣人耳。”


1484年

二十年甲辰,先生十三岁。

太夫人郑氏卒。


1486 年

二十二年丙午,先生十五岁。

时石英、王勇乱畿内,石和尚、刘千金乱秦中。先生间行出居庸关,逐胡儿骑射,遍询夷落所以备御之策,经月始返。夜梦谒汉马将军援庙,赋诗一律(诗在集中)。先生感慨时事,屡欲上书于朝,龙山公格而止之。


1488年

弘治元年戊申,先生十七岁。

七月,自京师亲迎夫人诸氏于洪都。时诸公养和为江西参议,先生就委禽焉。合卺日偶行入铁柱宫,见道士跏趺,即而叩之,相与对坐忘归,诸公遣人遍索不得。明日,先生始还。署中有纸数箧,先生日学书皆尽,书法大进。先生尝曰:“吾始模古帖,止得字形。后凝神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及读明道书曰:‘吾作字甚敬,非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后与学者论格物,多举此为证。

1489

二年己酉,先生十八岁。十二月,以夫人诸氏归余姚,舟过广信谒娄一斋谅,语格物之学。先生甚喜,以谓圣人必可学而至也。后遍读考亭遗书,思诸儒谓众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因见竹,取而格之,沉思不得,遂被疾。

1492年

五年壬子,先生廿一岁。

秋,举于乡。时闱中夜半见有二巨人者衣绯绿,东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而,先生与孙中丞燧、胡尚书世宁同举。及宸濠之变,胡发其奸,孙死其难,先生平之。


1493年

六年癸丑,先生二十二岁。

春试,南宫落第。宰相李西涯素器先生,戏曰:“待汝作来科状元,试为《来科状元赋》。”先生拈笔而就。有忌者曰:“此子取上第,目中无我辈矣。”及丙辰春试,竟为忌者所抑。同舍有以不第为耻者,先生笑曰:“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1497年

十年丁巳,先生二十六岁。

寓京师。时边烽甚急,诏举将才,无以应。先生因精究兵法,每遇宾饮,聚果核,列阵势为戏。


1498年

十一年戊午,先生二十七岁。

读考亭《上光宗疏》,有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乃悔前日用力虽勤而无所得者,欲速故也。因循序以求之。然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沉郁既久,旧疾复作。闻道士谈养生之说而悦焉。


1499年

十二年己未,先生二十八岁。

春,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

先生为诸生时,尝梦威宁伯王越遗以弓剑。是秋,奉命督造威宁坟,驭役夫以什伍法,休食以时,暇则驱演“八阵图”。事竣,威宁家谢以金帛,不受。出威宁夙所佩剑以赠,受之,梦故也。时星变,下诏求言,又鞑虏猖獗,先生疏论《边务八事》。


1500年

十三年庚申,先生二十九岁。

授刑部云南司主事。


1501年

十四年辛酉,先生三十岁。

奉命谳狱江北。暇日游九华山,见道者蔡蓬头,问以仙术。蔡曰:“尚未。”有顷,先生屏左右,再拜请问。蔡曰:“尚未。”问至三。蔡曰:“汝礼虽隆,终不忘官相。”大笑而别。

地藏洞有异人,坐卧松毛,不火食,先生历岩险访之。值其睡,先生默坐,良久方醒。问以第一义谛,不答。徐曰:“周濂溪、程明道,你儒家两个好秀才也。”语毕复睡。先生归。明日再往,不复见矣。


1502年

十五年壬戌,先生三十一岁。

八月,予告归越。筑室阳明洞,行道引术。友人王思舆等来访,先生命仆迎之,且历语其来迹,似先知者。众惊异,以为得道。久之,先生悟曰:“此簸弄精魄,非道也。”遂屏去其术。欲离家远遁,念祖母岑与龙山公在。一日悟曰:“此念生于孩提,此念亡,是断灭种姓矣。”乃移居西湖,往来南屏、虎跑间。有僧禅坐三年,不语不视,先生喝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僧惊起。先生问其家,对曰:“有母在。”曰:“起念否?”对曰:“不能不起念。”先生即指爱亲本性喻之,僧涕泣拜谢,挈钵而归。


