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鸣天下——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纪实》自序

《和鸣天下——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纪实》自序


       钟声诗韵是寒山寺重要文化特色之一,展现出旺盛的生机和勃勃的活力。一首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千古绝唱,神韵天成,湖山增色”。寺因诗名,诗因寺传,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中日两国,妇孺皆知。特别是自1979年12月31日至1980年元旦首次举行“听钟声,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以来,到2017年12月31日至2020年元旦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十一届,成为苏州“寒山寺除夕听钟声迎新年”新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世界各地的民众广泛参加的一项具有国际旅游特色的文化活动,是“钟声扬三千世界;佛法传亿万国中”的重要载体。这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时代进程中国最早的旅游节庆活动独特品牌,已经成为“东方水成·天堂苏州”一张靓丽城市名片,是江苏省重点推荐旅游节庆活动。对此性空长老有诗赞曰:“除夕钟声福慧开,扶桑紫气自东来。寒山古寺嘉宾满,祥瑞云光满梵台”。

      唯有人文足千秋,记录历史传万世。《和鸣天下——寒山寺除夕听钟声迎新年活动纪实(1979——2017)》出版,这是2007年7月20日成立寒山寺文化研究院确定的研究课题成果。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正是纪念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正式开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狮吼雷音醒世界;慈云法雨润群生。钟声的起源,相传钟由鼓、垂、延、伶伦所造,表明其历史已悠久。一是作为传递信号的声音,承载信息交流的工具,能够发出声响的物品是载体,考古挖掘的“陶钟”就是历史见证;二是作为庆典仪式的钟声。钟作为乐器的起源,最早可推到炎帝时期。《山海经·海内经》记截:“炎帝之孙伯岐生鼓,是始为钟。”三是作为宗教祭祀仪式的钟声。黄帝开始即有工匠垂铸钟。《乐书第二》记录:“然后钟磐芋瑟以和之,干戚旎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酬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此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序也”。钟,不仅是祭祀的器具,而且还体现了当时一种社会秩序。钟作为祭祀礼器,至今至少已经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从黄帝开始,钟的祭祀功能就历代传承下来,随着时代的传递推移,造钟的材质发了显著的变化,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钟声的传承和发展体现文化意蕴,体现时代精神、人生命运;描绘了音画质感;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综合概括为儒家政治“钟鼓道志”和艺术的“钟声乐心”,佛教“禅声梵意”,“钟磬清心,欲生缘觉”。佛教寺院钟声,有如狮子作吼,如来为演音,有道是“狮子作吼百兽惊,如来演意九界醒”。由此来看,钟及钟声有寺院有着崇高的、神圣的地位。

       钟声余响成作品,响彻文学世界中。在《全唐诗》(含《外编》)具有钟声意义的词语共出现了一千二百零六次,共有二百八十多位诗人写到钟声,其中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都吟唱过钟声,诗篇之多当数白居易居首,共有四十二篇。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在《谒并州大兴国寺》诗中韵“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在《全唐诗》提到写寺钟的共有三十九首,提到梵钟的共有十四首,利用诗歌的体裁宣扬佛教的佛理、禅意。特别是诗僧王梵志、寒山拾得(自称有六百首,流传有三百多首)、无可、皎然、齐己(八百多首)等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对钟声的描绘,唐代诗人毫不吝啬,真是宠爱有加。在名家辈出,诗篇众多唐代诗歌的世界上,只有流传五十多首诗的张继,为什么凭《枫桥夜泊》诗能够光耀千古,辉映中外?值得我们细心深长体悟。

      晨钟暮钟有真意,夜半钟声意境深。在《全唐诗》(含《外编》)中特别是对钟声赋予了时间概念,钟声晨鸣、暮响提示人们时间,给人启迪。诗与钟声的结合晨、晓、晚、夜等特定的时刻,唐诗钟声便具有特殊的蕴涵,有晨钟警醒、暮钟领悟和夜半钟的超然。在《全唐诗》中带有晨钟(包括晓钟和五更钟)字眼有二十首,晓钟共有四十七首,五更钟有八首,具有给人以警醒的作用。杜甫“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暮钟(晚钟、黄昏、夕阳钟)有着历史的苍凉之感,对世事领悟落漠、隐逸的情怀,有悲情、欢乐和闲淡。在《全唐诗》有夜半钟、午夜钟和夜钟共有四十首,首推唐张继《枫桥夜泊》,成为历代人解读的佳话。

