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的六(3)班9.13

              今日,宜读书

      前几天,我和艾老师讨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问题,她也赞同我先抓课外阅读的观点,并且给了我下面这个例子——

      苏霍姆林斯基花了十年时间,观察“发展水平最高的、最先进的学生”,发现这些学生在人文学科方面的非必修的、大纲外的知识量,要比大纲规定的知识量超过好几倍。

      他曾经说过,学校颇具危险性的通病是缺乏读书气氛。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如果一个学生的兴趣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一个学生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以外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掌握,如果学生的智力活动只局限在学习教科书里的内容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毫无吸引力的、抑郁沉闷的地方,而学习也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苦差使”。

    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的……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上一次,我为孩子们的选书而苦恼。这一次,孩子们刚进阅览室,我不急着布置他们看书,先带他们观察书籍的摆放。原来,坐在外圈的孩子,伸手就只能拿到低年级的注音书和绘本;坐在内圈的孩子,除了背后的绘本外,还可以去面前找儿童文学类书籍。如果觉得自己的阅读水平更高一层的,请去窗边,那里有五六年级甚至初中也可以看的名著及百科。

      其实,孩子们这么多年下来,一定早有了自己心仪的座位,哪里会愿意换呢。但是,至少他们在找书的时候,开始有选择性地挑选,不再是上次那样只看低段书籍了。

      其实,我也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们,放下漫画书,不许看绘本,要看符合年龄的书。但是,我宁愿去花时间想措辞,也不愿意让他们觉得看书是出于被强迫。相对于铁血皮鞭的勒令,我更期待和风细雨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勇往直前的六(3)班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