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何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趣味性(七)

阅读书籍:《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七)

阅读内容:第三章第16—19节(页码131—155)

阅读主题:好文章要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和趣味性

昨天学习了“让文章有说服力的四种训练”,今天的内容是“如何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趣味性”。

1.    在文章中避免传达虚假信息

写文章时应该把“事实”和作者的“主观判断”分清楚,如果把事实和主观判断相混淆了,就有可能导致向读者传达虚假的信息。

所谓“事实”应该是“谁都无法否定的事儿”,而判断却是作者通过自身的经验,价值观,偏见等所产生的观点。

要在文章中避免传达虚假信息,就需要作者摒弃“想当然”的做法,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对眼前所见的事物进行认真的分辨。

书中作者给出建议:只要学会从眼前所见的情境中提炼出“事实”,在自己动笔时,就能写出不含虚假信息的诚实的文章。

有了辨别能力,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了,输出能力和输入能力也会得到整体上的提高。文章的合理性和可信度也就提高了。

2.    加强文章的逻辑性

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用“事实—结论”模式能加强文章的逻辑性。

用“所以”导出结论的训练。就是首先要把握事实,然后根据事实导出自己的结论。

由事实导出结论,需要建立充分的“因果关系”,以便让读者能够接受作者传达出来的结论。如果因果关系薄弱,可能会被读者当作“缺乏逻辑性”的蹩脚文章对待。

做这项训练时,需要注意:(因为)“事实”和“所以”之间的因果关系。

事实和结论的因果关系越强,文章也就越有逻辑性。比如:

事实:下次我有可能会调去海外工作

所以:我要趁现在提高英语会话能力

这个例子的事实和结论的因果关系就比较的紧密:

“因为下次我可能会调去海外工作,所以我要趁现在就提高英语会话能力。”

所以得出的结论就能让读者感觉很自然,提现了顺理成章的逻辑性。

3.    如何写文章中的总结陈词

书中介绍:在文章中总结陈词的转接词是“总而言之”。

从前文的一段对事实的描述,用“总而言之”概括出你最想传达的信息。如书中所举:

“这里有美味的米,蔬菜和肉,也保留着许多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近年来,还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艺术家。”

如果没有作者做出的结论(总结陈词),读者对这段话就不会留下什么印象;还有可能让读者产生一些疑惑,“如此这般又会怎么样呢?”

所以作者就需要概括全文,以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结论信息:

“这里有美味的米,蔬菜和肉,也保留着许多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近年来,还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艺术家。总而言之,这座城市有许多值得宣传的魅力之处。”

经过这样一总结,读完了这段话,读者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作者在书中还写到:进行“总结别人话语的训练”时,并非只是随便概括就行,关键是要抓住话题的本质与核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感。

4•比喻能让文章更有趣

善于表达的人大都是运用“比喻”的高手。书中举例说:

*如果当地不需要这种东西,那肯定就卖不出去—就好比在沙滩卖滑雪板是无人问津的。

*如果没有经历大场面(上过大舞台),就得不到成长—比起种在小花盆里的树苗,还是种在大花盆里的树苗更茁壮成长,树苗的成长会受到花盆大小的影响。

像这样,巧妙的运用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更加趣味重生,而且还能增强说服力。

作家井上厦曾说过: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写作的秘诀,那就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写出让每个人都能看懂的文章。”

尤其是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只有用比喻的方式才能表达的通俗有趣。

“比喻”就是写出“让每个人都能看懂的文章”的方法之一。

经常进行以上四种方法的训练,就可以写出通俗有趣的文章了。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明天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如何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趣味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