       寒山寺铸钟励魂,钟声诗韵传古今。最早传说唐代张继诗中的唐钟据说是“炼冶超精,云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棱”。根据《百城烟水》有文字记载明嘉靖本寂禅师铸钟,当地名士唐寅为此作《化钟疏》。一是据《百城烟水》说此钟后来“遇倭变,销为炮”;另据康有为诗碑说流传至日本,“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至有后来日僧山田润者(后自更名为山田寒山)寻钟、铸钟和送钟的故事。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山田寒山将募化重铸钟,委托日本政府送到姑苏寒山寺,此钟镌刻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作的铭文。从此,开创了中日互送钟传友谊的交流形式。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江苏巡抚陈夔龙仿旧钟所铸铁钟,正是现在仍然悬挂在钟楼之中,就是“听钟声”活动所撞之钟。寒山寺重视收藏明清古钟,已经有一定的规模。1986年,美籍华人南阳叶晨晖为寒山寺捐赠巨型铜钟一口,重五吨,用料考究,造型凝重,音质浑厚。2002年秋天,寒山寺性空法主大和尚和我共同倡议铸造“天下第一佛钟”;从2005年开始,寒山寺先后向日本赠送五口仿寒山寺唐朝钟的“和合钟”,包括2006年4月8日至10日,在日本东京举办“苏州寒山寺文化展”时赠钟;2006年11月10日,苏州·池田缔结友好城市二十五周年时赠钟。和合钟已经成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吉祥物。2007年,寒山寺为铸造“天下第一佛钟”作准备,精心铸造“和合二钟”,其中“和钟”,当年9月9日送台湾佛光山(在台北林口体育馆、高雄佛光山和彰化体育馆举行盛大和钟交接仪式暨“祈求两岸和平人民安乐回向大法会”),“合钟”留在寒山寺,开辟了海峡两岸民间沟通的新渠道,增进了两岸同胞们兄弟般的深情厚谊,寄托着兄弟和合钟相连的深情寓意­——为分裂祖国送终(钟),为国家统一架桥。2008年11月23日,我参加无锡市灵山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新闻发布暨鸣钟祈福仪式,寒山寺和合钟声引起全世界佛教界的高度关注。2008年12月30日举行“天下第一佛钟”圆成典礼,收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记录”,为举办第三十届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增光添彩,弘扬寒山寺钟声诗意韵文化。

      “寒拾遗踪”添佳境,“妙利宗风”谱新曲。寒山寺三十九年来开展的除夕听钟声活动已经成为“和鸣天下”的新标识,走出一条康壮的和合大道,成为独具文化特色的“和合祖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寒山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寒山寺“钟闻鹫岭”、“路接天台”,有道是“寻迹一千年瓶钵,遁形石壁寒岩,於阊阖门外,别开胜境;化身三百首诗篇,飞锡西天东土,岂宋明之间,杯渡瀛洲”。弘扬“妙利宗风”,是为“谈经地”,乃 “选佛场”。钟声偈曰:“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每年元旦前夕,我为大家撞钟祷告祈福,钟声祈求和平、和美、和谐、和顺、和睦、和善,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愿寒山寺钟声,为弘扬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倡导的“新六和”(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开创出超然的新境界。本书详细研究了“寒山寺除夕听钟声迎新年活动”的缘起,以大事记的体裁,真实、完整和详细地记录三十九届听钟声活动情况,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继续搞好“听钟声”活动提供了研究依据。寒山寺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将配合这项活动继续持久地开展下去,让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喜闻乐见,特色开拓创新,途径与时俱进,宣传效果显著,正直成为苏州的新的民俗活动,为向世界宣传苏州打开新的窗口,为弘扬佛教文化提供新的载体。为此,筹备吉祥钟博物馆,做好弘扬钟声文化这篇大文章,将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仅丰富群体的日常文化生活,而且还能提升民众的精神文化品味。有道是“船停半夜,渔火丹枫,来看六朝古寺,到如今疑是三千尘外界;霜落九天,寒山皓月,枕眠十里横塘,听此际依然百八静中音。”真实、系统和完整地记录好这项活动是寒山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零一八年五月三十日(农历戊戌狗年四月十六)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鸣天下——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纪实》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