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数据崩坏下的“良方”

图片发自App

刷了《大黄蜂》,本来不怎么期待的一部电影,结果竟然意外的收获惊喜

漫威的超级英雄的题材电影,大多数都是一个套路:绚丽的打斗场景,夸张的特效设计,细腻的局部分配,再加上鲜明独立的人物特征。偶尔配点爆米花式的泪点。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然而随着人们对大制作的审美疲劳,这几年的科幻大片屡屡遭遇滑铁卢。

本来想着大黄蜂也是类似的片子,所以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去刷。

直到昨天翻遍上映档期。只剩下最后的选择:《大黄蜂》。好吧,开刷。

一、返璞归真

无论是打斗场景,机械变形,反派登场,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频繁,也没有动不动就毁灭星球,毁灭地标建筑的宏大场景。然而动作紧凑,再加上情感的带入,给打斗场景凭空增添了一抹真实的感觉:你觉得是两个机器在打架也可以,两个“人”在打架,也可以。

机器人不再是钢铁心肠,一味地勇往直前,超级英雄,而是会害怕,会逃跑,会退缩,会开心,偶尔恶作剧的一个角色。甚至反派的两位除了嗜杀之外,也有彼此鲜明的特征。(虽然我并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

比起来前几部动辄十来几十个的机器人的出现,本片中,主要机器人人物的交际,只有大黄蜂,和两个反派。可以说是返璞归真了。

二、人性化的大黄蜂

比起来以往耍酷又帅气的大黄蜂,此次电影中的大黄蜂更像是一只宠物,内心脆弱,害怕,需要人照顾的宠物。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强势机器人,而是和女孩儿互相依靠,一路支持信任彼此,直至终点的靠谱朋友。

女孩儿在大黄蜂准备放弃时的一声怒吼,大黄蜂相信女孩儿可以做到之后的硬刚,都在诉说着一种真实的人性力量。

三、数据的崩坏是蝴蝶效应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或者是游戏,数据嗯崩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

纵观漫威系列电影,大到宇宙黑洞,小到量子坍塌。再往两端发展下去,就超越了大部分人的认知范畴。

然而电影给谁看的?给大众看的。大众不知道你讲的什么,那还上映什么?

所以,这个时候怎么办?要么把这个系列结尾了。然而如此圈钱的IP不可能说结尾就结尾,那怎么办?就是像《大黄蜂》一样,另外起分支。

正好,《变形金刚》第一部里,并没有交代大黄蜂怎么来的地球,在遇见男主之前经历了什么(也可能是那个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所以,《大黄蜂》的出现,既填补了《惊奇队长》上映前的空缺,又成功的延缓了数据崩坏。

所以,对于漫威来讲,这部片本来期望就不高,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看惯了富丽堂皇的宫殿,突然来一处小榭听雨,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所以,《大黄蜂》的上映,正是强行给即将崩坏的数据一个很好的稀释和缓和,可以说得上是《变形金刚》系列的一剂“良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黄蜂》:数据崩坏下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