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教授是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朴实无华,精神矍铄,学识渊博,有着高尚的精神境界!她讲的内容让我脑洞大开。原来,家庭教育与脑科学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教育部将成立认知科学部,研究孩子是如何学习的;青少年的问题根源在家庭,显示在学校,危害在社会;成年的问题源于童年,童年的问题源于家庭;父母肩并肩,孩子在中间;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形成都能在家庭教育中找到答案。
一.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成年的问题源于童年,童年的问题源于家庭。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一个成年人的行为都可以在他幼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中找到答案。
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生活中有的父母不善于应付挫折,他们骂孩子,或者拿孩子出气,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童年阴影,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发展。在他们长大以后,再碰到类似困难,或者教养自己的孩子时,也会是出同样的方法,所以才会有“有其父必有其子”之说。
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家庭成员把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我们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自卑、儒弱,他的父母中必一个是苛求之人;如果一个孩子喜欢暴力,他一定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如果一个孩子胆小害羞,他的父母一定经常批评责怪他,并喜欢包办代替;如果一个孩子不善良,他的父母中必有一人缺乏同情心;如果一个孩子不懂事,他的父母中一定有一个专制、喜欢替孩子做决定或不明事理的人。
要想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最重要资源
二.家庭教育的核心——关系大于教育
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依存于亲子关系处于何种状态。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过分亲密的、过度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的关系。
几乎所有心理障碍的孩子都和父母关系不好。0—3岁的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妈妈和孩子经常有互动,与孩子一起做相同的事,一起笑、一起做动作,为孩子的活动提供情绪支持,并经常激励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是积极的,乐观的。有的妈妈对孩子时而热情时而冷淡,孩子为了获得关注,他们要么黏住父母,要么哭闹,如果一切努力都无效的话,他们就会变得愤怒、怨恨。长大以后孩子会变的冷漠,不会与人正确地交往......
三.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会爱孩子,是恰当的爱,而不是溺爱;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是因为你考试成绩好,也不是因为你漂亮爱孩子,我爱你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先心情,后事情,学会共情,听孩子把话说完。承认孩子的感受,承认孩子的感觉体验。常用的话如:你是不是觉得……,你现在是不是……,我知道你……。这样,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爸爸)理解我、懂我,我的委屈她(他)知道,孩子的不良情绪便已消除了大半。这时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和谐的沟通氛围,是和孩子进行下一步沟通与交流的基础。如果在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时,家长不能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能体察孩子的感受。常用的话如:你怎么这样……,行了行了,别再闹了……。这样,家长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站在了对立面,家长说的话再有理,孩子一句也听不进去,因为你已经站在了他的敌对立场。
从孩子角度看问题,带孩子逛街时,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漂亮的衣服,而孩子只是看到满街的腿。
有时我们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学会倾听。
倾听三步曲:
第一步 停下来——行动上 语言上 心理上
第二步 等一等 听孩子把话说完,听孩子说出全部事实。
表示对孩子说话的兴趣
第三步 自己来
父母尽量少用自己的嘴巴给孩子提出指导和意见,你最
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 ——无条件,有规则。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无论你是否满足我的要求,我都一样爱你,而不是我什么都不要求你,没有任何互相遵守,尊重的规则。
我们大多数父母表面上渴望孩子成长成熟,但内心深处仍害怕孩子有一天不在温顺听话,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会说:你在这样我就不爱你了。随着年龄的长大,又开始有这样的话代替:你要是考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你再跟他玩,我就打折你的腿。这种爱是有条件的,你必须听我的,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否则我就不爱你,父母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自己的附属品来看待。
好多父母没有规则,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日日泡在蜜罐里被呵护,被宠爱着,嚣张跋扈着,走上社会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为了你,我辞掉了工作,全职在家,你怎么还不好好学习啊,把对孩子的付出当成了一种交易,这样的爱也不是真爱。
有规则就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简单说就是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环境
王玲教授最后说到家庭教育的核心:
先开心 后学习
先关系 后教育
先心情 后事情