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佛山古村落》2

《佛山古村落》2016,朱雪梅、田继贤。广东人民出版社。

佛山目前游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7个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11个广东省传统村落。具有比较完整的空间格局、能够反映地区及历史特色的建筑群,发展周期较长,物质遗产丰富,原住民多且能保持一定的历史性生活行为或特色生产活动,民俗宗族信息传承延续。

《佛山古村落》本书以佛山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质和佛山古村落的特点和价值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将宏观视角与微观关注相结合,对佛山市古村落的文化景观、历史人文内涵和古村落的保存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并挖掘佛山古村落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分析佛山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古村落活化升级应保持文化本位以及佛山代表性古村落的梳理分析。

第一章介绍了佛山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质,从区位和环境、历史渊源、文化特质三个方面分析。

第二章佛山不同区对现有古村落进行梳理。禅城古村落主要分布在区境东西两侧,在时间分布上,区域内村落建村时间较早,在保存状况上,禅城区各古村落自然环境保存普遍较一般,体现村落原有择址理念较一般,传统建筑与周边环境原貌保存较差,传统建筑群分布普遍不集中,传统建筑群风貌统一协调性较差,传统建筑使用率不高。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落及其周边环境有一定依存性。

顺德区内村落主要集中在宋元时期,总体上,顺德区现状古村落反映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普遍较高,建筑美学价值也高。

古村落的整体保存情况,从村落整体保存情况的建村朝代分布、村落自然环境保存状况。佛山古村落自然环境保存状况以好和一般为主,自然环境保存状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河涌被覆盖修路,池塘被填埋或保护性破坏,水体环境污染,绿化植被铲除,村落周边农田或山体被开发破坏等。

松塘村的村落环境和格局保存较为完整。松塘村周围的地理环境极具独特性,三面冈峦环绕,以三座山冈为中心,周边遍布着很多小丘陵,将古村包在其中,而村落内部格局以中央七口水塘为核心,两侧房屋依山就势成梳式布局,前面为宗祠,后面为房屋,巷道对着中央水塘,形成“巷巷朝塘,百巷归梳。的格局,严谨而有序。

而体现原有择址理念情况“差”和“很差”的村落的主要问题是对村落周边自然环境对破坏,如填埋池塘和河涌,破坏山体和周边农田等,或是村落位于城镇中心区域,受城镇建设的侵蚀,村内拆旧建新情况较严重,使的村落原有格局以及择址理念要素受到严重破坏。

传统建筑群保存情况、保存的质量、传统建筑群分布连片集中情况、传统建筑群风貌统一协调性、传统建筑使用率、具有的美学价值:其中碧江金楼是集灰塑、砖雕、金漆木雕等艺术精品与一体,中西合璧,是珠三角金漆木雕等杰出代表,美学价值高。

在新修建房屋采用传统建筑样式与风格是村落保持和延续传统风貌的关键。佛山古村落内村民大多喜欢修建现代造型甚至繁复欧陆风多钢筋混泥土。如不加以严格控制和引导,原有历史风貌将荡然无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情况,古村落的内涵不仅包括村落格局、建筑风貌、周边自然环境等物质形态、还包括其代代传承的民俗节庆、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山古村落保存的民风民俗中,有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和庆典。如大部分村落又龙舟、舞龙或舞狮习俗,文昌诞,华光诞,鱼灯会,神诞游村、跳火光,等独具特色的民俗节庆。这些民俗饱含生产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当地村民特有的信仰文化,是村落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落及其周边环境的依存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即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整体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延续的空间环境。

佛山古村落的类型安村落规模分类,按村落区位分类(城中村,城边村、郊区村)。按古村落的形态分类。广府地区的古村落形态以梳式布局为主,地处珠江三角洲广府文化核心区。但是村落在扩展蔓延过程中,受山体、水系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形成各式各样的村落整体形态,总体上分为梳式型、带状型、团聚型和网络型四种。

(1)梳式布局是指整个村落的形式,是以巷子为中轴,祠堂在前,民居在后,沿着巷子两侧,一个院落接着一个院落。同时,村前有水塘、村后有树林是大部分村落的共同特点,水塘边有大榕树。

(2)带状型,当村落沿着单一河道或者距离较长的水塘发展是,虽然村内建筑大多还是垂直河道或水塘的梳式布局,但是从村落整体看,形态已呈现带装。带状型的村落仍然追求着钱塘后山的格局,村落或跟随河流或环绕山冈。这类村落往往规模较大,重要的公共空间布置在水塘或者河涌沿线。

