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线逆袭4|大三线建设之难,难于上青天:自然环境恶劣

建设攀钢,中国十九冶打了努力。1966年5月6日,建设攀钢的冶金指挥部机关的10多名工作人员,挑着行李到达弄弄坪;5月7-7月之间,五公司、机动公司、特种公司等的先遣队伍陆续开进攀枝花。

这些人都来受冶金指挥部调遣而来,他们是中国十九冶的前身。自此两个好兄弟,在攀枝花建设和发展中天长地久。

在展示中国十九冶风釆的《解码西部铁军》一书中,在与这支铁军现任领军人物田野的交流中,透过他们,我更了解了当年建设攀钢之难,通过阅读与建设攀钢密切相关的成昆铁路、贵昆铁路等的建设,更了解了大三线建设之难。

我没有体验,只能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述。

十九冶人用"天当被盖地当床","三块石头搭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形容建设环境。从留存的影像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当初建设攀钢的困难与艰难。

攀枝花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怕麻风,二怕狼,三怕横渡金沙江,四怕地震塌了房,五怕坏人(土匪)打黑枪"。这样的环境,也颠覆了我们进入攀枝花时攀枝花是“不毛之地”和“七户人家”的认知,也告诉我们比“不毛之地”更可怕。

环境恶劣可以忍,这"五怕"忍不了,却只能虎着胆硬顶。因为他们是带着信念和任务来到攀枝花,他们已经立誓:“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着攀枝花,不出铁水不回家”。

修建成昆铁路是建设攀枝花工业基地的重要基础,铁道兵们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遇到的问题难上加难。据《国家记忆:秘筑铁路》中的铁道兵回忆,他们带着一个连队到施工现场,却找不到一个班能够住下来的地方,只能在45度的斜坡上安营扎寨。

有的部队面对四周的悬崖,只能在金沙江边的斜坡上临时开出一片平地扎营。白天还是风和日丽,夜里却起了狂风,“我们还在梦里呢,风一下子就把帐篷连根拔起甩到江里面去了。只听得锅碗瓢盆一阵叮当乱响,眼看着全滚了下去。人也差点被吹到江里。”

这些战士们还是幸运的。

修建成昆线时发生过这样悲壮的一幕:一支部队在高山上宿营,白天,一场暴雨冲走了战士的被子,夜里,一场大雪又不期而至。第二天早晨一看,帐篷不见了,战士们蜷曲的身子像一座座雪丘,军号一吹,雪丘里站起了一个个雪人,然而,有两座雪丘却静卧在雪原中,再也没能站起来……

读到和书写这些文字时,我眼含泪水。

岁月的流逝,这些建设者均已老去。一位读者读了“大三线逆袭”后生气的告诉我,我的父母是三线建设时累死的,我还艰难的生活在这里时。我知道他的父母被时代选择,参与到大三线建设,他选择了生活在三线建设的城市。我更加崇敬大三线的建设者和他们承受了三线建设苦的子孙。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在这样的艰难的筑路战场,1966年的时候,却有近36万的铁道兵和铁路职工,在这条被认为筑路禁区的钢铁运输线上战斗。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三线逆袭4|大三线建设之难,难于上青天:自然环境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