1504年

十七年甲子,先生三十三岁。

秋,主考山东乡试,试录皆先生笔也。

九月,改兵部武选司主事。


1505年

十八年乙丑,先生三十四岁。

是年,识湛甘泉若水,与盟,讲明圣学,门人始进。


阳明心学课堂 第四课 第一等事

译文

   1472年

     成化八年壬辰九月三十日丁亥,先生出生。

     母亲怀胎十四个月后,先生才出生。出生的那天晚上,先生的祖母岑氏梦见一位穿着红袍系着玉带的神人,伴随着鼓乐之声从云中送来一个小孩。当她从梦中惊醒之时,就已经听到了婴儿降生的啼哭声。因此,祖父竹轩翁给先生取名为“云”。而同乡之人都把先生降生时的那座楼称为“瑞云楼”。


       1476年

       成化十二年丙申,先生五岁。

       此时他还不会开口说话。有一位神僧路过,看了看他说:“挺好的小孩,可惜名字泄露了天机。”于是,竹轩翁将先生的名字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守仁”。先生随即就能说话了。先生曾私下里读诵竹轩翁读过的书,竹轩翁惊讶地问他为何能够读诵,他说:“以前听祖父读书时,自己已暗中记住了。”


       1481年

       成化十七年辛丑,先生十岁。

       父亲龙山公考中进士。


       1482年

       成化十八年壬寅,先生十一岁。

       因为龙山公要接父亲去北京奉养,竹轩翁就带着先生一起去北京。路过金山时登山游览,竹轩翁与客人一起赋诗,尚未成诗。此时,先生在旁边随口占了一首绝句,客人非常吃惊,又让先生以“蔽月山”为题作诗,先生又随口占了一首绝句(注:诗在阳明先生全集中)。

       第二年,先生在父亲的官邸中读私塾。一天,他和同学在长安街上遇到一位相士。相士对他说:“我给你相面。你的胡须到了衣领的时候,开始入圣境。胡须到上丹台,就能结圣胎。胡须到了下丹台,圣果就圆熟了。”受到相士之言的感发,先生回来以后就问塾师:“何为世间第一等事?”塾师说:“读书考中进士。”先生说:“恐怕不是,应该是读书做圣人。”


       1484年

       成华二十年甲辰,先生十三岁。

       先生的母亲太夫人郑氏去世。


       1486年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先生十五岁。

       当时石英、王勇在京师附近造反,石和尚、刘千金在陕西造反。先生从小路出了居庸关,和胡人一起骑马射箭,并走访蒙古各个部落,以寻求抵御蒙古的策略,一个多月后才返回。一天夜里,先生梦见自己拜谒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庙宇,还作了一首七律(注:诗在阳明先生全集中)。先生感慨时局,屡次要上书朝廷,却被龙山公阻止了。


       1488年

       弘治元年戊申,先生十七岁。

       七月,先生从京师到南昌去迎娶夫人诸氏。先生的岳父诸养和此时任江西参议,先生就去南昌聘娶。成婚当日先生偶然走进铁柱宫,看到一位道士跏趺而坐,就上前见礼,和道士相对而坐,忘了回家。诸养和派人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到了第二天,先生才回家。先生每天练习书法,把岳父官署中的几箱纸都用完了,书法水准有了很大的长进。先生曾经说:“我开始临摹古帖,只学到了字的外形。后来专注精神、摒除杂念,用心琢磨字的写法,时间长了,才真正明白书写之法。后来读到明道先生(注:程颢,字伯淳,号明道)的书,书中写道:‘我写字时,心中甚是诚敬,而并非只求字写得好看。我如此做,本身就是学习。’既然把字写得好看不是目的,那又是在学什么呢?想明白这个问题后,我这才知道,古人随时随事都是在心上用功,只要这颗心精纯明澈,字能写得好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后来先生和学者讨论“格物”这个话题时,还常以此为例。