(3)团聚型态的村落规模较大,它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受自然地形地貌的限制,村落在发展蔓延的过程中跨越山体、水塘或河涌等屏障,形成多个组团,但各组团间又有密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二是村落处于防御的需要,分组团发展,各组团间利用水塘、河涌或自然山体作为屏障,如遇外敌入侵各组团间便相互照应,共同抵御外敌;三是村落多姓合居,各姓氏原本为独立的聚落,但随着村落的发展蔓延,彼此在空间上和情感上的联系逐渐密切,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大村落,但各个组团依然存在明显的空间界线。

(4)网络型布局的村落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区或水系丰富河网纵横的地方:一方面由于河网密布,村落整体被分割成若干片区,各片区发展相对独立,采用梳式布局或环绕某些节点空间布局,导致村落内部呈现网络型,街道,河道在村中如蜘蛛网般交错,另一方面,当村落位于城市中间时,随着村落内部建筑密度增大,原有村中绿地被占用,伴随拆旧建新现象,使得村落街巷改道,原有的街巷空间已经紊乱,村落呈现复杂的网络型布局。

按村落历史功能分类:村落的历史功能与村落的规模、形态和社会结构有密切关系,是村落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的历史功能有传统农耕型、滨水渔村型、商贸集市型、外资输入型和综合型。

佛山古村落的选址布局在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形成山、河、田、塘、村、街、巷、屋和谐共生和生态节能的人居环境系统。建筑类型:祠堂、书孰书舍、民居。

3.1佛山古村落的特点

3.1.1村落选址与格局

岭南古村落的选址遵循传统风水观,追求坐北朝南,背山面水,人地共生和“天人合一”的理念。佛山古村落又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和水文等特点,在选址上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山矮平地多,地势低平;北江和西江穿境而过,水系丰富;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夏秋季节易受台风侵袭。平地多但缺乏高山对村落的庇护,佛山人便利用地势,在村后稍微隆起的高地广种树木,形成村庄的靠山。北江和西江丰富的水源为农业的灌溉和渔业养殖提供有利条件,但两江湍急的水流,对村庄是一个隐患。因此,佛山先民在村落选址上与湍急的河流保持适当的距离。村前如没有小河涌环绕,便会挖方大水塘,与村后的树林形成背山面水的格局。而湿热和易受台风侵扰的气候特点,使村内建筑往往不朝向正南,以偏南向为主,以利于避风和防晒。村内布局利用整齐宽敞的街巷引导风向,以达到通风除湿的目的。总之,佛山古村落的选址布局在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形成山、河、田、塘、村、街、巷、屋和谐共生和生态节能的人居环境系统。

(3)民居

佛山古村落中保存最多的是传统民居,且以清代和民国时期修建的民居为主。大多为三间两廊式民居,即三间一进一天井,青砖石脚或整体青砖,山墙为镬耳山墙或普通人字形硬山顶,多为龙船脊。一般入口开在两侧,门、窗上方有精美的石质浮雕或灰塑。天井用花岗岩石或青砖铺地,天井院墙上“天官赐福”砖雕精致。天井两侧房间是厨房和杂物房,厅堂正中为客厅,两边是卧室,部分设有夹层,储存杂物。另外,还有部分民国时期的民居,多为两层或三层,人字形山墙,屋顶无脊饰,外立面窗洞或门洞上多有西洋拱券式装饰,非常精美。内部空间与传统三间两廊布局有一定差别,一般一楼为客厅和厨房,平面一侧有楼梯,二楼、三楼为卧室。

佛山传统民居建筑示例

禅城区孔家村德祥巷9号民居、禅城区紫洞村某民居、禅城区隆庆村某民居、德区龙眼村李家巷12号民、顺德区沙边村某民居、顺德区碧江村嘉大巷某民

3.1.3建筑装饰

3.1.3.1建筑装饰部位

(1)屋顶:屋顶属于“瓦作”,与天际相接,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立面装饰的重点。佛山传统建筑基本不用瓦脊,多用龙船脊或者博古脊,装饰以灰塑为主,还有的灰塑与陶塑并用,精致华丽,而屋面多用灰板瓦和筒瓦,使屋脊艳丽的色彩更为突出。



续表

高明区更合镇朗锦村何仁轩公祠人字山墙

高明区杨和镇大楠村六岗祖祠人字山墙

高明区和城镇阮埇村区大夫公祠山墙

顺德区陈村镇仙涌村刚直叶公祠山墙

(3)入口:在佛山地区古建筑类型中以祠堂和民居的入口装饰特点最为突出。祠堂入口极为浓重,由多个要素构成,如石檐柱、虾弓梁、抱鼓石、吹鼓台、石框黑漆大门、石麒麟等,这些细部和构件装饰精美,内涵丰富,构成了一座典型的岭南祠堂入口的传统符号。民居建筑的入口相对简单,但极具地方特色,如大门外安装的趟栊门、矮脚门。趟栊门、矮脚门是佛山地区在古建筑大门外加的一道木栅门,当地称为“趟栊”,兼有通风和防护安全的作用,这在佛山民居中极为常见。

