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文质老师的张三点

参加第五期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有一个有趣的张三点的故事,什么叫做张三点呢?

从张文质老师的经验“快思考 慢说话”来考量,就是经过思考后,得出结论,只要抓住三点,基本上就可以把事情理顺、讲清楚,多了也无益。今天试着了解,理解一下张总点的”三点”感悟。

第一句:舌耕和笔耕是所有教师需要终身修炼的“职业第一能力”

舌耕指的是作为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去训练自己的口才,才能把自己的知识讲解透彻,只有口若悬河,才能让学生觉得这位老师知识渊博,只有不断的舌耕,才能拉近学生的距离,学生觉得这位老师会讲话,讲出来的话总是让人想亲近,讲出来的话,总是充满了希冀,让人想努力奋斗,充满了斗志!笔耕,是指老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学会通过实践,把实践模式上升为理论,最后再指导实践,这种笔耕不辍,可以把一个老师锻炼成为最好的讲台指点江山的教学能手。,所以舌耕与笔耕自然是“职业第一能力”。

第二句:一个好老师必须成为一本“好书”。我们经常说读一个人就如读一本好书,这里的好书,指的是做人的能力,做人的厚度与宽度,别人与他交往,觉得舒服,接地气,没有任何压力。能够做到一本“好书”,我想学生也可以从“好书”老师那里传承“好”的品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链接。

第三句:教师生命高度往往也是由自己著作垫高的。

教师,站的是三尺讲台,薪水之下是两袖清风,唯有读书高的清高,成了教师的某种代名词,教师的生命和常人无异,同样会经历生老病死,为什么他们会名垂青史,让很多人惦记,就是因为他们的精神被人变成了铅字,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种精神在不断地被传递。如果能够将某种理念坚持传播,并形成一种理念,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这种精神通过相互吸引形成一种磁场,不断扩大,也就成就了某种生命的高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张文质老师的张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