       1489年

       弘治二年己酉,先生十八岁。

       十二月,先生偕夫人归余姚。船过广信府的时候,先生前往拜谒了当时的大儒娄一斋先生(注:名谅,号一斋)。娄一斋先生给他讲到了“格物之学”。先生非常欣喜,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成圣成贤。先生后来将考亭先生(注: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考亭先生)的著作全部读了一遍。想到大儒们都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有内外精粗,一草一木都蕴含着至高的天理,先生刚好看到院内的竹子,就拿竹子来格。经过长时间的殚精竭虑,先生却无法找到所谓的“至理”,结果先生因此病倒了。


       1492年

       弘治五年壬子,先生二十一岁。

       秋天,参加乡试中举。当时有人在半夜看见考场中有两个巨人,穿着红红绿绿的袍子,一东一西地站立,大声说道:“三人好做事。”发榜后,先生和御史中丞孙燧、兵部尚书胡世宁一起中举。到后来朱宸濠叛乱时,胡世宁先揭发了朱宸濠的罪行,孙燧死于这场叛乱,而

先生最终平定了叛乱。


       1493年

       弘治六年癸丑,先生二十二岁。

       先生参加会试落榜。大学士李东阳素来器重先生,开玩笑说:“等你下次会试高中个状元,你试着作一篇《来科状元赋》吧。”先生挥笔而就。有人因此嫉妒先生,他们说:“此人如果会试考一个好成绩,眼里就容不下我们了。”到了三年后的丙辰科会试,先生竟然被嫉妒他的人做了手脚,再次落榜。同一考场的一位考生,因为没有考中深感羞耻,先生笑着说:“你把落第当作耻辱,我把因落第而灰心当作耻辱。”


       1497年

       弘治十年丁巳,先生二十六岁。

       先生寓居京师。这时边疆战火正急,朝廷下诏举荐将才,但没人响应。先生因精研兵法,所以每逢和客人一起喝酒,先生就把果核聚拢来,以排兵布阵作为游戏。


       1498年

       弘治十一年戊午,先生二十七岁。

       先生读到考亭先生的《上光宗疏》,其中讲道:“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先生就后悔,以前虽然很用功却没有收获,看来是因欲速之心导致的。因此,先生循序渐进地读书以寻求至理。但是事物之理与心,还是分为两个,最终不能合一。沉思抑郁时间一长,上次“格竹”导致的旧病又复发了。后来先生听到道士谈养生,就对道家产生了兴趣。


       1499年

       弘治十二年己未,先生二十八岁。

       春天,阳明先生参加会试,考取会试第二名,殿试二甲第七人,被分配到工部实习。

       先生在没有考中进士以前,曾经梦见威宁伯王越赠给自己弓和剑。这年秋天,先生奉命督造威宁伯的坟墓,就用什伍法管理民夫,吃饭休息都有固定的时间,闲暇的时候就带着民夫们又拿出威宁伯生前佩戴的宝剑送给先生,先生因为之前的那个梦境,就收了下来。此时正好出现星变的天相,朝廷下诏让百官进言,又赶上蒙古猖獗进犯,先生就上疏,论《边务八事》。


       1500年

       弘治十三年庚申,先生二十九岁。被任命为刑部云南司主事。


       1501年

       弘治十四年辛酉,先生三十岁。

       先生奉命在江北地区复核案件。闲暇之余游览九华山,见到一位叫蔡蓬头的道士,先生向他请教修仙之术。蔡蓬头说:“时机未到。”过了一会儿,先生屏退左右,向蔡蓬头行“再拜”之礼,再次请教。蔡蓬头仍旧说:“时机未到。”先生第三次又请教。蔡蓬头说:“你的礼节虽然很隆重,但是你的官架子却始终没有真正放下。”大笑而别。地藏洞有一位奇人,以松针为床,不食人间烟火,先生攀越险峻的岩石前去探访。正好赶上那人在睡觉,先生就默默地坐在旁边,好长时间那人才睡醒。先生向他请教何为“第一义谛”,那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缓缓地说:“周濂溪、程明道是你们儒家的两个好秀才。”说完又去睡觉了。先生只好先回去。等第二天再去地藏洞的时候,那人已经不见了。