表3-6佛山传统建筑入口装饰示例:得城区张街道张糕村东岳古入国装饰、禅城区南庄镇孔家村南庄孔公祠入口装饰

(4)窗:佛山地区气候湿热,窗是建筑通风的主要构件,在建筑立面上也十分重要,是视线落点的集中部位。但佛山传统建筑多为木制窗框或者条石窗框,窗梁上才有较多种类的装饰。部分建筑受外来文化影响,窗楣等采用西式拱券、线纹等装饰。

表3-7佛山传统建筑窗户装饰示例禅城区南庄镇孔家村大成里巷3号民居窗户禅城区南庄镇罗园村大街六巷12号民居窗户区容桂街道马冈村基上街十三巷2号民居窗户「顺德区容桂街道基上街十三巷4号民居窗户

3.1.3.2建筑装饰工艺

(1)木雕:古代木雕历史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佛教寺庙建筑的兴盛带动了木雕艺术发展;清代中叶至民国初期为其发展兴盛时期。传统木雕技法有沉雕、圆雕、浮雕和透雕。沉雕即线刻、阴刻、阴雕,类似于印章中阴刻的雕刻方法,是一种雕刻图案形象凹下,低于木材平面的一种雕刻装饰方法。沉雕易于表现图案物体的外形,雕刻凹下去的线条与原料平滑的表面形成很鲜明的对比,有增强图案形状的装饰效果,通常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产生一种自然美。圆雕又叫立体雕,是一种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刻,即传统的混雕技术,是完全立体的仿真实物雕刻手法,雕刻作品前后左右各面均须具备实在物像,可不依附于任何背景,使观赏者可以在作品四周进行观赏,具有三维的立体雕刻效果。浮雕传统工艺中又称剔地雕,通常指在平面上的浮凸表现图案,即在材料平面上剔除花形以外的木质,使表现的图案花样形象凸显出来,是传统木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雕刻技法,也是广式木雕中用的较多的表现技法。透雕又叫通雕、镂空雕、镂雕等,是以雕刻刀在一块平整的木板或其他形状木料上雕刻景物,木板(木料)其他部分镂通。透雕是在浮雕、镂空刻等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穿插于圆雕和浮雕中的一种特殊工艺技法,即镂空、雕空、挖空,刻意去掉形象之外的部分,使作品雕刻具有通透、灵运的空间感,其画面可以多层次地镂通,重重叠叠,所以透雕内容有很大的包容性。

佛山木雕是广东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和手工业持续发展的产物。佛山传统村落木雕无论工艺手法还是表现题材,都具有较强的民族传统和区域性特征,融合了广东地区的材料、风俗人情和一些西方艺术元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木雕艺术流派。其木雕以雕工生动流畅见长,建筑装饰木雕包括建筑梁架构件装饰、外檐装修和室内装修,是建筑结合构架、结合构件形状,利用木材质感进行雕刻加工,丰富建筑形象。佛山木雕常用装饰题材可分为人物故事传说、百姓世俗生活、花虫鸟兽和海鲜鱼虾等类型。人物故事传说,如捕鱼、耕织日常生产场景和石工、船家、货郎小贩的人物形象及生活场景等;百姓世俗生活是把人们的生活、劳动情景通过木雕艺术转化为自己的审美对象,把自己的生活愿望和理想体现在作品上;花虫鸟兽和海鲜鱼虾则表达人们的思想意寄托人生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表3-8佛山传统建筑木雕装饰示例

2)砖雕:砖雕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富于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砖雕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典故等图案,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佛山传统建筑砖雕以历史悠久、雕刻精致而闻名,显出纤巧、玲珑的特点。其作品遍布在传统建筑的山墙上壁、大门两侧壁面、门楼、门檐等处,或独立存在,或与彩绘、灰塑、陶塑等装饰一处,相互争辉。其砖雕技法与木雕技法近似包括平雕、浮雕、透雕、圆雕。平雕是将雕刻的图案保持在一个平面上,主要是用线条的表现。浮雕根据凹凸的程度,又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刻画突出平面之外的物体的形象。透雕即镂空雕刻,使雕刻的物体具有通透感和空间层次感。圆雕是完全脱离于平面的雕刻,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佛山最有特色的砖雕技法是挂线砖雕,它是透雕的一种。挂线砖雕雕刻厚度可达五六层深,对技艺要求高,纤细如丝的深刻线条一旦雕刻断裂便难以补救。以上几种技法经常被综合运用到一组砖雕作品中,在不同时辰日光照射之下,还能呈现出黑、白、青灰等不同色泽,画面富于起伏变化。佛山砖雕部位主要分布在照壁、漏花窗、墀头、墙面、檐口、神龛和门楣等。本次调研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山照壁砖雕为佛山金楼慕堂苏公祠(1900年)照壁。照壁上的砖雕共五组,为南海砖雕名匠梁氏兄弟的代表作。梁氏兄弟为广州隊家祠的雕砖作者之一,而此照壁完成的时间较陈家祠迟了4年,刀法更显成熟。漏花窗砖雕一般用于住宅庭院或祠堂的外墙,起到增强墙面的通感和空间渗透的效果,有利于室内外通风换气,也增加建筑的观赏功能。佛山的砖雕墀头从早期的上下两个部分发展到上、中、下三个部分。墀头顶砖雕常用仿木结构的砖斗拱,墀头身的砖雕用砖线条框限,砖雕题材常用历史典故,多表现人物、吉祥植物、动物题材,而墀头身与墀头顶、墀头座砖雕之间均用浅浮雕构成过渡层。墙面砖雕位于建筑的外墙上方,主要起到教化和装饰作用,墙面雕刻技法以浮雕为主。檐口砖雕承托屋檐,承担承重和装饰的作用,结构与艺术得以统一。叠涩出跳的砖块被雕饰成花边,图案有方齿饰、花瓣圆柱体、铜币,比较宽的饰带则用瓜果装饰。神龛砖雕一般位于第一进入口大厅的墙上,附属于承重墙体,装饰的主题多为“福禄寿”的吉祥图案,由若干块青砖雕刻拼贴而成。门楣砖雕附属于悬挑的砖块上,砖块承载上方的屋檐。

表3-9佛山传统建筑砖雕装饰示例

南海区九江镇烟桥村何氏六世祖祠檐下砖雕高明区更合镇朗锦村何氏宗祠头砖雕三水区白镇祠巷村陈氏大宗祠砖雕禅城区张槎街道张糕村东岳古庙头砖雕顺德区乐从镇沙村陈家祠墀头砖雕

(3)灰塑

灰塑古称灰批,是岭南地区汉族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材料以石灰为主,辅以竹钉、铁钉、铜丝、瓦片等为骨架,使用灰匙等工具塑造,并加上色彩加以描绘而成的一种建筑装饰类别,在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运用。佛山灰塑主要依附于建筑墙壁上沿、屋脊和窗楣等建筑部位上,其渊源甚早,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寺庙和豪门大宅用得最多,主要用于装饰门框、窗框、屋顶、山墙墀头、墙嵋、照壁、楹联、摒头、落水口和落水管道等部位。佛山传统建筑灰塑装饰取材广泛,几乎无所不包,按题材可以分为“教于乐的儒家观念题材、祈福纳吉的民间寓意题材和慰藉心灵的宗教意韵题材”。这些题材的选取,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融汇了岭南各地能工巧匠的智慧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同时也形象地表现了清末封建社会的传统意识和价值取向竹子中空而有节,可弯而不折,它既有形态之美,又包含人生哲理,被视①寓教于乐的儒家观念题材。为花木中之高品,以此来譬喻人品的高洁与刚直。竹子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德规范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不谋而合,是佛山传统建筑灰塑装饰中常用的典的儒家观念题材

②祈福纳吉的民间寓意题材。祈福纳吉是民间建筑装饰中运用最广泛的民间寓意题材,内容千姿百态,类型众多,或招财纳福、连年有余,或延年增寿、颐享万年,或仕途顺遂、高官厚禄,或夫妻和睦、百子千孙等。佛山传统建筑灰塑以朴实直白的艺术语言寄托着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塑造出易于被人们接受的理想生活的吉祥图案。

③慰藉心灵的宗教意韵题材宗教文化是构成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佛山灰塑中常用的蝙蝠和狮子均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蝙蝠是典型的宗教题材,谐音为“遍福”,遍处皆福是百姓最大的意愿。狮子出自西域,随佛教进入中国的神兽形象,以其凶猛而成为宅宇的护卫之兽,是权威与力量的象征。狮的谐音为“事”,狮子口衔如意带则有“事事如意”的寓意等。一大一小的狮子寓意为“太师少师”,祝愿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表3-10佛山市传统建筑灰塑装饰示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佛山古村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