       1502年

       弘治十五年壬戌,先生三十一岁。

       八月,先生告病回到绍兴。在阳明洞建了房子,修炼导引术。友人王思舆等人前来拜访,先生让仆人前去迎接,并且将他们来时的路说得很清楚,就像预先知道一样。众人非常惊讶,认为先生得道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先生醒悟道:“这仅仅是在玩弄精神魂魄而已,这不是圣人之道。”于是就把这个术法给摒弃了。先生曾经想离家遁入深山,却又挂念祖母岑氏和父亲龙山公。某日突然醒悟:“这个爱亲的念头在孩提之时就有。这一念如果灭去,那就是断灭种姓了。”于是移居西湖,游走往来于南屏寺、虎跑寺一带。有一位僧人坐禅三年,既不说话也不睁眼,先生大喝道:“你这和尚,整天张着嘴巴说什么,整天睁着眼睛看什么?”僧人吃惊起座。先生问他的家庭情况,他说:“老母亲还在世。”问他:“想念母亲吗?”他回答:“怎么能不想念呢?”先生就告诉他爱自己的亲人是人的本性。僧人哭泣着拜谢先生,拿着钵盂回家了。


       1504年

       弘治十七年甲子,先生三十三岁。

       秋天,先生主考山东乡试,试录都是出自先生之手。

       九月,改任兵部武选司主事。


       1505年

       弘治十八年乙丑,先生三十四岁。

       此年,先生与湛若水先生(注:号甘泉)相识,并与之相约共同

       讲明圣学。这时,开始陆续有人拜师。


阳明心学课堂 第四课 第一等事

学员心得

    武同学:

读了阳明先生的年谱,让我感觉到了我这八年来为什么是跌跌撞撞的过来,是我没有立志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整明白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我今天要立志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成为家族的荣耀、父母的骄傲、妻子的依靠、儿子的榜样,追随圣贤一路向东。


于同学:

女儿的校长常说,“写字不是为了写字。”在外人看来,孩子们学毛笔字,基本功都未学,怎能短时间内写好一个字呢? 但是书法大家看了孩子们的字却说写的相当好。字如其人,这里的“好”,说的是孩子的心透着清净、真诚、乐观、专注。如原文讲的:“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笃行:当日事当日毕。


魏同学:

千百年来圣贤在讲的都是我们这颗心,要去开发良知之心。要开发就要先立志,保证自己走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我的父母是农民,少时,在泥里刨食的母亲心疼我,告诉我读书,只要以后能有一份按月开工资的工作就行,我感觉自己超额完成了任务,便止步不前。但毫无方向的生活,却让我痛苦不堪;现在我明白是因为我站错了跑道。


彭同学:

深悟:阳明先生之所以能成为这样的圣人,和他家族长辈们的言教境教身教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对子女的教育就要从自己以身示范开始,为孩子积福累德,让孩子立下大志,致良知。笃行:晚上离上课还有半个小时,但我的工作还没做完,但我今天没有急,专心地把手里的事情做完,老师的课刚刚开始。


霍同学:

反复研读这段年谱,感知到圣人那颗纯粹的心,一心向道。人生第一等事:是读书作圣人耳。阳明先生说:吾以不得第而动心为耻。想想自己自毕业到现在,20多年茫茫荡荡,因为毕业之后没有被分配,一直就揪着这个问题不放,将自己捆绑在自己所编织的牢笼里而感知不到这个世界的美丽,将自己活委屈了。



                                               (转载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四部曲教育”,请勿擅自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先生年谱节选(1472-15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